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市场监管所:“哑语干部”敲警钟 打铁还需自身硬

美友13052583

<h3>  7月30日上午,双山市场监管所召开所务会,专题传达29日下午区局会议精神。</h3><h3> 会上,杨增广同志就7月2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的山东枣庄一家企业生产劣质水泥,坑害河南鹿邑一家民办学校,严重威胁师生安全的事件向全体同志进行了通报。同时,全文带领大家学习了《山东干部对央视记者表演“哑语”终于懂了,山东衰落不是没有原因的》评论性文章。</h3><h3> 杨增广同志指出,这是一例非常恶劣的典型的反面事例。央视节目一出,舆论哗然。面对记者,监管人员自作聪明地表演“哑语”,只张嘴不出声,丑态毕露。各路媒体的评论、网友的反映,也是十分尖锐地直指干部作风问题。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监管人员无权闪躲。因为姑息就是纵容,失语就是失职。面对记者,即使情况还未完全调查清楚,很多信息暂时不能公开,那也只需将实情跟记者言明即可,记者和公众自然也会理解。可是,“张口无声”传递出来的就是一种懈怠、逃避和闪躲,更是对问题水泥的姑息和纵容。虽然目前该名干部已经被停职,但是不足以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和困惑,更抹黑了山东干部和市场监管部门干部的形象。透过“哑语干部”事件,也切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h3><h3> 一是思想观念需修正。从思想层面来看,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抗拒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说明其并不是真心想履行职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切实转变思想,虚心接受纪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切实促进工作作风转变 。</h3><h3> 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像高伟局长经常说的:“成绩不说没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这次的山东干部对央视记者表演“哑语”的事件,再次警醒我们,严明的工作纪律、过硬的业务素养、务实端正的工作态度、守土有责的责任信念、为民解忧的宗旨意识,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切实按照刘家义书记在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王忠林书记提出的“八问八改”的要求,切实开展思想观念大扫除,坚定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时刻牢记宗旨,切实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业绩的标尺,真正为民办实事。</h3><h3> 三是规规矩矩守纪律。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和政策法规办事,才能有自信、有底气、经考验。我们要明白党纪国法虽然是“刚性约束”,但是却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让我们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耳边常响纪律的警钟,心中高悬纪律的明镜,手中紧握纪律的戒尺,才能进一步增强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同时,我们要严格遵守局里各项工作和廉政纪律,遵循好考勤和上下班纪律、请销假规定、公车使用规定、规范着装等相关规定,切实严格自律,真正将纪律和规矩落实到实处,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h3><h3> 同时,会议对各分管领导安排的业务条线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