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茶花女》:此情若是不长久,不如一别两相厌

暗香

<h1><font color="#ed2308"><b>  阅读背景</b></font></h1><h3> 第一次接触《茶花女》,是在二十几年前,学生时代,青涩懵懂,向往无邪的爱情和纯真的感情。一别二十多年,书中的细节已全然忘记,唯一记住的名字是:阿尔芒,唯一记住的情节是:茶花女每月25天拿的是红茶花,5天拿的是白茶花。</h3><h3> 可是这两天,接连下雨,心里莫名地多愁善感,却突然想读读小仲马的《茶花女》。关于读书,我喜欢一蹴而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h3> <h1><font color="#ed2308"><b>  内容简介</b></font></h1><h3>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阿尔芒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玛格丽特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h3> <h1><font color="#ed2308"><b>  创作背景</b></font></h1><h3> 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h3> <h1><font color="#ed2308"><b>  作者简介</b></font></h1><h3>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h3> <h1><font color="#ed2308"><b>  阅读感受</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阅读《茶花女》,最大的感受就是:若是此情不长久,不如一别两相厌。读完作品,对小仲马的结局安排总有些失望,茶花女玛格丽特为了成全阿尔芒的父亲,和阿尔芒断绝了联系,而阿尔芒不明真相,用极端的方式羞辱折磨玛格丽特,导致玛格丽特病重身亡。而她死后,又用死亡日记告诉了阿尔芒事实真相,让阿尔芒痛苦地活在回忆和忏悔中。在我看来,茶花女最后的结局,总像有一种报复的成分在里面。有时我在想:最惨的结局莫过于死亡,茶花女用一种近乎于疯狂的形式爱着阿尔芒,用一种自残的方式卑微的活着,用死亡日记揭示了爱的真相。但斯人已矣,又何必残酷地揭示真相,让活着的人继续痛苦,心生悔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如果要让这个妓女高贵,那就让她高贵彻底,如果要让这个妓女无私,那就让她爱得纯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b>  经典语录</b></font></h1><h3> 【1】你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声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下,你们却不愿意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哑巴。</h3><h3> 【2】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也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h3><h3> 【3】生活只不过是反复完成持续不断的欲望。</h3><h3> 【4】就像阴天的太阳,谁会在意你何时升空,何时落山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