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之墓

夜半钟声

<h3> 参拜蒋母墓,本不在旅游的行程之内,是临时决定的。到了宁波没有休息,搭上小巴直奔溪口,已是傍晚时分了。溪口小城不大,婉约宁静,傍晚时分漫步慈溪河边,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有一番意境,让我们喜欢上了这里。</h3> <h3> 进山 </h3><h3> 第二天醒来,溪口是宁静的,因为不是旅游旺季,街面上略显冷清,我和儿子简单吃过早餐,打了一辆面的,直奔八里地外的蒋母墓地。行进途中,与面的司机闲谈起来,得知蒋母墓在文革时期,被当地封山保护起来,文革时期红卫兵也没有毁墓烧山,至今保存完好,现在看到的蒋母墓,就是原来的模样。</h3> <h3> 谒陵 </h3><h3> 我肃然起敬的站在蒋母墓前,这周边的一切不能不令我肃然起敬。蒋母墓高仅一米有余,两侧没有青石瑞兽,墓道起始也没有靑石牌坊,不事张扬是蒋母墓的基调。既使是孙中山亲笔手书的“蒋母之墓”四个提字,也不过尺方大小,青石镶刻,一方土丘,再普通不过了;墓碑上的挽联,虽为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手笔,也不过小碗大小;这块墓地,如果不说是蒋母之墓,没人会想到蒋母,可见其低调的入土为安。 </h3><h3> 蒋母墓选址弥勒山,是看过风水的。山势状似弥勒,墓穴选在弥勒的肚脐眼上,可谓另有深意,这是因为蒋母晚年抛却人间烦恼,归铱佛门,淡茶素斋,木鱼青灯,为儿子祈福和消灾,蒋母崇尚弥勒,恰好溪口有弥勒山,选此安息,当属随遇而安,恰如其缘吧。</h3> <h3> 思考</h3><h3> 前面提到,我第一眼看到蒋母之墓时,曾经令我肃然起敬,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蒋母之墓四字碑刻,任你说破大天,我也难以相信,这是中国第一人的母亲之墓,因为它太普通了,这样普通的墓葬,中国有成千上万,此为思考一也。</h3><h3> 低调、收敛,这是中华文化底蕴的精华所在,作为中国第一人的蒋公,在母亲后事处理上只做如此安排,实属难能可贵,或许这也是蒋母生前所愿,随他老人家意,实属一个孝字,这个孝字的精华就是普通普通再普通。从中可以看到崇高的精神魅力,确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感,此为思考二也。</h3><h3> 蒋母作古已近百年,蒋公也辞世四十余载,母子生不能相守,死后葬于两岸,每念于此颇为凄凉与感叹。大陆与台湾,自古以来同根同源,人为隔绝,视若水火,这是民族的悲哀,但愿海峡两岸山河一统,关山万里变通途,蒋公早日墓归故里,母子朝夕相守,但愿这一天早日来临,此为思考三也。</h3><h3> </h3> <h3>  斯人已去,往事如烟,弥勒山依旧葱翠,慈溪河潺潺向东,蒋母安息吧…</h3> <h3>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特以鸣谢。</h3> <h3> 谢谢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