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关于战争,你能和你的宝宝说什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个绘本,借助一艘船的一生来叙述那并未远去的二战,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启蒙绘本(对战争的)。但说实话,这本在推荐中说是四岁以上就可以读的绘本,就算是四十岁的我来读,只是按字面意思读,虽然感受到故事的起承转合,但似乎更多是隔岸观火,而非置身其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一次给爸妈挑选绘本时讲到这本,我特意找了一本国旗书、一个地球仪做参考,整理讲述出画面的细节,才发现这艘船的故事如此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这次特地把语音整理出来,进一步查证、梳理故事脉络,发现故事不仅厚重,而且脉络清晰,短短几十个画面让读者置身二战各个关键场景,热泪盈眶之时,对作者肃然起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次精读的结果用文字整理出来,留作纪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封面+封底是一副画,一个年轻人正在要登船,然后有一个看上去应该是船长的人,正好跟他视线相对了,另外几个船员他们以不同的视线扫过来看着这个年轻人,旁白是“破晓时分,我们从旧金山起航。”,看上去很扣主题吧:人出现了,船出现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个小男孩远眺大海的画面提前出现了,在一个灰色的背景下,在一个蓄水桶的旁边,一个红发男孩,远远眺望着大海当中的船只,在他的旁边是洗的发白的床单和衬衫,正被海风吹的呼呼呼的飘起来,还有一只白色的小猫咪蜷在扶梯的旁边。顺着男孩的目光我们看见阳光透过云层撒下来,非常漂亮。这样的画面真实而有动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标题页用的是一个船启程的画面,就像是从红发男孩远眺的画面中,越过围墙拉近到港口看到的景象,太阳从厚厚的云层当中射下来啊,正好射到了这艘船上,这艘船正冒着灰白色的烟驶离这个港口,船尾飘着美国国旗。近景是港口上停泊的一些小船;而远景是一些大船,一个热闹的港口。实际上,这并不是红发男孩远眺时的场景,而是克莱曼汀号启航出发的场景。他看过那么多船扬帆出海,终于等到了他的船。</font></h3> <h3>故事开始前,不知道是不是担心读者看不懂这个绘本,先用一页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包括英诺森提的简介,包括《我的克莱曼汀号》的简介,这部分的文字我就不放了,分享这页中的一则诗:</h3><h3><br></h3><p align="center"><i>这是我的船。<br>她即将沉没。<br>我和这个老伙伴,我们曾一起闯荡世界。<br>人们常说,船长与船共存亡。<br>但这一次,我将不再与她同行。<br>还不是时候……<br>这是她的故事。</i></h3><h3><br></h3><h3></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故事是倒叙开头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电闪雷鸣,一艘锈迹斑斑的大船,桅杆已经倒了,船头向海水中没入,烟囱中还有黑烟未尽,在滔天巨浪中飘摇,同时有一艘小船,船长正在等最后一位船员上船,“这是我的船,她即将沉没。”,他说“我和这个老伙伴,我们曾一起闯荡世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哦......这样一艘船要被沉掉?那是怎样的一生?她又会沉入到哪去呢?</font></h3> <h3>“人们常说,船长与船共存亡。但这一次,我将不再与她同行,还不是时候......”,船长把小船驶离了大船,在比较远的地方停下,看着这艘船渐渐往下沉,直到她的船头、船身已经被海浪淹没,烟囱里的烟快要熄灭,只剩下船尾还略微翘起的时候,船长转过脸来,指挥船员们离开。船员们个个都是悲伤和不舍的表情,而船长沧桑的脸上显出果断和坚毅。</h3><h3><br></h3><h3>“说说我们的故事吧”,就像电影切换镜头一样,马上出现一个年轻男孩的脸,眼神呢,还有一点呆萌,这就是船长年轻时的正面照啦。他说“那时,我还是个小男孩,梦想着大海。我和洗衣工的女儿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船长。等着瞧吧。”。哈哈,人们最早说着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总是显得有点幼稚,但冥冥之中有种力量牵引着他,最终这种强烈的渴望成为现实。男孩站着眺望的位置,原来是洗衣晾晒的区域之一;而洗衣池旁,穿着白色围裙倚在扶栏上的女孩,是洗衣工的女儿,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她叫Alice。