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珍惜.传承

60后

<h3>了解.珍惜.传承</h3> <h3>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人是物非,时过境迁。离别半个多世纪,却总魂牵梦绕,触动心弦的出生地,如今怎么样了?带上子孙,返回故地,寻根觅踪,重拾儿时记忆的想法不止一次的从老父亲心中流露出来。平时大家各忙各的,也真没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只是说说罢了。</h3> <h3>农历五月二十一(2019年)是儿子杜逸的生日,父亲的生日在五月二十四,为庆祝祖孙俩的生日,特在小兰津设家宴。席间父亲再度提出携子带孙,重返故地,寻根觅踪的想法,众亲立马响应,当即决定时间就定在7月13日。既是暑期,又是个周六,上班的,求学的都能有空。所有徐家大院从父辈到子辈再到孙辈,能参加的都参加,在外地工作的另当别论。😃</h3> <h3>好个一呼百应,干杯🍻!</h3> <h3>时间、参与者都定下后,便是活动的具体策划了。这对于一向和睦团结、规划严谨的徐家大院来说,当然是小事一桩啦!还没开始,大家就都亮出风格。大屋里祥云大哥首先表态:活动地点、安顿之处,我来联系!二屋里弟弟祥军接着说:活动费用,我们几个兄弟一起承担,姐姐妹妹们积极参与就好,隆重邀请老天牌们一起出席!三屋里炀炀弟弟立即对媳妇说:坚决赞成,马上调班,保证执行!</h3> <h3>推杯换盏间,活动方案即出:</h3><h3>一、生活安排:大哥大嫂(祥云哥、小满姐)负责场地联系,炊具整理、携带、运输,菜品购买等等。(勇挑重担,长者风范👍👍👍)</h3><h3>二、车辆联系与调度:徐辉</h3><h3>三、为了活动组织得更严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参与人员报名接龙。</h3> <h3>为了活动的安全起见,也更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家一致决定包车前往。这样,大家都可更轻松一点,也都可开怀畅饮!</h3><h3>满怀期望的等待总是给人无限憧憬!</h3><h3>7月13日早上,家人先后如期在法院、润农、新洲几个站点上车。</h3> <h3>祥云哥开着三轮,带上锅碗瓢盆等做开路先锋!</h3> <h3>大队人马随即到达!</h3> <h3>此行的最年长者是年届八旬的伯父。</h3><h3>看,皮鞋擦得干净,衣裤都带折痕,多么隆重啊!而且还提前一天就到达津市!</h3><h3>老者,做什么都那么认真!我辈岂敢马虎?!</h3> <h3>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的老共产党员咯!😄</h3> <h3>年少的娃娃们对啥都好奇,在哪里都开心。</h3> <h3>到达目的地,兵分四路。父辈寻根觅踪,寻找儿时记忆。我辈男生们钓鱼消遣,女生们在后厨忙碌,娃娃们看花摘果,弹琴游戏,自得其乐!</h3> <h3>能干的大屋里嫂子与幺屋里的弟媳,在我等嫁出门的丫头协助下,很快就做好了2桌美味佳肴。😝😝</h3> <h3>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又有乐,幸福不过如此!</h3> <h3>午饭过后,就是跟随父辈,重走当年路,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h3> <h3>这里就是父亲他们1949年-1953年居住地的旧址。</h3> <h3>这是1953年到1955年居住地旧址。</h3> <h3>父辈们离开这里已经有64年了。沧海桑田,变幻无穷,能帮助找回记忆的,只有曾经油榨坊遗址的半边磨盘和面目全非的剅口。</h3> <h3>父亲说,他脚下这条水泥路就是曾经的澧水大堤。堤的西边就是毛里湖。</h3> <h3>东边就是澧水河。这被乡亲们称为“两水夹一堤”。</h3> <h3>上个世纪50年代,毛里湖街道就是他脚下的澧水大堤西边依湖而建的热闹的对面街市。街道通南北,东西两面商铺林立。当时的街道是石板路,茅草屋。屋边的毛里湖,在当时还只有几岁的他眼里,也曾“门泊东吴万里船”。常年,各路商贾云集这里,有卖山上野货的,也有卖柴草粮食以及各种现在几乎无处可寻的渔具和农具的。街上米行、油榨坊、丝烟铺、邮电所、饺子馆、鱼行、猪行、饭馆、铁铺、药铺、杂货铺……应有尽有。(黄协章的杂货店里有保险屋,砌的封火筒子,好几次起火,整条街道化为灰烬,唯他家的保险屋没被烧。)</h3><h3>脚边的这个水闸地曾经是剅口,水流湍急。儿时,剅口上就是几根树棒搭起的简易木桥,每逢风陡雨急时,小孩子们都手脚并用才可通过。此处也正是联通毛里湖和澧水之处。那时,水上交通便利,各种船只可直达渡口与常德。</h3><h3>1949年到1953年一直住在毛里湖横堤街。右边是孟松茂的茶馆,左边☜住的是徐合轩、马恢先、高经堂,对面是郭家香铺和吴大招的理发店。</h3><h3>1953年毛里湖集镇起火后,他们由原来的横堤搬到北街倒口附近。左边是曾家二先生的邮政所,再旁边是何应亮的大烟铺。右边是刘开甲的面馆,再旁边是小烟铺。对面是郭金堂的交易行和唐士清的面馆)</h3><h3>1955年,响应政府号召,搬到渡口新民垸竹芽台下乡开荒,一家六口人就窝在芦苇搭的牯牛棚里。</h3><h3>好容易到了1956年下半年,做了个一间两偏的稻草房,却在五七年失火烧成灰烬,一家六口又只能挤在芦席搭的窝棚里。五七年下半年又搭起一间两偏的稻草房,五八年大跃进拆私房,六口人又挤在一间半的集体居民点的稻草屋里。<br></h3> <h3>爷爷是什么时候来到毛里湖的?我辈不胜好奇,父亲慢慢道来。</h3> <h3>1927年,湖南兴起农民运动,18岁的爷爷是农民赤卫队队长。