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至美的四月天,高铁飞驰电掣,来到绍兴。中午时分,入住府山公园脚下的绍兴酒店。<br> 大厅宽敞古朴,典雅幽静。中央有一处静水流石景观,水似流而非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平添一种厚重与哲思。院内长廊水榭,波光荡漾。清幽景色,无暇细赏,放下行囊,匆匆走出酒店,去探访绍兴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名士之乡。 <h3> 兰亭</h3><h3>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不远处的兰渚山麓,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迷惑吴王夫差,实现复国大计,曾经在这里种植兰花。到了汉代,在通往这里的古道边建立了驿亭,兰亭因此而得名。以后历朝历代,几经改建,修复成为现今明清园林的风格。<br> 步入兰亭景区,一片片修竹苍翠挺拔,郁郁葱葱。一条青石小路蜿蜒延伸,引领着人们向前探秘,求索。<br> 翠竹稀疏,豁然开阔 ,一汪池水碧绿,几只白鹅嬉戏。岸边一块石碑,上面书写“鹅池”两字。王羲之非常爱鹅,流传着很多他和鹅的传说。碑上“鹅池”二字,也蕴含着一个故事。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的时候,刚写一个字,就去接圣旨,旁边的儿子王献之,忍不住续写了池字,所以,此碑为父子合写,风格不同,弥足珍贵。<br> 前行不远,竖立着兰亭碑,是康熙御笔,几乎快被人摸平。这是一块残碑,毁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兰亭两字断裂,后来拼凑在一起的。残缺就残缺吧,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br> 向前望去,御碑亭映入眼帘。八角尖顶,重檐翘角。亭中的御碑是乾隆年间原物,高六米多,宽两米有余,重约十八吨。正面镌刻康熙帝所书《兰亭集序》,背面镌刻乾隆帝游览兰亭时所写《兰亭即事》诗,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世所罕见。<br> 在竹林环抱中的一片开阔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颗颗卵石中蜿蜒曲折,涓涓流淌。千年古老的曲水流觞的故事,曾经在这里演绎;书圣王羲之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在这里诞生!<br> 古时,每年三月初三是上巳节,要举行野餐宴乐和诗酒盛会。曲水流觞,就是人工引水环曲成渠,然后把盛酒的觞(杯)浮在水面上,使其延流而行,缓缓飘下。当觞杯飘到曲折拐弯处,经过参加游乐的宾客面前的时候,此人就可以取出觞杯,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br>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三月三这一天,王羲之邀请了名士亲友四十一人,来到会稽(绍兴)的兰亭。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兰溪之侧,饮酒赋诗,做不出者,罚酒三杯。当日所做三十七首诗歌,汇编成《兰亭集》,众人一致推举王羲之作序。王羲之微醺乘兴,当即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成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此序不仅文笔优美,而且书法超逸绝伦,二者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成为流传千古的巅峰之作!<br> 兰溪岸边的流觞亭,一幅幅画作,描绘了古人曲水流觞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情景雅致浪漫。置身于此,仿佛穿越时空,也和先人们坐在一起,静候觞杯,欣然命笔,乐在其中!<br></h3> <h3> 越王台 </h3><h3>绍兴,是春秋战国时代越国的都城,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住处离府山公园近在咫尺,而府山上,有很多历史遗迹,机会难得,不容错过。<br> 清晨,细雨濛濛。环山路上车少人稀,静谧安然。我从就近的侧门走入公园。<br> 山上树高林密,深邃空灵。青石阶上,长满青苔,雨淋之后,有些湿滑。遵循着晨练人们的脚步,踏上一层层石阶,寻觅着一处处历史古迹。<br> 越王殿,座落在一片浓密高大的绿林之间,青砖黛瓦,翘角飞檐,庄严肃穆。时间太早,大门还没开,只好望殿兴叹!<br> 拾阶而上,林木葱茏中坐落着“越大夫文种墓”的青石墓碑。细读碑文,感慨万千!大将范蠡和文种共同辅佐勾践完成了复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范蠡辞官,携美女西施泛舟于江湖,文种留下继续为官。