</h3><h3><br></h3> <h3>原来,这个洗衣房服务于一个大型造船厂,由于没有屋顶,男孩可以在坐在围墙上直接看到船只的建造过程,他说“我看着我的船给建造起来。从船首到船尾,漂亮极了。”。</h3><h3><br></h3><h3>当男孩似乎长大了一些,而船也造好了,船头印有她的名字“CLEMENTINE”(克莱曼汀号),即将要挂上美国国旗。男孩决定远行,在月光和点点繁星的夜晚,背着行李离开洗衣房,Alice含泪看着他离开。他说“她就是我的天命。”,既是说船,也是说Alice喽。</h3><h3><br></h3><h3>克莱曼汀号,初建时可以看到她基本上是木头打造,造好之后被漆上白色、黑色和红色三种颜色。红色是它的船底,黑色是中间部分,都会没入海水中;白色呢,是露出海水的部分。真的好漂亮!</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男孩走到港口的时候,天已经慢慢亮了,上船前小小的停顿,看到船长和其他船员看着他,他也打量着即将要登的船。这是一艘新船,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命运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大家只是知道即将从旧金山启航离开(旧金山,美国西海岸港口城市,离洛杉矶不远)。</font></h3> <h3>上船的一瞬,可以看到在一群船员当中,男孩是最年轻的。他说“那时的我,青春年少。当克莱曼汀号杨帆入海,我有了家的感觉。”。然后标题页那个阳光透过云层撒下来的画面就出现了,这真是不错的一天,似乎预示着不错的开始。接着“我们驶向远方的港口,它们都有曼妙的名字:帕果帕果、帕皮提、巴拿马。”。</h3><h3><br></h3><h3>刚看到这些城市名称时我是晕的。查“世界主要海峡、运河及航线示意图”可以看到洛杉矶-帕皮提-巴拿马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航线,而旧金山离洛杉矶近,帕果帕果在帕皮提再往西,所以我觉得克莱曼汀号当时主要是在太平洋上的这个三角区域活动。查查百度:帕果帕果,太平洋中南部“美属”萨摩亚首府和主要港口。输出金枪鱼及椰干等。1951年以前一直是个活跃的海军基地;帕皮提,是太平洋东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首府。输出椰油、香料等。</h3><h3><br></h3><h3>然而,克莱曼汀号停泊的港口,不仅有英国船只(PRINCE II,王子2号),显示出美国和英国的盟友关系;同时,近景处有一只非常漂亮的白鸟:全身纯白色羽毛,在翼和尾部的边缘长有少许黑色羽毛,而眼睛周围是深色的。如果这是“长冠八哥”的话(这种鸟眼睛周围有一圈圆形的深蓝色的光秃皮肤,非常特别),那它可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特有的鸟类。</h3><h3><br></h3> 补一个“洛杉矶-帕皮提-巴拿马”之间的航线示意图。<br> <h3></h3><h3>所以,只看文字不能看懂这个绘本哦,克莱曼汀号就不是只在太平洋的三角地带活动。</h3><h3><br></h3><h3>作为一艘冷藏船,她肯定要运输一些热带瓜果在不同港口之间穿梭,可以看到原始部落的人们把大量的青椰、香蕉等水果运上船的场景。</h3><h3><br></h3><h3>然而,上面还是船员把厨房剩余的鱼尾、鱼骨抛向大海,引得鸥鸟和海豚争食的温馨场面;下面就变成船只静静地经过骷髅遍地的岛屿的瘆人场景。船身及远处重复出现的荷兰国旗显示这里应该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当时还是荷兰的殖民地,二战后独立。</h3><h3><br></h3><h3>他说“问候我们的有熟悉的面庞”时,画面出现的是自由女神像。开始的时候,我一看就过了,再读的时候一查,自由女神像是在纽约,是在美国东海岸哦,克莱曼汀号可是离开了她的常规航线,进入大西洋了。<br></h3><br><h3></h3> <h3>他说““海上的每一天都是冒险。来自友邦的斗士。遥远国度的对手。白昼是如此长。夜晚更其漫长。”。</h3><h3><br></h3><h3>来纽约不是来观光的,是来接人的。年轻的船员,看着四个人行色匆匆地上了船。这四个人,不是美国人,他们很可能是当时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领导人,因为西班牙内战已经爆发,这些人秘密地流亡海外(就是美国),又要潜回西班牙。在船员们熟睡的夜晚,这些人还在紧张地讨论着局势,随身的手枪出现在画面靠前的位置,无声地叙述紧张的气氛。同样是破晓时分,克莱曼汀号挂着美国国旗往东驶向欧洲大陆。</h3><h3><br></h3><h3>船只应该是停靠在西班牙港口城市“瓦伦西亚”,有一些士兵模样的人来迎接这些人,不远处还飘扬着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国旗(只能从西班牙历史国旗中搜索到),周边围墙上到处是“NO PASARAN!”