<h3> 这次,除了我与方先生同期报了杭师大组织的“中学德育创新与学生管理艺术”班主任90学时培训外,一行来的,还有陈李清、韦巧妹、吴竞、朱苏青,实际上,我们是奔着创新的德育与艺术的管理来的。所以,来之前,我们是立了flag的。除了学习,还有每天早晚的健身刷步,还有11天后的再学习、再出发……</h3><h3> 或许,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必能走得更远。</h3> <h3> 杭城第一天,我们兵分两路:陈、韦一家,滴滴报到,我们却当了回“刘姥姥”,高铁下车后,坐地铁1号线,再转2号线,辗转到达银星饭店注册报到,两路几乎同期到达,但我们彼此的感受与体悟是绝对不一样的。</h3><h3> 更正微信圈的一个信息:我在圈里说的“沿溪”,应该叫做“沿河”,这“河”,是古新河。</h3> <h3> 培训首日,如果说汤剑波教授的理论显得高深、抽象的话,杨敏毅老师的“破冰”行动却很接地气,使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再相融。</h3> <h3> 3个小时的“破冰”行动后,教室,不再陌生;同学,已是朋友。我们已然融成一个整体,我们在杭城相遇、相识、相知。</h3> <h3> 如巧妹说的,怡安老师的讲座教会我们:与学生间,唯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接纳。而周慧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班主任的沟通技巧:①经常察言观色;②偶尔捕风捉影;③也能兼听则明;④更有禁区意识。更让我们懂与学生交流五原则:①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②不侵犯孩子个人隐私;③注重批评的技巧与方法;④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⑤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h3> <h3> 杨敏毅老师的课堂,总能别出新裁。我一边听课、一边发圈,在线互动,有料有趣……</h3> <h3> 两道数学题,考量圈友的观察力与思考力。的确,教育唯有充满智慧与真情,才能读懂学生的心。</h3> <h3> 在轻松、舒缓、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我们学会了九大心理效应。期盼自己在今后的课堂,多用智慧与真情,走进孩子的内心,做一个有知识、更有文化的教育人。</h3><h3><br></h3> <h3> 31号下午,郑国强老师的课依然精彩,他从调整心态、转变角色、提高能力等三大块出发,从正向对比与逆向思维视域入手,提醒大家欣然接受不能改变的现状,并能将班主任这一神圣职业,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进入向发展型班主任进发!</h3> <h3> 几天的室内学习后,8月1日的学习改成室外活动――参观良渚博物院(看这座博物馆,它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有着曲面悬山屋顶、殿堂式结构。)学习、瞻仰良渚文化。申遗成功的杭州良渚文化遗址是世界上很伟大的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不仅有力佐证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更有力的通过把遗址初期城市的轮廓、水利工程、出土的玉器等等这些实物来展现华夏历史无与伦比的远古文明,事实证明中华文明是领先世界任何一个其它文明的,是最灿烂、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体系。<br></h3> <h3> 一小时后,我们完成了3个板块良渚文化的参观、聆听及学习。良渚文化,从稻作文明→原始文字→城市文明→早期国家→水利文明至玉器文明,让大家叹为观止。真可谓:良渚伟哉,神与王的国度,水与人的家园。我们尊重其它文明,更为我们自己的华夏文明之伟大而由衷地自豪!</h3> <h3> 冯珺老师比对了美国的颇具个性化的生命教育以及法国的顺应潮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用新思路来开辟德育新视角。</h3><h3> 时任杭师大图书馆馆长的赵志毅教授,以其百家讲坛式的授课方式,用各个亲历的实例,与学员们互动,生动、独特,发人深省。尤其在下课前十分钟,他即兴配音,叫上沈大桩与朱叶飞两位老师,现场演绎了“一个教师的启示”,这一台节目,获得了学员们雷鸣般的阵阵掌声。情到深处,部分女教师热泪盈眶,我如此,吴竞更是!</h3><h3> 拓宽德育视野,不仅需要新时代教师的诚恳、用心,更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新理念……</h3> <h3> 8月3日安排的是一天的自主活动。看看我们在做些啥?①9年(2010~2018)金华市中考卷扫尾阶段。②德育90学时培训美篇更新制作。③暑假英语教师工作温馨提醒。</h3><h3> 一切发自内心真实需求的学习,真如心海罗盘,励志、有效!</h3> <h3> 这么多天,用“炽热”二字形容杭城的高温、形容我们6人的学习热情,恰如其分。可4号的杭城,滴滴嗒嗒、淅淅沥沥、噼噼啪啪,来了一场及时雨。文溪中学周大燕老师的讲座,亦如这场及时雨,以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锤炼孩子们的moral education。