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焰山 <h3>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尤其是火焰山最高气温达47多度,地表温度在70度以上,民间有“石头上烙饼,沙窝里煮蛋”之说。如此鬼神俱惊的超高温天气,据说都是齐天大圣孙悟空闯的祸,那年他大闹天宫踹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掉落人间便形成了火焰山。</h3> <h3>我们的火焰山之行正值盛夏酷暑,唯恐被正午的高温烤熟了,大清早就从乌鲁木齐出发,在交河驿稍作停留游览。</h3> <h3>不到九点钟,车子停泊在一片赤赭色的秃岭荒山前,这就是火焰山,古称“赤石山”,当地人给起了个名字叫“克孜尔塔格”,意为“红色的山”。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曾如此描述:“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西游记》乃神话小说,言语不免夸张了些,而宋朝王延德《高昌行记》的记述:“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这话可信度应该八九不离十的。</h3> <h3>走出凉爽的空调车厢,荒漠的滚滚热气扑面而来,犹如进了桑拿房,顷刻全身燥热、汗水涔涔。抬头四望,赭红的山崖,赭红的砂岩,赭红的沟谷,全都红光灼灼的,刺人眼目。山崖戈壁间蒸腾缭绕着绛红烟云,仿佛随时就会喷发冲天火苗。</h3> <h3>火焰山像一条火龙,横卧于吐鲁番盆地北端,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漫长岁月,山脉主要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因经年的风化及雨水的侵蚀,基岩裸露,沙土疏松,山体表面形成深深浅浅的沟壑,还有无数多边形龟裂,恍如上苍特意镂刻在大山的图案,乱而有序,杂而有章,恰似熊熊燃烧的一团团烈焰,从山脚一直燃烧至山顶,火舌撩天,蔚为壮观。在沟壑林立、雄浑曲折的峡谷中,我为这独特神奇的地貌所震撼、所惊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可以造化出如此古怪离奇、云诡波谲的天然景色,不得不拍手叫绝!</h3> <h3>峡谷戈壁一片死寂,没有丁点生命气息,空旷滩头兀立一座孤零零的建筑物,高约四五米,形似“蝈蝈笼”。走近一瞧,生土夯筑,造型精致,完整无损。观其外观方方正正的,四面皆为半镂空的花格窗孔墙面,上方以半圆球盖顶,内部空无一物;墙体四个角落以及半圆球盖顶上,高耸着塔状造型,模样如藏传佛教白塔;四边则由低矮镂空的圆形花墙围住,看上去并不像葡萄干晾房,它的真正用途是我无法解开的谜。</h3> <h3>头顶烈日,身裹热风,踩着遍地的砾石粗砂,四处寻找观览的目标。铁扇公主和牛魔王早已销声匿迹,不远处的一组“西游记”大型石雕屹立在蓝天大漠之间。孙悟空脚踏祥云一马当先在前头开路;气宇轩昂的唐僧身穿袈裟,站立白龙马右侧;袒胸露肚的猪八戒手持九齿钉耙,和肩扛降妖宝杖的沙僧紧随其后。塑像恢宏大气,雕工细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h3> <h3>火焰山,不愧是一座结满故事的大山,一座神奇诡秘的大山!</h3> 二、千佛洞 <h3>火焰山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匿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系新疆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也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回溯吐鲁番高昌地区的历史,可追寻千佛洞的来历。高昌是古西域的交通枢纽,亦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亦设在高昌。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处建有洞窟,成为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h3> <h3>千佛洞始凿于麹氏高昌国(公元499-640)时期,经历唐、五代、宋、元的兴盛时期,直至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后才逐渐衰落。洞窟散布在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共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h3> <h3>沿着狭窄的山间台阶,我们下到山腰逐层观览,窑洞般的洞窟外观纹饰清晰精致,可惜仅有几窟洞室对外开放,洞室里可以看到一些残缺的彩色壁画。