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25-28日海口市侨联代表团应邀出席广西侨联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80周年纪念活动,由我市侨联秘书长陈德壮同志带队,随行人员包括海口市南侨机工眷属联谊会4位我省南洋华侨机工眷属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在南宁市侨联组织下,南宁市侨联及各单位领导、《南侨颂》演出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嘉宾和南洋华侨机工眷属代表,拜祭昆仑关大捷第五军阵亡将士先烈。</p> <h3> 在这场战役中,有数百名南洋华侨机工冒着枪林弹雨和炮火,驾驶着汽车将军火运输到抗日的前沿阵地,为昆仑关战役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h3> 琼籍的一大堆南洋华侨机工如刘源(文昌人)、黄迎风(文昌人)等一批机工也奋战在桂贵战线抢运兵员、运输军用物资,有不少华侨司机光荣牺牲。也有一些华侨机工在解放后定居在广西,如海南文昌籍的吴家运、陈玉进、陈时群等人,海口琼山的冯家瀛、吴秀芬、陈贵琛等人。</h3> <h3>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h3> <h3> 这场战役中国抗战将士伤亡1.4万人,这里埋葬着抗战将士的遗骸,三个墓碑上刻写的名字在80年的风雨冲刷中早已褪色模糊不清了。纪录在册的阵亡将士名字只有3000多人。巅峰之上,巍峰之间可见当时我军民团结抗击日寇的战斗之惨烈。</h3> <h3> 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的姓氏多达220个,立110根柱,每柱刻着2个姓氏。</h3> <h3> 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是由戴安澜将军之子戴复东院士设计</h3> <h3> 随行人员在南宁市侨联的组织下参观了昆仑关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复原惨烈的战斗场面催人泪下。</h3> <h3> 据当时的西南运输处统计,自1938-1940年间,该处南侨机工们在广西完成抢运物资约30万吨,兵员15万人。</h3> <h3> 瞻仰先烈,英烈名录上刻着3000多人的名字,伤亡将士1.4万人,只有3000多人可以辩别名字。很多人由于历史和条件原因无法辩全名字或无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和《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雕塑,二座<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富有内涵的纪念雕塑成了海口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span></h3> <p class="ql-block"> 南宁市侨联向与会各界嘉宾代表赠送《赤子足迹》书籍,我市侨联陈德壮秘书长、海口市南侨机工眷属联谊会黄良妹会长接受了赠礼。</p> <h3> 7月27日晩上,我市侨联秘书长陈德壮同志带领我市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侨联在广西音乐厅举办的《南侨颂》大型音乐会,出席音乐会的来宾还有自治区侨联领导、南宁市委领导、广西各地市侨联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南洋华侨机工各地眷属代表、和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h3> <h3> 《南侨颂》演员均由云南南侨机工学会成员扮演。</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南侨颂》的文稿创作人叫陈达娅,是一名致公党员,她的父亲陈昭藻正是一名南侨机工。《南侨颂》<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南宁唱响后广受好评,讲述了南侨机工们积极踊跃回国投身抗战,战斗在滇缅路,驱逐日寇的故事,感动了现场观众。</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到1938年底,中国半壁江山被日寇占领。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来自马来亚(包含如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地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当时我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滇缅公路上运输物资、抢修车辆。这些南侨机工中,有1800多人长眠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也有一部分人回到了南洋,还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云南。</h3> <h3> 在3192名南洋华侨机工队伍中,琼籍南洋华侨机工800多人,有400多人长眠与滇缅公路。在1000多公里长的滇缅公路运输线上,每三公里就有一名琼籍南洋华侨机工牺牲。</h3> <h3> 我们一直在寻找定居海南的南洋华侨机工及其后人,如有线索请与我们联系,不胜感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