“三迈”教育更似雨后清流,沁人心脾――初一阶段,迈好初中第一步;初二阶段,迈好青春第一步;初三阶段,迈好理想第一步。</h3> <h3> 书遇上人,蔚为风景;人遇上书,观点自成。这面墙,偷渡着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情。5号上午,陈明梅老师,从全新的视角,用文化浸润,打造了中职生的书香人生。</h3><h3> 不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确,尽己所能,建设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3> <h3> 5号下午,做讲座的仍是陈明梅老师,但讲座内容与上午有所不同,重在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善良、正直、睿智的心理咨询师,她借由各种案例,从“健康”二字出发,阐述新的健康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强调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性,懂得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和干预,引领大家用心灵来塑造心灵。毕竟,让孩子“成人”与“平安”不是一道选择题。</h3> <h3> 很多人误把台上讲座的人当成陈某人!我哪有冯老师那般神通呀!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左通国学,右达心理。她可真是我学习的榜样!瞧瞧,今天,冯老师的讲座名为《国学与领导力》,把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别忘,班主任即是最大领导,可要学会造势,运用国学,锻造个人领导力。</h3> <h3> 听完姜老师的讲座,我思考:“到底怎样的教育算有温度?”蔡芸芝老师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的教鞭有温度,陶行知先生送给王友的“四块糖”有温度,寿镜吾先生手握戒尺却不常用有温度。在这些充满温度的教育中,面对的是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关注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啊,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h3><h3>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迷失自我,让孩子沿着自己轨迹走,给他们安排,其实,让孩子做自己、做好自己是多么重要。</h3> <h3> 教师职业事关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h3><h3> 教育就是教师教“人”做人、做事,同时培育其人格。道德的本质属性是关系,关系变了,规则一定得变。良心是稳定的自觉意识。德育是培养人品德(品格)的活动。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李老师从教育的尴尬现象入手,为我们阐明了教育、道德、良心、德育、素质等定义。</h3> <h3> 经历了这场洗礼,我想,我个人在平常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做以下的改变:</h3><h3>一)做孩子缺点的转化师。</h3><h3>让孩子的特点变成闪光点。一些貌似缺点的特质可能在某些地方和时机就变成了优点,甚至闪光点。比如“上课的时候爱说话”是一种缺点,但是如果把它引导至课下,它就成为了给别的同学的欢乐源泉,以及为自己排解压力的工具。</h3><h3>二)做孩子的综合评价师</h3><h3>不是只有好成绩才是好孩子。</h3><h3>以往在学校里,自己更多地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未来,我们教师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应只看成绩,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人品质、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样综合而全面的评价才是最有意义的。</h3><h3>三)做孩子们的“私”厨</h3><h3>帮学生找到自己最爱的那盘“菜”。</h3><h3>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欢吃的那盘“菜”。自己应尽量提供足够多的选择给学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其特长的养成。</h3><h3>四)做孩子们的心灵按摩师</h3><h3>从传统的讲授者成为孩子的伙伴。</h3><h3>在新时代,自己应集导演、对话者、伙伴、心灵导师多种角色为一身,更多地对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引导,改变以往一味向下输出的教育方式。</h3> <h3> 希望未来的自己、未来的我们,成为教育途程中的一道智慧之光,运用班集体建设的科学与艺术,去引领教室里的每一个精灵,让精灵们徜徉在知识海洋的春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