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大理白族火把节,是个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br></h3><h3> 这几年的火把节我们分别在大理古城的中和村、三月街和丽江过的。听说大理喜州中华白族第一村周城,保留着最完整的白族“火把节”传统仪式,27日(农历六月二十五)午饭后,我们便驱车赶往位于大理古城23公里的周城,去体验另一个地方的火把节。果然,名不虚传。</h3><h3> 上午弟弟买了几斤鸡纵菌,洗了近三个小时。从下午二点多到晚上九点多,在周村,除了晚餐吃米线时坐了一次,几乎都是站着走着,整整一天,没怎么休息,累吗?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身处节日的气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人们,欢乐的民族歌舞,各种浓郁的民族传统仪式,目不暇接,没工夫累。</h3><h3> 下面发上一堆现场照片,请跟我一起领略周城火把节盛况。</h3><h3><br></h3> <h3>一、村里的主街道。人们穿梭往来,马帮等雕塑展现的是他们的历史。</h3><h3><br></h3> <h3>周城还是个扎染之乡,扎染工艺品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来的民间传统工艺,远销海内外。</h3> <h3>二、火把。 周城的火把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古城的是用松木制作的,曾有朋友担心 “这得燃烧多少木材啊”,这儿的就不用担心了,大的火把是用草,麦杆和竹子三层扎的,小的则用竹片扎的。扎火把和竖火把都有仪式,上午已完成,没看到</h3> <h3>天气出奇的好,大理前几天可是一直在下雨,今天突然放晴,太阳高照,吉祥的日子。用大广角小光圈拍太阳的光芒。</h3> <h3>三、文艺演出。台上欢歌劲舞,台下人头涌动。中老年妇女的穿戴显的更古朴些。老大爷穿着虽是新衣,但没啥特色。</h3> <h3>四、染红指甲。看见一堆妇女围在那里,走近一瞧,这不是我们小时候臭美玩过的吗,用风仙花根捣成胶状敷在指甲上包好,过十几小时就红了,在这里却是白族传统习俗。火把节期间,白族妇女个个都要把指甲染得红艳艳的(寓意可百度)。看她们伸出的手,个个手腕上都配戴有金、银、玉的镯子,漂亮。</h3> <h3>五、成人礼,由村里八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年满十八岁的孩子披挂像征成人的彩带。十八岁,青春年华,我们也曾经拥有过。再给我一个十八岁,该有多好哇,那我的誓词是什么呢……</h3> <h3>六、祭火把仪式。各户人家带上小火把来参加拜火仪式。祭司读祭文、点香、敬献三牲供品,主持可能太兴奋或紧张了,一时还忘了词,好在喇叭音响效果本来就不是很流畅,没有多少人会听出来。即便听出来了谁会在意呢。</h3> <h3>七、点火把。夜幕降临,一番仪式过后,开始点火把。村里的人告诉我火种是从龙泉寺佛教寺院取来的。</h3> <h3>人们闪出一条路,让火种进入会场。</h3> <h3>火把点燃后,一片欢腾的火的海洋。</h3> <h3>九点多钟我们离开时,人们还在狂欢。</h3><h3>女儿说,明年找个更原生态的村子去过火把节,期待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