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越王勾践听信谗言,给文种赐剑,并说,你的《伐吴七术》只用了三项,就打败了吴国,用剩余的四项,到阴曹地府去,继续攻打吴国吧,逼迫文种自刎而死!<br> 府山公园山顶,挺立着高高的飞翼楼,作为至高岗哨,观察敌情。遥想当年,烽烟滚滚,吴国大兵压境,越王三年为仆,越国是何等景象呀!站在这里,绍兴一派秀丽风光尽收眼底。<br> 顺阶而下,转到东南山脚越王台前。越王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宫殿建筑。现今的越王台,仿佛一座城楼,是为了纪念越王复国雪耻所建,屡建屡毁,上个世纪末重新恢复建成,非常雄伟。台前一棵龙头古柏,相传是南宋赵构亲手所栽。两块古松柏树化石,是从皇帝御花园移过来的。一楼大厅悬挂两幅巨型画作,一幅为“卧薪尝胆”,一幅为“复国雪耻”。二楼是展厅,一幅勾践等人巨型群雕塑像,还有一些出土文物,以及历史资料。那段辉煌的历史,卧薪尝胆,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古越儿女们,排出一切困难,英勇奋进!<br></h3> <h3> 鲁迅故居</h3><h3>一条青石板的小街,丝竹掩映,粉墙黛瓦,“鲁迅故居”映入眼帘。<br> 门前,集聚着很多旅游团队,人们从各地慕名而来,参观鲁迅先生曾经生活的地方。其中不乏一些老者,外国友人,更多的是学生。当天,正值首都北京一所中学生,身着整齐划一的校服前来参观。少女俊男,朝气蓬勃!<br> 走进故居,少年闰土,百草园,课本中那些曾经想象无数次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立刻鲜活起来。厅堂不大,摆放着方桌,椅子,茶几,鲁迅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看书学习,写字画画。<br> 后面的厨房,有灶子,炊具。这里,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的地方。闰土带着银项圈,会在雪地里用竹筐扣住小鸟,会在海边拾到五颜六色的贝壳,会在月光下的瓜地里勇敢地刺到猹。也是在这里,闰土哭着,躲着,不肯回家。<br> 几间房屋后边,就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充满童趣的百草园。一片菜畦,苍翠碧绿。金黄色的油菜花,露珠晶莹,蜜蜂飞舞。高大的皂荚树,抽芽吐绿,剑指云天。斑驳的围墙上,爬满了青翠的藤蔓枝条。光滑的石井栏,是周家汲水浇地处,童年的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栏上跳上跳下。一块巨石,镌刻“百草园”,背面是日文书写的百草园,人们争相在此拍照留念。我明白了鲁迅为什么会写百草园了,因为这里不仅孩子们喜欢,成人感受眼前的田园风情,情不自禁,流连忘返。<br> 穿过几道门,看到了戏台,正在上演方言的古装戏,充满浓重的地方色彩,我想起了鲁迅的“社戏”。<br> 走出不远,就是“三味书屋”。这是旧时私塾,鲁迅上课的书房。鲁迅的课桌在东北角,桌角刻着一个“早”字。 据说源于鲁迅的一次迟到,受到先生严厉批评,所以,他就刻下这个早字,警示自己。<br> 在“鲁镇”上,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场景一一呈现,真实灵动,从虚幻中走入现实。秉持精神胜利法的阿Q雕塑,一脸不肖的样子。死亡画押,一定要画的圆些;咸亨酒店前,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一碟茴香豆,一碗绍兴酒,还欠十九钱,“回”字的四种写法伴其而立;祥林嫂拄着拐杖,挎着篮子,沿街讨饭…… <br> 在这里,看社戏,品黄酒,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感受浓郁的绍兴风情。<br></h3> <h3> 沈园</h3><h3>一首题写在沈园的千古绝唱《钗头凤》,一个陆游和唐琬感人肺腑的凄美爱情故事,流芳千古,经久不衰。今天,终于实现向往许久的夙愿,有幸走进久负盛名的沈园,激动不已。<br> 大门上,郭沫若题写的“沈氏园”,苍翠,古朴。园子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部分。园内荷池水榭,假山叠石,梅树虬枝。漫天的柳絮翻飞起舞,飘落在墙根,池边,一片白。沈园整体错落有致,色调庄重典雅,一派优美江南园林的景色。<br> 青石小路,曲径幽幽。在一片修竹和绿木掩映中,半壁墙上,黑底白字,镌刻着陆游和唐琬的词。此时,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以专业的水准,录音朗诵《钗头凤》,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br> 陆游和唐婉二人本是一对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后来结为伉俪。郎才女貌,赋诗作画,感情甚笃。