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那些感觉……
“半夜三更下扬州,一觉醒来,还在草垛头。”小时侯大人会说这句话,意思是白白做了一个梦,或者说白白忙乎了半天。我那时小,觉得扬州很遥远很热闹很美好。我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是那种不小心被大人忽悠了,被骗得睡着了,大人带着别的孩子去扬州了,我被抛下了的感觉。心里头没有什么伤悲,有种大概叫做失望的感觉,挺无奈,挺茫然,眼神无聊地在乡村那寂寞的土路田野上随意扫来扫去,伙伴们的笑声、嬉闹声也让我觉得遥远和落寞,感觉那声音空洞洞的…..我想我应该是被忽悠过的,我以为我会怎么样了,我快乐,我期待,我兴奋,我做各种准备,我翻出了我的红卫衣蓝裤子,然后我甜甜地睡着了…….第二天醒来 ,发现我没有怎么样,而且也不会怎么样了,我感到了失望,大人可能在那样的时候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所以这句话烙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给我的是一切虚无的寂寥和无奈。
小时侯,有个印象很深的比较热闹的地方叫油坊头。从我家一直往东走,走到马路边就是了。那其实就是间靠马路的房子,里面有个玻璃柜台,那房子比一般的房子长一些,那柜台也比学校旁的小商店的柜台长一些。当然我当时小,所以我觉得挺大的,那时也没见过世面,所以我觉得那里的东西挺丰富的,还可以爆米花。当时大家要是有心情,想逛个街,远的就说上“如皋”,上“海安”,其实就是如皋的县城和海安的县城,近的就是上“油坊头”了。还有,想塔个便车,就要到油坊头去,站在马路边挥手。所以,油坊头除了可以购物、爆米花之外,还是个希望的驿站,从那里可以走向远方,也可以等来远方的亲人。 不过,油坊头给我的还有一种感觉,可能是特有的。有次我从“如皋”回乡下,从油坊头经过,有一个房子,好象是老人院(我怀疑我的记忆,那时有老人院吗?),可能就是个老人的家吧。当时夕阳西下,有个老人拄个拐,坐在屋子西头的凳子上,蜷缩在旧棉袄里,耷拉着脑袋。当时我小小的心灵里有一种很强的伤感,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寂寞斜阳照着迟暮老人,那副图景一直烙在我心里,那种惆怅也一直烙在我心里。
我童年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透过肥皂水的泡泡看风景。房子、树木、田野映在肥皂泡泡里,非常诗情画意,我记不清那些被肥皂泡泡PS过的风景给了我哪些遐想,但对于那个不知道旅游是个什么东西的时代,它肯定让我看到了和熟悉的家乡不一样的风景。我喜欢看,然后想象,在想象中,乡村的小路蜿蜒伸长,曲径通幽……房子、窗户变成圆环型,象城堡。记得那就是一种曼妙的静美,天地有些幽暗,暗了才会静,才会有诗意,但那种幽暗是有色彩的,毕竟肥皂泡泡是五颜六色的。但肥皂泡泡容易破裂,一破裂,我看到的风景就没有了,那是一种幻灭感,让我从浪漫的穿越一下子折回到沉闷无聊的现实…… 从小我就非常厌恶“雨过天晴”这几个字,那种“雨过天晴”后,阳光照在积水上的刺眼静默,是我从小就很抗拒的一种感觉,大概沒有第二个人会如我这般地感悟这个成语的意境……它就是繁华落尽劫后余生的满目疮痍。不知道这种感觉源自何时,我所能记得的就是70年代“戴庄”的那次龙卷风。那天夜里雨很大,雷很响,闪电不停地划破夜空,我感觉躺在床上都有被震得滚来滚去的感觉。第二天早上,我去油坊头爆米花,听人们议论“昨晚的龙卷风卷掉了公社大会堂,死伤无数”,并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惨状,后来我独自回家时,走在布满积水坑的小路上,水面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心里清清楚楚地有了这种抗拒,而且一直抗拒至今。但我很喜欢风起云涌黑云压城的感觉,每当此时,我都异常兴奋!我想,雨过天晴,意味着曲终人散,象征着各奔东西。而暴风雨就要来了,大家飞奔回家,齐心协力,象征着相拥团聚。那其实是一种对离别的抗拒,对温暖的求索吧……
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终有一天,我会走散所有的人……回望童年的瞬间,那些回不去的岁月依旧在心里传递着温度吧?漫过记忆的依然是那一圈又一圈晕开的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