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赴重庆合川炉山、潼南写谱散记

谭氏元科系文化研究会 谭小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07-28,为了再次弄明合川炉山竽林沟谭氏的情况,四川武胜谭姓文化研究(宗亲)会以谭小林会长为首的族谱编委一班成员奔赴重庆合川和潼南等地采集信息,不畏高温行走在田间小道,村院坝头,四处询问打听谭氏家人的信息,还开车至潼南蒙子坝谭家老院子拜访谭林森族长,接着他带我们至潼南县城,拜访潼南谭会,得到该会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双方形成共识:共享共建,互通信息,共同打造川东北谭氏文化。</span></p> <p>炉山竽林沟百年老屋,诉说先祖创业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和谭钊秘书长在炉山6-6采集族人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谭兴亮开车,谭超带路,我们来到炉山6-6写谱,当地人竟然说不全五十六字实为五十三字派。在一发黄纸上歪歪斜斜写着”朝久光祖,明德昌兴,万和生成”,后面记不得了。其实”万和生成”错了,应改为“万邦克和“,并且有一“邦”字辈小孩取成”和"字辈了,真气人!尔后我在那发黄的纸上写下我支字派:”天荣宗景 五世单名 志仕廷元 孟良学成 朝久光祖 明德昌兴 万邦克和 帝心安顺 文武庆职 永靖大帝 惟先恩广 佑启后人 道尊义重 禄位高升”。还留下我的电话号码:15378266788。</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由谭兴亮开车来武胜接我,到达炉山2-4兴亮家,谭超(兴)早等候了,于是由他带路深入原炉山二村一组、三组、四组,还有原炉山六村六组,原炉山三村八组,还有原炉山八村、三村等地采集信息,所到之处宣传家风家训家规,教育族人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学会认同、团结 ,共同维护谭氏家族,沿途受到家人们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炉山竽林沟谭氏系两百多年前由谭朝相从定远县(现为武胜县)祝家场(华封和秀观一带)迁至。育子五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房:</p><p class="ql-block">居燕窝镇炉山村-2、三庙安塘村-5、三庙安塘村-7、三庙大塘村-2、乐山市峨边县平等乡…代表:谭兴明、谭兴兵、谭万全、谭万明、谭兴全…</p><p class="ql-block">二房:</p><p class="ql-block">居燕窝镇炉山村-4、炉山村-2、湖北沙市…代表人:谭兴亮、谭昌明4、谭昌伦、谭昌明2…</p><p class="ql-block">三房:</p><p class="ql-block">居万隆古福店、万隆5-3、万隆1-6、大石望龙村-4…代表人:谭昌文、谭德国、谭昌伦…</p><p class="ql-block">四房:</p><p class="ql-block">居三庙镇响铃村-4、燕窝镇新庙村10组树木沟…代表人:谭兴建、谭兴林、谭昌银…</p><p class="ql-block">五房:</p><p class="ql-block">居燕窝镇炉山村-3竽林沟、万隆黄柳村-8、云南宣源县…代表人:谭超(兴)、谭林龙、谭昌贵、谭中乙(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往神奇的潼南蒙子坝…</p> <h3>远望龙多山,美景如画</h3> <h3>蒙子坝古老建筑,演绎客家人许多故事。</h3> <h3>四口水井之一</h3> <h3>正堂屋</h3> <p class="ql-block">  潼南蒙子坝谭家院子,属潼南县原蒙子乡管辖,位于龙多山下,山水呈七星照月。蒙子坝谭氏于康熙36年从湖南原辰州由大文、大学、大胜、大富四堂兄弟携妻带子,扶老携幼迁入四川潼南蒙子坝立业,至今还保留部分湖南话 ,入川始祖大学、大富的母亲曾氏坟墓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谭家老院子修建按八掛图(太极图)所修,二十四个天井,四口水井,房间上千间。