由于婆婆不喜欢唐婉,棒打鸳鸯,两人被迫分手,各自嫁娶。几年后春游,二人在沈园邂逅,百感交集。唐琬征得丈夫同意,让家人给陆游送去酒菜。<br> 陆游感念旧情,怅然不以,在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br> 唐琬见之,感慨万千,悲痛欲绝,写下《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原本体弱的唐琬,从此一病不起,郁郁寡欢,不久辞世,香消玉损。<br> 此后的几十年中,留下陆游一人,独自承受漫漫长恨。他每年都会前往沈园,故地凭吊,怀念唐琬,写下泣血的哀歌。六十三岁时,采菊缝制枕囊,想起从前二人一起采菊缝枕情景,“……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六十八岁重游沈园,望着自己题写《钗头凤》的半面断壁,思绪起伏,命笔赋诗。“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神龛一炷香”。七十五岁又来沈园,伤心泪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综一泫然”。八十一岁,诗人梦游沈园。“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八十二岁,又写《城南》诗,“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鸿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为谁指颓墙?”八十四岁高龄了,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可是陆游又来沈园,写下最后一首沈园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一生始终不曾放下一个人,一段情!他的一曲爱情悲歌,哀婉,凄美,至诚,坚贞,从青春唱到耄耋,感人肺腑,流芳千古!<br> 春光中,飞舞的柳絮,仿佛幻化一朵朵白色的挽花。我伸出手臂,张开双手,一会儿,几片小小的柳絮飞入手中。掬至半壁诗词碑前,轻轻撒下。在这爱情的圣地,祭奠陆游,祭奠唐婉,祭奠伟大的爱情,祭奠永恒的爱情!<br></h3> <h3> 鉴湖</h3><h3>鉴湖位于绍兴城西南,湖面开阔,烟波浩淼。“鉴湖春色三百里,桃花水涨扁舟行 ”,描写的就是鉴湖美丽的风光。<br> 初识鉴湖,是因为崇拜英烈秋瑾,知晓她祖籍绍兴,绍兴有一个鉴湖,因此,她号称鉴湖女侠。泛舟于鉴湖之上,饱览湖光山色,欣赏春光美景,心中女侠如影随行。“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字字千斤,铿锵有力,革命豪情和英雄气概,气贯长虹!为了推翻封建统治,秋瑾英勇就义在绍兴轩亭口,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英烈。孙中山为其题词“巾帼英雄”。周恩来也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拜谒纪念碑,走进故居,尤其是看到女侠遗骨被拒绝收留,曲折十迁,心生感慨,想起了人血馒头,心头掠过阵阵悲凉。<br> 再识鉴湖,是因为东汉会稽太守马臻。那时候,当地水患成灾,民不聊生,马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踏查调研,决定疏通水道,兴修水利,在贫瘠的土地蓄水,建成鉴湖。从而保护了大片良田,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基础。由于在建湖过程中,淹没了土豪劣绅的祖坟,这些人组织联名上书奏章,诬告马臻。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将马臻处以极刑,弃尸于市。古越百姓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把马臻的遗骨从洛阳偷运回来,葬于鉴湖之畔。后来,皇帝知晓了真相,所谓的签名者都是一些过世的死人。但是,为时已晚,一代功臣,千古奇冤!<br> 稽山巍巍,鉴水涛涛。古越这片山山水水,世代儿女,铸就了悲歌,悲情,悲壮的色彩!<br> <br> 古往今来,努力抗争,奋发图强,激越向上,终于在华夏神州,出类拔萃,英雄辈出,造就了名士之乡。试看:多年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以及范蠡,文种;撰写书法巅峰之作《兰亭集序》的书圣王羲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五四文化革命伟大旗手,铮铮铁骨鲁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巾帼英雄秋瑾;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题词:“我是绍兴人”;还有贺知章,王阳明,沈炼,葛云飞……<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