(禁止通行)的标语,满目疮痍。这些信息暴露了此时正是西班牙内战时期。相对于欢迎场面上少许的热烈,船员们则都冷静地留在船上。</h3><h3><br></h3><h3>先了解下“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为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和美国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双方的战争,使得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h3> <h3>“明天,我们将身在何方?</h3><h3>卡塔赫纳,哈瓦那,还是瓦伦西亚?</h3><h3>里斯本,波尔多,还是利物浦?”</h3><h3><br></h3><h3>查地球仪显示:<br>在大西洋西岸,由北到南分布为:纽约(美国)、哈瓦那(古巴)、卡塔赫纳(哥伦比亚);<br>在大西洋东岸,由北到南分布为:利物浦(英国)、波尔多(法国)、瓦伦西亚(西班牙)、里斯本(葡萄牙)。</h3><h3><br></h3><h3>哦!一个翻页,就从“西班牙内战”进入了“大西洋海战”。1939年10月17日—1945年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海战。它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最复杂的持久海战。概述:</h3><ol><li>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德国的战舰就开始袭扰英国的海上贸易。英国则针锋相对,将强大的皇家海军投入保卫海上交通线。</li><li>1939年10月14日,德国的“U—47”号潜艇成功潜入英国海军的斯卡帕弗洛基地,将排水量近30000吨的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击沉。德国潜艇初战的成功,立即引起英国政府的警觉,并促使英国政府对商船队实施严密的护航作战,并开始组建大型护航船舰队,专门对付U型潜艇。</li><li>1941年,潜艇探索器的发明,使得护航队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潜艇到达的时间。1941年春天,护航队向U型潜艇发动了反击。从3月到10月,他们击沉了17艘U型潜艇。</li><li>1943年,是大西洋战争的转折点。仅5月份,盟军海面和空中部队就击沉了25艘潜艇。</li><li>1945年5月8日,德国海军将领邓尼兹命令德国700艘潜艇全部浮到海面上,向英国投降。大西洋海战结束。</li></ol><h3><br>图中显示的是战舰和商船都有美国国旗,初读时,我简单地判断为这是交代美国加入二战的画面,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太平洋夏威夷岛)。现在我判断,这个画面是珍珠港遇袭后,美国正式参战,1942年前后在大西洋上与德军潜艇作战,受潜艇攻击的场面。</h3> <h3>这幅图则是大西洋海战中,美国海军与德国空军激战的画面。</h3><h3><br></h3><h3>前一页中“有一天,船长问我,可愿掌舵?”,我本来认为老船长和新船长是顺利交接的,现在看来,很可能老船长死在了战争中,而红发男孩也不是直接接手,而是在之后才当上了船长。</h3> <h3>“克莱曼汀号也应征入伍。”</h3><h3><br></h3><h3>这应该在1943年前后,克莱曼汀号在简单改造后就投入使用,往苏联运送士兵、弹药和物资。<br></h3> <h3>与激烈的“大西洋海战”相比,商船绕道走北极航线给苏联运送物资,似乎没那么火爆:从冰岛的港口出发,航行在面积为1301 平方公里的北冰洋,前往苏联的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h3><h3><br></h3><h3>真的是这样吗?<br><br>这两个港口中,“摩尔曼斯克”路程较近,而且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是终年不冻港,但航线受到驻守挪威北部的德国海空军的威胁。“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航线要远一些,虽然更安全些,却有半年左右的冰封期,航运能力颇受限制。<br><br>而且,无论船队怎么走,都要穿过北冰洋。北冰洋是一个让人胆寒的冰雪世界,许多海面终年封冻,未冻结的海面上也漂浮着流冰,非常凶险;冬季狂风在极夜中咆哮,夏天雾气弥漫,航行困难。北冰洋是探险家的乐园,普通商船大多不敢擅入。</h3><h3><br></h3><h3>他说“我们从明亮的热带水面出发,直到陷身冰冷的极地海域。好在有同伴一起破开冰面”。作者用这样克制的语言,来形容这条其实阴森恐怖,让人望而生畏的北极航线。</h3><h3><br>查“北极护航战”显示:在1941年最初的几次航行中,英国特遣护航队并未引起挪威德国驻军的注意,成功地运送了大量的战斗机、卡车、坦克和军火给苏联。