<br></h3> <h3>柏孜克里克的维语意思为“美丽的装饰之所”,可惜在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惨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90%的壁画被损坏得面目全非,一些珍贵文物流落海外。面对千佛洞的遭遇,无不让人唏嘘嗟叹。</h3><h3> </h3> 三、葡萄沟 <h3>火焰山草木不生飞鸟绝迹,山腹中却有一些峡谷溪涧潺潺,绿茵遍野,瓜果飘香,犹如著名的葡萄沟,在火焰山可以“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葡萄沟位于火焰山西端,人称“火洲桃花源”,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史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了葡萄,其历史可谓久远矣。如今葡萄沟被称为“葡萄的王国”,年产鲜葡萄逾8000多吨,上乘品种有马奶子、红葡萄等,无核白葡萄,色泽光亮,皮薄肉嫩,汁多味美,乃人见人爱的葡萄极品。<br></h3> <h3>漫步于葡萄沟深绿清凉的葡萄长廊,那悠长密集的葡萄架上葡萄藤蔓层层叠叠,垂挂着一串串绿莹莹、圆溜溜的葡萄,晶莹剔透,清幽的葡萄芳香直沁心脾,诱人直咽口水。阳光穿过茂密叶子的缝隙,斑驳光影洒落游人一身,金色光晕随风闪烁摇曳,宛如展开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彩画卷。此时此刻,全身燥热瞬间褪尽,倍觉神清气爽,颇有误入世外桃源的幻感。</h3> <h3>在葡萄沟民俗村,不经意间走进“阿凡提故居”,矮小的院门,土筑的院墙,简陋的居室,这是我见过最寒酸的名人故居。</h3> <h3>小院落里有阿凡提与小毛驴的塑像,神态滑稽夸张,恰似我记忆中那个长着山羊胡、戴着小花帽、倒骑小毛驴的阿凡提形象。阿凡提是智慧与欢乐的化身,他聪明幽默、富有正义感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说我是听着阿凡提故事长大的。伫立故居有些迷惘,一直以为阿凡提是虚构的文学形象,在葡萄沟怎么会成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当地人说,阿凡提出生于葡萄沟南部的达甫散盖村贫苦农民家庭,他非常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勇敢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用自己的智慧讽刺地主老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h3> <h3>葡萄沟人绝大多数为维吾尔族,民居装修风格独特,色泽鲜艳明快,纹饰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维族风情。</h3> <h3>在一家供参观的居室里,墙壁以木雕装饰,地面铺有红红的地毯,装修美化十分讲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维族姑娘,她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舞步轻盈欢快,扬眉动目,晃头移颈,翻手绕腕,舞姿舒展优美,博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h3> 四、坎儿井 <h3>吐鲁番干旱少雨,号称中国的“干极”。吐鲁番之所以有绿洲葡萄沟,这得益于天山雪水润泽外,还因为有密如蛛网似的坎儿井,它打造了戈壁滩上的生命之源。据说吐鲁番有坎儿井1200多条,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被称为“中国的地下长城”。</h3> <h3>实地观察坎儿井之后,我大致明白了它的结构及原理:天山的积雪融化后,流入了戈壁砂砾地区,大部分渗入沙土形成地下潜流。坎儿井工程先在雪水潜流处开凿竖井,再按照地势高底在竖井底部横向开凿坑道及暗渠,形成了竖井相连、暗渠互通的网络,然后利用地势的落差引水下流,通过暗渠连接地面明渠,再将水存入蓄水池。</h3> <h3>这种古老独特的灌溉系统,解决了荒漠地区干旱、少雨、易蒸发所造成的灌溉和饮水难题,惠泽芸芸众生两千多年。清代诗人萧雄曾诗赞曰:“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h3> <h3>从艳阳下走进坎儿井坑道,浑身一阵清凉惬意。水渠贯通于坑道地面中间,随着坑道的延伸而延伸,清冽地下水在渠内悄然流淌,在暗淡灯光的照映下泛着幽深的亮光,这条人工开凿的地下长河,是一条美妙神奇的风景线,也是吐鲁番人的生命线。它流淌的是来之不易的天然活水,也是吐鲁番人祖祖辈辈付出血汗的回报。</h3> <h3>吐鲁番,无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方!</h3> <h3> 文: 木鱼原创 图: 部分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