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培训第二天。</h3><h3> 给我们安排车辆行程的老师低估了上海上班早高峰给交通带来的影响。我们本提前了一个小时从住处出发,本以为会早早就到培训上课的地方,却不想比预定的上课时间迟到了40分钟。老师早就来了,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们匆匆赶进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本以为少上课40分钟也没多大影响,到下课才大感可惜,因为老师讲课太精彩,没能完整听课,太遗憾。</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3> 上午授课的老师来自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他不让介绍他的职务,自称自己是一个喜欢上课的老师。听了他的经历才知道,他从最基层的教育干起,最初只是安徽农村的普通中学教师,因在教学上的突出成绩,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专家,成为名师。尽管担任多年的区教研室主任,但从未脱离教学第一线,至今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经常到各地讲学并给学生现场授课。在培训课上,他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这一问题,以课堂事例生动地展示了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进行有效教学。他言语诙谐,表情生动,演绎精准,让人的眼光不由自主聚焦在他身上,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听他的课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真真遗憾我们迟到了40分钟,没能听到更多,学到更多。</h3><h3> </h3></font></h3> <h3> 老师认为新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给学生一样的教育呢?”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展示的课堂事例中,是他在一所普通中学上的一节公开课,物理学科的《加速度》问题。为适应学生基础差低起点的学情,他在教学设计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为学生搭好一个个“小台阶”,最终让学生一步步随着老师的指引,更上层楼。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正是适合学生的吗?不正是学生需要的吗?教师就是这个找寻的人,职责就是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h3><h3><br></h3> <h3>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想到四个字“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既然学生有个性差异,找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就会有差异,这不正是因材施教吗?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人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教育教学。这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和践行的教育思想,放在当今时代,仍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真。 </h3><h3> </h3> <h3> 常常在想,作为教师,我们是很矛盾的。对自己,我们希望有个性有特色,教学有独特风格,有突出成绩,总之要与众不同。但对于学生,我们不希望学生太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甚至会不喜欢太有个性的孩子,因为“麻烦、不好教、不好管”。于是,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不管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总之希望什么都整整齐齐,规规矩矩。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为了“好教、好管,减少麻烦”,我们只顾到自己的方便,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为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做法,与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与新课改要求背道而驰。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需要反思的。</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3>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作为教师,贯彻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材施教,牢牢把握“人”这个主体,以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为出发点,着眼于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性,构建教育理论基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生没有身份、年龄和地域等的限制,人人平等,体现“以人为本”教育价值理念。因材施教,帮助具有不同潜能、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并使其充分发挥所长、克服所短、取得长足进步,实现教育过程公正公平。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实现教育结果人尽其才。因材施教,让 “人人受适合的教育”、“提供人人有选择的教育”、“创造生生有个性的教育”、“建立个个能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和谐发展。</h3><h3> 因材施教,为教师应尽之职责,任重而道远。</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