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寺登村的记忆

国旗飘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摄影、撰文、制作:国旗飘飘</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在大理市上关镇的寺登村,村子很小,在我青年时的记忆里,只有30多户,180多人。村子位于邓川坝的中央,四面有山、有河,东有断头山、弥苴河、永安江,南有洱海,西有苍山、来凤山、罗时江,北有鹅头山。村子四周都是大水沟,沟中清水常年循环流淌,沟边杨柳树和灌木成荫,覆盖着村子。村子东边是青索,南边是兆邑,西边是溪长村,湖塘寺,北边是大邑村,马甲邑,寺登村原属洱源县江尾乡,现划归大理市上关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寺登村传说起源于唐朝的南诏时期,以村本主庙为考证,庙中供有本主大老公公段思平、</span>段思聪、段思良、段正淳、段誉等,都是大理国王室皇帝,全村为段姓,属大理国王室段思平后裔<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本主庙还存在,在村子最南边。段思平为大理国王室的开国皇帝(据大理文物馆史料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中间原有一条小石板路,很平整,很干净(现在已打成水泥路),是邓川通往江尾的必经之路,把村子分为两半,一边叫东半,一边叫西半,东半有10多户,西半有10多户。村中有很多空地,各家都有园子,园子中种有各种蔬菜、果树和杂木,有梅子、桃子、李子、石榴、大柿子、小柿子,树木上串有架豆、四季豆、黄爪、南爪、洋茄子,有一年四季的水果蔬菜,没菜时随时到园子里摘吃,小孩们没东西吃的时候可以到园子里摘水果吃。村中间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叫营心,是小孩们玩耍和老人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现在都变小了),每年六月火把节都在这里竖大火把,全村人集中在这里,庆祝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寺登村南边是本主庙,也是四村五营的本主庙,庙中供有大老公公、二老公公、子孙娘娘和各村的本主。每年正月,各村从庙里将“本主”接回村里供奉,也就是“迎老爷”。“迎老爷”当天举行的活动仪式有相对固定的程序: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最后恭迎本主回归本主庙,祭祀场面盛大,这个习俗延续了上千年。平日里,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结婚生育、金榜题名都要到本主庙里谢“老爷”,祈求保佑,奉道修神,祈求消灾,赐福保泰。文革期间“破四旧”本主庙遭到破坏,把很好的老爷雕像都销毁了,把庙子当成生产队集体的打场,把大殿当成堆放粮食、杂物的仓库。包产到户后恢复了寺庙,村里的老太太们组织联慈会,自发捐款,重新修复了寺庙,重塑了大老公公、二老公公、子孙娘娘和其他老爷塑像。每到正月或庙会,老太们都要到庙里念经、烧香,香火很旺。我们在外工作的,逢年过节回家,都想到庙里磕个头,拜拜老爷,祈求佛祖(大老公公)保佑平安!据说四村五营的人死了,死人灵魂都要到庙里报到。</p> <p class="ql-block">  庙门前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下有四匹白石马,儿时经常骑白石马玩耍,属“邓川胜境”,目前保护得还好。</p> <p class="ql-block">  庙子西面有座大照壁,已有上百年了,现已破烂不堪,为寺登村挡灾避难。</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政府补助专款修复文物古迹,照壁得到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庙门前还有一条大水沟,沟上建有一座石板桥,桥两边有石台阶,是妇女们洗衣服的地方。一沟清澈见底的水常年流淌,水是从弥苴河流下来的,流到罗时江中,再流入洱海,沟中小鱼自由游荡,童年时小伙伴们时常从桥上跳到沟里游泳或抓鱼,有弓鱼、鲫鱼、黑胆鱼,从罗时江划来的船可以划到桥头。桥下大沟边有一丘大田,田中有一潭清澈的水,是“三塔倒影”奇观,在潭边可以看到大埋三塔的倒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村子四面都是一片片美丽的田坝,若是在春天,你会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豆田和麦田,以及油菜花;若是在夏天,你会看到一片水汪汪的稻田,稻田中的水流出流进,小鱼在秧苗中自由游动;若是在秋天,你会看到一片金黄色的稻谷,秋收季节到来时,还可以看到传统的打谷子。</p> <p class="ql-block"> 村子的最南头有一棵大树子,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象征着村子兴旺发达。从这里再往南就是兆邑坝,坝子里都是水田,七八月间一片水汪汪的。</p> <p>  </p> <p class="ql-block">  村子的房子大多为白族民居,老式建筑,白墙黑瓦的样式,有几家茅草房也是盖得很整洁,远远望去,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稻田瓦房,宛然一幅天然的田园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村子的北头,属营头,营头前有一片香柏子树,香柏子树长得高大粗壮,枝叶茂密,估计有很多年了。香柏子树下竖着一座姑奶奶,把守村头,防止孤魂野鬼进入村子,晚上哪家小孩哭,大人都要去点香,撒干盐干米,祈求姑奶奶保佑小孩,别让小孩哭闹了。</p> <p class="ql-block"> 寺登村具有很好的人文历史,从古至今文化气息很浓,读书人用功读书,做工人认真做工。特别近年来,大学生考取的很多,在外工作的人员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村民们勤劳致富,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近年来,很多家庭建起了新房,过去的白族居老宅基本无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映象已基本不复存在。村里的民风民俗很好,村民们和谐友善,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村里无论哪家有事,全村人都要相互帮忙、相互支持。特别是遇到丧事,在外地打工的人都要赶回来助丧、送葬。</p> <p class="ql-block">  全村老小都来送葬!</p> <h3>  家乡的云,变化莫测,十分美丽。</h3>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村里的民居变化较大,从村头到村尾,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这几年大家忙脱贫致富,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在家种大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村里大小包工头都有好几个。大家挣了钱,腰包鼓了,盖房子的人家自然多了,小轿车在村里开出开进,过去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家庭,现在都有车了。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我说是啊,如今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不断改善民生,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p> <p class="ql-block"> 作者:段龙彪,1958年生于大理市上关镇寺登村。1976年7月洱源二中高8班毕业。197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5205部队73分队。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功二次,战斗中负伤致残,评定为四级伤残。1980年安置回洱源县财政局工作,1988年云南省委党校函授大学毕业。40多年来,身残志坚,自强自立,努力工作,2018年光荣退休。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摄影、写作。</p><p class="ql-block"><br></p> <h3> 本文照片系手机拍摄,谢谢欣赏!</h3><h3> 2019年7月26日</h3>

村子

登村

本主庙

老公公

村里

庙里

小孩

祈求

香柏

段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