最传奇的是地影子屋,即修了一条地道,直穿过龙多山中,其作用遇战争时全院子人通过它可以迅速隐藏于龙多山中。经过上百年几代人打造,可以说是川东民居的重要缩影,遗憾的是保护不及时,许多人迁离老院子,几乎为空城一个,十分破败,满目疮痍。林森族长讲,真希望国家保护起来 作为龙多山旅游景点的补充,可喜的是广安至潼南快速通道经过蒙子坝,还有蒙子坝与龙多山早修了一条乡村路,交通十分便利,到龙多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当地政府加快对蒙子坝谭家老屋的重点保护。</p><p class="ql-block"> 虽然烈日当空照,我们随木森族长穿梭于老院子里,仿佛回到古代了,尤其在正朝屋时,门上挂锁很新,我们从门缝看见一位太婆遗像,贡果已严重缩水,说明此太婆人离世不久吧,后据族长说太婆丈夫身体好,住潼南城了,族内曾拿钱翻修正朝屋作为本族建筑物重点保护,却不同意。地影子屋就在此下。一年清明会只坐到六十桌人,族人重视度不高。</p><p class="ql-block"> 再此特别讲一下:民国三十六年时由潼南县参议员、蒙子乡乡长、族长谭余文召集川东、川北谭氏携各自族谱聚于此,商议三天共修川东北谭氏通谱,统一字派以我支五十六字辈为共用字辈,可惜1950年解放了,修谱两年的成果被焚毁,谭余文被镇压。蒙子坝谭氏民国三十六修谱之事深深烙入谭氏几代心中,影响深远,可见我谭氏拥有和谐团结上进创新的大谭思想,天下谭氏一家亲!</p> <p>谭林森族长</p> <p>  拜访谭林森族长,他是潼南谭会的老会长,系畜牧局退休干部,七十多岁了,热心于谭氏文化。他不但组织编写了潼南蒙子坝谭氏族谱,还组织成立了潼南谭姓文化研究(宗亲)会,还多次参加中谭、世谭会议。我参加2018年重庆谭会在巫山举办的年会上认识的,会议期间我向林森会长汇报了我支修谱情况,特希望他配合我寻找天字十三君中天庆支后裔,特别查询天达支在潼南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饭后与潼南谭会合影</p> <h3>潼南谭会集体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武胜谭会与潼南谭会相聚于潼南老城。潼南谭会代表:谭林森老会长、谭秀荣会长、谭德胜秘书长、谭昌正出纳。两会代表谈了许多许多……特别与天字十三天君中天达支后裔谭昌正聊了许多,谭昌正八十岁了,其父亲一百岁今年三月份驾鹤西去。昌正向我汇报了天达支族谱修谱经过:由谭兴平律师主编,昌正负责后勤工作,五年前已修好,只印了三百本。遗憾的昌正手中无族谱了,而兴平律师在重庆黄水避暑了,于是我与谭兴平电话聊了,微信加了,只好靠网络族谱了。潼南天达支后裔分布在独柏、东升、上太和野毛溪一带。两地谭会达成协议共同宣传谭氏文化。</p><p class="ql-block"> 从早上六点半出发,忙到晚上十点回到武胜。我在城南夜市谭敏(昌)处对今参与者谭兴亮、谭超、谭超的儿子谭武吃夜啤酒进行犒劳。谢谢谭兴亮出车、谭超陪同、谭武开车!也要谢谢潼南谭会的帮助和热情接待!人生精彩靠互动,人际关系和谐靠交往,文化传播靠交流,家族公益事业靠奉献,希望涌现更多的奉献者支持家族公益事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 本次对合川炉山竽林沟谭氏再次探索,冒酷暑奔走于田间小道,村头院坝,识碑文读小谱反复与老人亲切沟通交流,还跑蒙子坝,深入潼南谭会,还和潼南天达支后裔、包括编辑者多次交流,从而论证合川炉山竽林沟谭氏确为我元科公之后裔(因两年前看了其模糊的老谱,现丢失了)更推广至武胜与合川交界处附近的谭氏,只要他为五十六字辈,几乎为元科公之后裔!</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是堰塘湾谭氏,或武胜天达谭氏,或潼南天达谭氏?错!一定很少!请问元科长子孟羽之二子良禄五个学字辈后人去哪儿了?还有元科六子孟国之二子良凤的学品、学梅后裔去哪儿了?就在万隆、合川的炉山七间万古合隆附近、清平、中心、秀观、新学、龙女五村、华封、太山一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