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梵高的足迹

太阳雨(谢绝送花)

<h3><b>昨天鬼使神差地看了一部电影《至爱梵高》,尽管以前寻找过,但终不得见。</b></h3><h3><b>今天,7月29日,刚巧是梵高的殁日。</b></h3><h3><b>从法国回来十天了,行程安排也是一路追寻着梵高的后半生。</b></h3><h3><b>巧呢?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b></h3> <h3><b>荷兰籍画家文森特.梵高,从小生活在父母失去长子的阴影中,而不受待见。长大后也是一事无成,28岁才开始学画。后从荷兰来到巴黎,两年后又来到阳光之城阿尔。</b></h3><h3><b>受法国印象派的启发,这个时期的画作都是灿烂的向日葵、热浪翻过的田野,每一张画都充满着燃烧的激情。</b></h3><h3><br></h3> <h3><b>阿尔勒现在被称为“梵高之城”,因为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足迹。</b></h3> <h3><b>阿尔勒又被称为小罗马,罗马帝国康斯坦丁皇帝即位后,这里就成了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首都。</b></h3> <h3><b>圣托菲姆教堂曾是欧洲最大的教堂,这座罗马式建筑也在阿尔市中心的共和广场边。</b></h3> <h3><b>如今城里最宏伟的建筑,也是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竞技场。</b></h3> <h3><b>在修缮中的古剧场</b></h3> <h3><b>小街小巷</b></h3> <h3><b>许多建筑仍旧完好地保留了这些细节。</b></h3> <h3><b>我们一路追寻,来到梵高咖啡馆,上午时分,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在咖啡馆周围,根本无法找到当年梵高画中的宁静。</b></h3> <h3><b>咖啡馆基本保留了当年的景像。</b></h3><h3><b>如今,黄色的墙壁上有几个大字:Le Cafe Van Gogh(梵高咖啡馆)。临街的一面墙壁上面架着黑色的花式铁艺架子,撑着黄色的遮阳布蓬,挡住夏天普罗旺斯的骄阳。</b></h3><h3><b>梵高画画的地方,竖立着一个画架,上面就是那副《露天咖啡馆》的复制品。</b></h3> <h3><b>如今的阿尔,依旧是十分阳光的,古城的老建筑、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游客……。</b></h3> <h3><b>休闲的人们,一杯咖啡在手,可以聊半天。</b></h3> <h3><b>街巷里,人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b></h3> <h3><b>快乐的的人力车夫</b></h3> <h3><b>阿尔还有个梵高艺术中心,但里面梵高的画作不多。</b></h3><h3><b>梵高在阿尔生活了15个月,期间不但穷困潦倒,而且疾病缠身,日子过得并不快乐,那扇通向幸福的大门始终向他关闭着。</b></h3> <h3><b>博物馆里</b></h3> <h3><b>为数不多的梵高真迹</b></h3> <h3><b>素描稿</b></h3> <h3><b>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又来到梵高当年因精神疾病而住院治疗的修道院。</b></h3><h3><b>修道院也曾被梵高画过,就在画画的位置上,也安放了一个画架,上面就是这幅画的复制品。</b></h3> <h3><b>修道院里已经不复原来的样子,现在热闹多了,院内的花草被养护的很好,叶繁枝茂的大树遮挡了撒落下来的阳光。熙熙攘攘的参观者,让修道院成为了一个大花园,全无昔日修道院的宁静。</b></h3> <h3><b>修道院的过道上安放了一尊梵高的雕像</b></h3><h3></h3><h3><b>梵高在阿尔虽呆的时间不长,但也留下了三百多幅画作,几乎是三天就画2幅。</b></h3><h3><b>期间,他还因发病而停止作画的时间。</b></h3> <h3><b>城外这条小径通向梵高桥,我们为了去看看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冒着烈日,十足步行了半个多小时。</b></h3> <h3><b>这条沿着小河的石子路,梵高当年一定走过无数次……。</b></h3> <h3><b>现在的河边,仍是当年的老样子,几乎平凡得无人问津,就像当年一样。</b></h3><h3><b>一路上没见其他过路人,没见游客,也不见一个当地人,只有我们几个匆匆的行人。</b></h3> <h3><b>走到实在走不动时,那座吊桥终于出现了,照例在桥旁竖了一个画架,上面是这幅画的复制品。</b></h3> <h3><b>普罗旺斯的夜空渐渐蓝了起来,梵高的星星开始在罗纳河的夜幕中闪烁。</b></h3><h3><b>此时,在阿尔勒的那些痛苦的日子,穷困潦倒、好友背弃、癫狂割耳等似乎都不值一谈,唯有心中的激烈的爱和与众不同的激情在燃烧。</b></h3> <h3><b>我们离开阿尔勒,向梵高生命的终点站驶去。</b></h3><h3><b>一路天高云淡,成熟的麦田仿佛在7月的烈日下燃烧。</b></h3> <h3><b>一如梵高当年也熟视的小农庄,在飞驶的车外匆匆地退去。</b></h3> <h3><b>我们于傍晚来到梵高生命中最后的落脚地—奥威尔。</b></h3><h3><b>这是离巴黎几十公里的一个小镇,傍晚时分,偏僻的小镇几乎看不到游人。</b></h3> <h3><b>小镇不大,我们一行寻觅梵高当年的住处。