但1942年初船队被德军发现,德国派出U型潜艇和纳粹空军对盟军船队进行持续轰炸。1942年夏天PQ-17船队的惨重损失,曾使英国一度中断航运。1942年9月,中断近3个月后才恢复了北极航行。在吸取PQ-17船队的惨痛教训后,英美盟军改变战术,屡屡战胜德国法西斯,使得北极航线变成了一条对苏德战场极为重要的生命线,一直到1944年11月苏联红军赢得胜利。<br><br>美军商船应该是1943年后被征用,同时美国海军也加入了特遣护航队。在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英、美军舰等的护航和战斗,他们胜多输少,才让这时的商船没有葬送在德国的潜艇和飞机的轰炸中,才得以平淡地描述“还有克莱曼汀号照料着我们。不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里。”。</h3><h3><br></h3><h3>作者是这样冷静地刻画战争的残酷,让人不寒而栗。</h3><h3><br></h3> <h3>1945年二战结束,到1980年决定将此船沉入海底,还有差不多35年的时间,这期间,克莱曼汀号恢复了商用,作者居然只用几个国旗和船体的变化就交待了她的命运。<br></h3><h3><br></h3><h3>我的判断是,克莱曼汀号在这几十年间被转卖到多个国家,不再挂美国国旗,而她也不再是冷藏船,可能被用作货船、运煤船等。先看左边的四幅图:</h3><ol><li>左上,看到活火山的,可能是太平洋中部往西的苏瓦(斐济),也可能是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这时候还没有看到任何国旗;他还是船员;</li><li>左下,这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苏腊巴亚,已经挂了巴西的旗子;他还是船员;</li><li>右下,收到Alice信笺的时候,说他“dear Captain”,说明已经当上船长了,而他们的女儿Jermy已经长得挺大了,和他一样一头红发;</li><li>右上,船只在装货时,远处飘着哥伦比亚国旗。</li></ol><h3>大致推测,恢复商用后,克莱曼汀号先是被卖给了巴西,后是被卖给哥伦比亚,仍然在太平洋航线上运送货物。他由船员升级为船长。</h3><h3><br></h3><h3>再看右边的图:</h3><ol><li>上面两图,船头挂的是巴拿马国旗,船身变得锈迹斑斑,船长从原来的青年变成中年大叔。</li><li>下面一图,船头仍然是巴拿马国旗,但船身多处飘扬着波兰国旗,港口边上便是煤山,判断此时克莱曼汀号已经变成了运煤船。船长与他的老伙伴下船后走过的围墙上印着“SOLIDARNOSC"(团结工会)。</li></ol><h3>大致推测,因为很多船只会挂巴拿马国旗(为了营运便利),克莱曼汀号应该是再次被卖了,经大西洋航线来到波兰。团结工会的标语既是显示出时间“1980年”,又引出东欧剧变的开端。这之后一系列的运动导致波兰共产制度瓦解,并影响苏联解体。这些都是后话,克莱曼汀号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br></h3><br> <h3>克莱曼汀号最有可能沉没的地点是太平洋夏威夷岛珍珠港附近。以我对这位老船长浅薄的理解,虽然克莱曼汀号主要战争经历的是大西洋海战和极地运输,但都非美国海域,这艘船在转卖多国之后,无法回到美国,那么就选择在美国的海域内沉没,是可能的。</h3><h3><br></h3><h3>当船长终于回家,已经满头白发了,等待她的Alice也已经满头白发,他们的女儿可能也出去闯荡世界了,现在还剩下一直黑白条纹的猫咪陪伴着他们,陪他们一起看日落,陪他们看大型邮轮经过旧金山港口。在经过如此惨烈的战争,以及跌宕起伏的一生后,能如此平静地享受夕阳和英式下午茶,真的很美好。</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克莱曼汀号沉入从未到过的另一个地方,有被击沉的战舰,有各种船只,有热带海洋的各种鱼类穿梭其中,好热闹。他们静静地诉说着曾经有过的故事。</font></h3> <h3>上图,克莱曼汀号,从船尾(后部)到船首(前部)。</h3><h3>下图,克莱曼汀号的左舷与右舷。</h3> <h3>克莱曼汀号的剖面图。</h3><h3>了解到:船的前部与后部各有巨大的冷藏仓;船长、船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都集中在船的中间位置,也包括厨房和餐厅;船尾有储藏室和邮件室,以及部分乘客卧房、办公室等;船头也有,数量较船尾少。通过这个画面,克莱曼汀号上的日常起居变得更具体了。</h3> <h3>当你的心中装下了这样一艘大船,就仿佛你经由她开过了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而这些海域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也仿佛历历在目。这是这个绘本带给你的安全的冒险,适合你和你的宝宝共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