(爷爷在世很少提起这些,一次偶然的机会,亲自听他说过,把枪藏神像肚子里的)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作暴徒,抓起来捆绑吊打,受尽酷刑。</h3><h3>记忆中,爷爷吃苦耐劳,聪明无比,几乎是无所不能。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他能打算盘会写字。会木工、漆工,会编织,会缝补,会各种手工。他会变着花样,给我们用木头做各式各样的枪🔫;生产队里公家的船坏了,也是他用麻线桐油等去修补;我调到二小工作的时候,因参加市艺术节汇演,还请他做过道具;他亲手为自己准备了“千年屋”并油漆好;在大街上还没有出现晒被单神器的时候,他就从建筑工地上捡来废铁丝,用各种色彩鲜艳的塑料仔细缠好后做成漂亮的晾被神器;等我们有孩子后,他捡来编织带,设计花纹,编成各种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小篮子给重孙们装玩具……</h3><h3>可就是这样一个勤劳智慧的爷爷,却一到突然变天就卧床不起,还偶尔不吃不喝,在床上连躺几天。每每这时,吃饭都是母亲做好了,我们送到床边。村里的人总亲切地叫他“徐家嗲嗲”或者“徐家婆婆”。我们总是不解!</h3><h3>后来大点了,才明白是因为婆婆四十二岁就病逝,爷爷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的把爸爸他们四兄弟拉扯大。缝缝补补,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五八年奶奶因痰火病死在冬天。当时伯父十八岁,我爸十二岁,三叔九岁,幺叔六岁)</h3><h3>爷爷之所以每逢变天就浑身不能动弹,是后遗症。父亲说,爷爷被抓后,受了很多刑罚。其中最残酷的一种叫“踩碾杠”,就是把人的两臂平伸,展开后绑在一根竹杠上,同时,受刑者两腿跪地,两膝弯处也被死死捆在另一根竹杠上,然后两个行刑者同时脚踩在受刑者膝盖的竹杠上,肩膀使劲向上顶起受刑者胳膊上绑的竹杠。受刑者身体的各关节就在咯嘣咯嘣的响声中撕心裂肺地痛!受刑时,爷爷只听到一阵骨头炸裂声,便昏死过去,从此多处骨头断裂,听力受损,留下严重后遗症。</h3><h3>曾祖母见爷爷遭受如此酷刑,四处筹措到300多担谷,求爹爹拜奶奶,稍能帮上忙的,就给人家磕头,听说额头都磕破出血)才终于把爷爷赎了出来!(后来,为了报答母恩,每逢曾祖母生日时,爷爷就会卧床不起,不吃不喝。这就是“报母素”)</h3><h3>可是,那些乡绅哪肯罢休,隔三差五就来找麻烦!叫爷爷他们无法安身,只好辗转多地,流落他乡。</h3><h3></h3><h3>先后到安乡千弓山、白螺湾住过不久,后来又辗转到当时的澧县毛里湖施家垸。居无定所,白手起家,爷爷只好靠“八根系儿”过日子。也就是挑着箩筐,走乡串户地卖点小东西。到四九年,好容易攒了一点钱,在当时的毛里湖街上横堤上就着别人的房子,建了半边草房。五三年起火后又由横堤搬到北街。再后来就来到渡口新民垸竹芽台这个四周被水包围的小洲上开荒斩草,重建家园。</h3> <h3>一次寻根之旅,一次心灵的荡涤:</h3><h3>幸福来之不易,我辈定当珍惜!</h3> <h3>2013年,经过湖南省政府、湖南省环保厅、湖南省财政厅和津市市人民政府多方努力争取,毛里湖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被列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以及“湖南省十大环保工程”中重点湖库水环境保护工程。按照《毛里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毛里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确定共实施5大类、18小类、43项工程,工程总投资13.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5.1亿元,地方配套及社会自筹资金8.7亿元。到2017年,总体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Ⅱ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0,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趋于良好。</h3> <h3>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一切都越来越好!毛里湖湿地公园里还建起了康养基地!</h3> <h3>了解家族历史,珍惜幸福生活,传承先辈精神!</h3> <h3>父辈做榜样</h3><h3>伯父:中共党员,多年的生产队长,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过叶帅接见。</h3><h3>我爸:中共党员,多年高三文科班班主任,省优秀教师,常德市师德标兵。</h3><h3>三叔:中共党员,空军地勤部队退伍军人。进过工厂,当过电梯公司生产厂长。</h3><h3>四叔:中共党员,湖大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老牌大学生。曾就职于交通部第二路桥勘探设计院。参与过国内第一条高速路广深高速的设计,任设计组组长;回到家乡亦参加过津市澧水大桥和汪家桥的设计与施工。</h3> <h3>我辈当自强</h3> <h3>后辈该奋发</h3> <h3>幸福的日子万年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