</b></h3> <p><b>在路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梵高曾住宿过的这家叫拉乌客栈Auberge Ravoux的旅舍,但已下班关门谢客了。</b></p> <h3><b>这是弟弟提奥.梵高为了替哥哥文森特治病而让梵高从阿尔勒来到了这里。</b></h3><h3><b>他就租住在这家小酒店的二楼。</b></h3><h3><b>被大家称为精神病、连孩子都可以欺负他、向他扔石头的梵高在这里总共住了90天。</b></h3><h3><br></h3> <h3><b>酒店虽以打烊,但门外仍留着一桌两椅,桌上摆了一瓶葡萄酒和两只装了半杯葡萄酒的酒杯🍷,好像梵高在这里刚起身离去。</b></h3> <h3><b>小酒店的斜对面就是市政厅</b></h3> <h3><b>梵高曾也画过它。</b></h3><h3><b>如今,这幅画的复制品也被放在画架上,立在当年画画的地方。</b></h3><h3><b>画里的那棵小树现在已经茂密得完全可以为多人遮阴了</b></h3> <h3><b>小酒店附近,有几个纪念梵高的展览和卖纪念品的商店,但也都打烊了。</b></h3> <h3><b>街上,当地居民的楼窗前,仍旧留有以前的装饰痕迹。</b></h3><h3><b>我在想:不知这家主人的父辈们当年是否也签署过要驱逐梵高的抗议信?</b></h3> <h3><b>乘天色还不太晚,我们匆匆赶去被画过的教堂,梵高的教堂仍旧保留着老样子,只是在维修,也已关了大门。在当年画画的位置,照旧放着一个画架上面放着这幅名画的复制品。</b></h3> <h3><b>然后,我们赶到最后一个目的地,那块麦田和梵高兄弟长眠的地方。</b></h3> <h3><b>麦子也如当年一样,正是成熟的季节。</b></h3><h3><b>轻轻的晚风吹起细细的麦浪。</b></h3><h3><b>我就想,这片大地有幸地接纳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又可知当年他遭受的一切痛楚?可理解他的那颗既狂热又躁动不安、既热烈又深爱的纯净的心灵?</b></h3> <h3><b>枪声响起,惊飞了一群鸟鸦,一个只有37岁生命的年轻画家就这样倒下了,倒在画家曾画过的那片麦田里。</b></h3><h3><b>这是梵高人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黑压压的天空压着金黄色麦浪,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一群狂躁的乌鸦配合激荡的笔触,更加重了画面的压迫感,可见当时作者是怎样极度的压抑和痛苦。</b></h3> <h3><b>我低头轻声问麦子:你们可听见那声枪响?可看见那瘦弱的倒下的身影?</b></h3> <h3><b>梵高兄弟的墓就在麦田边上,好像被大片的麦子紧紧地包围着。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简陋到连当地贫民百姓的墓地都不如。</b></h3> <h3><b>墓园门口不忘立着一块铭牌,我们看不懂,但也是一看就明了的。</b></h3> <h3><b>梵高去世一年,提奥也悲伤至极地追随哥哥而去。</b><br></h3><h3><b>文森特.梵高的墓和他弟弟提奥的墓紧紧地排着,就像他们生前那样相依为命。</b></h3><h3><br></h3> <h3><b>梵高的墓前被放置了几朵向日葵🌻,极其简朴的陵墓和他生后巨大的名声极不相称,于是,更让人唏嘘和感慨。</b></h3> <h3><b>墓园围墙边,一丛不起眼的雏菊盛开着、妆点着这太过简陋的墓地。</b></h3> <h3><b>回来的路上,奥维尔小镇的路灯都已大亮了。</b></h3> <h3><b>第三天,我们又到了巴黎奥赛美术馆,在那里,看到了几幅梵高的真迹。</b></h3><h3><b>这是梵高为他喜爱的加歇医生所画的肖像,并且说,希望“这些肖像在一个世纪后的人们看来,就像是圣物一样宝贵”。梵高真的说对了,现在这些画真的像圣物一样被珍藏在奥赛美术馆、珍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珍藏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都价值几千万美金或者更本就是无价之宝。</b></h3><h3><b>但当年,梵高的所有画作无人愿买,一生仅仅由弟弟帮忙卖出了一幅。无着的生活全靠弟弟提奥的不断接济才勉强维持生计。</b></h3> <h3><b>梵高的一生是个大悲剧。</b></h3><h3><b>美国一部电视连续剧《隐身博士》第五季第10集里面一个镜头:梵高隐身在奥赛美术馆他自己的画作前转悠,看到人们对他的画作的崇敬和礼拜、听到馆长这样的评价他:对我来说梵高在任何时期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画家,没有之一。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磨难转化成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揉合热情与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 喜悦 壮丽,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他徜徉在普罗旺斯的田野,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也是同样伟大的。</b></h3><h3><b>也许此番评论是对梵高的最高诠释。</b></h3><h3><b>此时,隐身着的梵高不禁泪流满面……!</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