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赵李桥镇中学 饶雪</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所以我很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 正好这次能在余老师的引领下,成长,学习,对于我这样的初中语文小白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欢喜雀跃的事啊!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几天的培训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余老师的亲自授课和讲座,让我明白了要培养自己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没有理念指导下的教课,都是低效的。有了理念,<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如何更好地构建语文课堂呢?余老师告诉我们首先教师自身应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点“水”,教师自身得储备一桶“水”。其次是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探究:一是要做到整篇文本的“板块式”思维设计,让文本层次清晰,难易适当,思路明确;二是文本采用“主问题式”设计,用一个贯穿全文的主要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熟悉内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零碎式提问,敷浅式的发问。</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紧张了几天的说课,终于在学习的第三天完成了。在自己的偶像面前,在来自十九个省的优秀教师面前,我觉得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接触到了语文教学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法,也深深为之折服。我是十个说课学员中,最后一个上台的,尤其是看到最后几个说课学员,将余老师这几天所讲的,都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说课稿中,我的压力就更大了。我真的很忐忑,我也想要用余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我也想要我的说课稿能推陈出新。但是,改到最后,我依然用的是最平俗的手法,将我的课展示了出来。没有奇,也没有新,更没有美,但是我说的都是我最想要表达的,用一个点贯穿了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文本的教学资源和艺术价值,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所讲的鲁迅的《故乡》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而我选的这个点,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是不够有深度的。但是,我认为我对这堂课的设计和选点是最适合我的学生的,最适合,不就是最好的吗?说课结束后,余老师对我的点评,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我自己瞎琢磨的东西,得到了偶像的认可,这无疑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最好鼓励。会后,我和余老师表达了我教学上的困惑,余老师就像一束光,用寥寥数语指出来了最核心的问题,让我大受启发,也让我坚定了我的教学方向。何其有幸,能够得到这样一次机会,给了我一次这样的锻炼!</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还记得去年优质课竞赛,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常常因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把课上好,如何去丰富课的内容而感到苦恼,常常觉得自己浅薄。跟余老师有了这一次的近距离接触后,我们感叹余老师知识的渊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技巧。其实这些都源于余老师深刻的专研,以及对于教材的那份虔诚的研究之心:<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余老师每篇课文至少读8遍;曾经花18天的时间研读一篇课文,从18个角度写了18篇赏析评点文章;对《孔乙己》小说欣赏的12种角度。听后无不被余老师对教材研读苦读功夫的敬佩,深感惭愧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行?无非就是懒惰!</span></h3> <h5><b> 其实,于他人而言,我一直都是幸运的。虽然只教了一年初中语文,但是身边一直都有贵人相助:最开始上课,同事的帮助与鼓励,领导的赏识与提拔;认识我们赤壁市初中语文的领头人雷头,带给我最初的初语印象和语文该如何教,以及数次的亲自指导;进入到艾劲松名师工作室这个优秀的团队。</b><b>就是因为你们,才有了我的一次次进步与成长,虽然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前行!</b></h5><h5><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如我们的班主任苏老师说的一句话:对于语文教学境界的追寻我们要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加油,告诉自己,一路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span></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