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暑期,县里都会安排教师进行暑期培训。今夏依然。2019年7月29日,第六期的学员如约而至来到了社旗县进修学校,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热情约会”。</h3> <h3> 来到教学楼前,细心的学校老师已经把教室分布贴在了醒目的位置,我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所在班级---语文1班。</h3> <h3> 顺着楼梯而上,发现沿墙多了一道新风景,眼睛及处皆是关于教学、教育的名言警句,使人还未步入教室,便已然受到熏陶: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h3> <h3> 第一天上午是开班典礼,班主任是亲切和蔼的宋明春老师。宋老师语声朗朗,向我们讲述了她去上海培训的经历和心得,旨在告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珍惜学习机会,多多地走出去,提升自己。</h3> <h3> 紧接着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培训的内容安排。</h3> <h3> 研课磨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宋老师用PPT课件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答案。</h3> <h3> 何为一研一磨?</h3> <h3> 详细的讲解之后,按提前分好的小组,老师们互相介绍认识,并且每组选举出了一位组长,在组长中又选举出了两名班长。宋老师鼓励组长们上台发言,大家像真的回到了学生时代一样,青涩、害羞。</h3> <h3> 课余时间,有的老师仍然在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h3> <h3> 烈日炎炎,挡不住老师们研学的热情。看老师们一个个奋笔疾书,似乎又回到了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h3> <h3> 宋老师时不时地查看,指点。对有疑问的学员,手把手教学。</h3> <h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窗外的知了,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篇篇精美的教案,并在声声叫好。</h3> <h3> 进修学校的学生科也非常的负责,每天都要认真的查岗点名,督促老师们珍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学有所获。</h3> <h3> 充实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惟愿不负时光不负己。</h3> <h3> 从一研一磨,到四研四磨,各组老师们厉兵秣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h3> <h3> 接下来,让我们一睹汇报老师们的风采吧!</h3> <h3> 首先是王国立老师的《“妙极了”和“糟透了”》,王老师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用男性特有的坚毅将整堂课绘声绘色地展示了出来,尤其最后板书上的爱心,别出心裁,简直是点睛之笔,令评课老师们称赞不已。</h3> <h3> 魏老师的《晏子使楚》,以其清脆嘹亮的声音,落落大方的仪态,纯厚扎实的基本功,令人耳目一新,获益不浅。。</h3> <h3> 夭庄学校的赵玥明老师,也是我们亲切负责的副班长,语速适中,娓娓道来,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资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h3> <h3> 还有充满激情和活力,自认为是“老中年教师”的刘金静老师,语言干脆利落,感染力强,丰富、具体的鼓励语等,处处都彰显出刘老师无比“年轻态”的教功,是刚步入教师岗位的老师们学习的好榜样!</h3> <h3> 还有其他老师的精彩微课,如张志老师,林平老师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展述。</h3> <h3> 讲课老师们讲的精彩,评课老师也评的认真。优点、不足之处,各抒己见,无论对讲课老师,还是评课老师,都是一种磨练,一种进步,一种成长。</h3> <h3> 最后,宋老师做出总评。她说,没有完美的语文课。只有从不足中才能找到成长和进步的契机。</h3> <h3> 时间匆匆地就来到了31号下午,在结业典礼上,宋老师与我们分享她的深刻感言,以及自己对教育现状的深思,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h3> <h3> 三天的时间,有汗水,有收获。</h3> <h3> 还有“沉甸甸”的荣誉。</h3> <h3> 时间虽然一去不返,但这三天带给我们的记忆和成长却将常驻心中。感谢班主任宋明春老师,感谢班长惠先钦老师和副班长赵玥明老师,感谢十位组长的付出,感谢六期语文1班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h3> <h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身为师者,除了下功夫的教,还要不停息的学,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师者使命。当我们自身有了无限的活水之源,才能不断地给予学生一杯又一杯的知识佳酿。</h3> <h3> 来年暑假,让我们再度相约在社旗县进修学校,共同抒写教师成长之歌!</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社旗县进修学校</h3><h3> 第六期语文一班一组学员编辑</h3><h3> 2019年7月3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