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主要行程从波兰出境,到白俄罗斯入境,游格罗德诺。</h3> <h3>早餐后从华沙出发,乘车3.5小时到波兰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因没有界碑,蓝色四周有星的是波兰,图三是白俄罗斯标志。</h3><h3><br></h3> <h3>白俄罗斯西端城市,格罗德诺州首府。在涅曼河畔,邻近波兰边填。十二世纪初见于史籍。曾为格罗德诺公国都城。1920-1939年属波兰。1939年划入苏联白罗斯。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合成纤维和氮肥生产为主,次为纺织、制鞋、卷烟和家用电器制造。有医、农、师范学院及十二至十八世纪的建筑古迹。格罗德诺城市是白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至今城内仍保留了许多古代城堡与宗教建筑。大约有9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7万人。</h3> <h3>格罗德诺现存的最古老建筑是圣鲍里斯和格里伯教堂。这是古代黑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唯一遗留。1183年之前建成。1853年教堂的南墙坍塌。1991年之后政府在组织重修的过程中发现了对1853年之前的教堂,特别是坍塌的南墙的详细描述,目前历史学家正试图按照1853年前的教堂原貌复原堂。已被列入白罗斯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单。</h3> <h3>教堂墙上的瓷片都是人工打磨</h3> <h3>以前的红砖,每一块都有工匠们的标志。</h3> <h3>教堂后面的观景台,原可以看到涅曼河对岸的旧格罗德诺城堡等建筑。</h3> <h3>这是教堂原貌的模型图。</h3> <h3>这是教堂里的贴画等</h3> <h3>过格罗德诺老桥看到城市的全貌</h3> <h3>旧格罗德诺城堡是格罗德诺城内最著名的建筑之一。11世纪起黑俄罗斯的王公们就已在此处建设城堡。13世纪起这座城堡成为抵抗外敌的要塞。1391-1398年维陶塔斯大公增修了五座哥特式钟楼,自己常居住如此,并以城堡为中心修建其他建筑,扩大了格罗德诺城市的规模。卡齐米日四世也很喜欢这一城堡,宁可居住于此而不居住在首都,并于1492年在城堡中去世。在斯特凡·巴托里统治立陶宛大公国时,又计划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完全重建这座城堡。但1586年他的突然离世使这一计划中断。1655年在俄波战争 (1654年-1667年)中,俄军摧毁了这座城堡。</h3><h3>十几年后在立陶宛大公国大臣Krzysztof Zygmunt Pac的筹款和组织下,格罗德诺城堡得以重建。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将这里定为议会召开地。在大北方战争中,这座城堡又被破坏,王室不得不请建筑师于1734-1751年新建新格罗德诺城堡,内部设计使用洛可可风格,两座城堡之间用一座拱桥链接。1793年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最后一届议会,格罗德诺议会,就在新格罗德诺城堡召开。现在旧格罗德诺城堡已成为国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感谢刘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格罗德诺砖厂(感谢刘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格罗德诺剧院</h3> <h3>后面蓝色的是著名的圣方济·沙勿略教堂。</h3> <h3>新格罗德诺城堡</h3> <h3>这是著名的圣方济·沙勿略教堂。这是一座高大的巴洛克建筑,超过50米高。1678年开始建设,由于战火频仍,直到1705年才建成。其墙上的彩绘于1752年完成,带有典型的晚期巴洛克风格。(感谢胡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教堂内景,第3格是教堂中殿,这个教堂的祭台很高,原因是上面是圣母玛利亚在上面看着;第1格是教堂里面的右殿,第2格是用祈祷的书,四周是祈祷身体健康的部分铁器物件,如腿痛就贴上腿。</h3> <h3>商店</h3> <h3>这个广场是主要广场,一般市民们都在这里散步。</h3> <h3>天主教和东政教更替,这个雕塑是指天主教和东政教并存。</h3> <h3>带十字架的小鹿,是18世纪用铁丝做成。</h3> <h3>这也是跳舞的地方。</h3> <h3>城市古老的壁画,蓝色部分是圣母玛利亚。</h3> <h3>城市的步行街</h3> <h3>二战时期守护格罗德诺的将领,旁边五角星是指75周年。</h3> <h3>在5楼的观景台,可以看城市全貌。</h3> <h3>这是在观景台李老师用手机拍出大片的感觉。</h3> <h3>观景后休息一下</h3> <h3>看上去,好好吃!</h3> <h3>格罗德诺的民政局,柱子上有一个丘比特天使。(感谢胡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民政局旁边的花棚,可拍上爱的象征。</h3> <h3>格罗德诺市政厅。</h3> <h3>在列宁雕塑前合影,后面市政经济厅。</h3> <h3>列宁广场(感谢刘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艺术学院</h3> <h3>二战胜利纪念碑</h3> <h3>格罗德诺用午餐、晚餐</h3> <h3>街头随拍儿童(感谢周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街头随拍美女(感谢周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h3> <h3>街头随拍垃圾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