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目标策略》读书心得

丽薇

<h3> 假期里,我们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老师,集体阅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书中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既有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也有对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所导,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br></h3><h3>  当我看到“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我就感到汗颜。虽然在名师工作室也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但我并未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同,“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刻画结果目标时,使用了‘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战性。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看到这段文字,我才发现自己虽然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干了将近二、三十年,但对教学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多,对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不够,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明白自己的不足,后来教学时我要求自己认真地解读教材,试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不断追求中去抓数学的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比如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这节课,认真解读教材后,我以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更清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的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及自身生活经验,体会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和厘米,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经验后对之 后,对长度单位的又一次学习,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使用了“通过、认识、初步建立、体会、感受”这些目标动词,由此,这节课要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就的长度观念是关键,课堂教学就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对长度单位的丰富体验,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形成的表象。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心里也就更有底儿了。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h3><h3> 《教学目标设计策略》中不仅仅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及解析深深地吸引着我,吴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教育智慧更令我折服,每一个案例都能看到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导我要不断进取,努力按新课堂理念要求,认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用自己满腔的爱给孩子们提供“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让孩子们受益终生!</h3><h3><br></h3>

教学

目标

分米

学生

长度

课堂教学

认识

毫米

策略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