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喜迎祖国70华诞的日子里,笔者专程去了赣北的瑶里和皖南的岩寺,寻访当年新四军改编和驻扎遗址。巍巍群山,峰峦叠嶂,蜿蜒着游击健儿坚定悲壮的足迹,回荡着新四军抗战到底的誓言,迎来了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可爱的中国。</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改编纪念碑</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font></h3> <h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根据抗日时局变化,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22日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指示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取得合法地位。经国共两党谈判达成一致协议,蒋介石同意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28日,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同年10月12日,正式公布新四军番号。 </h3><h3> 1938年2月6日,国民政府军军事委员会和第三战区命令新四军南方各部队集中到皖南岩寺一带整训。新四军军部于4月4日离开南昌,4月5日迁驻岩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瑶里改编</font></b></h3> <h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37年9月下旬,原在战斗中负伤入狱的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政委刘毓标出狱,他带着《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回到瑶里、舍会山一带,找到了皖赣特委的负责同志,他详细地报告了有关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当时的国内形势。于是,中共皖赣特委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在祁门舍会山和浮梁瑶里正式开始了谈判。</h3> <h3><font color="#167efb">舍会山谈判旧址</font></h3> <h3> 1937年10月,国共代表举行舍会山——瑶里谈判。皖赣特委的谈判代表是江天辉,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谈判代表是国民党驻瑶里别动大队队长张甫成。为了便于联系,根据我方提议,国民党地方当局从瑶里的江家下到祁门的舍会山架通了一条电话线。</h3> <h3><font color="#167efb">国共代表舍会山谈判</font></h3> <h3> 谈判是通过双方代表当面协商和电话联系两种方式进行。双方达成了如下四条协议:⑴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应通行无阻;⑵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⑶释放一切“政治犯”;⑷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对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购买。</h3> <h3> 舍会山——瑶里谈判达成协议后,皖赣特委决定派李步新、江天辉到南昌去找项英、陈毅汇报情况,了解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请示工作。 </h3><h3> 1937年11月初,李步新、江天辉从瑶里出发,辗转到达南昌,适逢项英、陈毅已赴湘赣边区。不久,陈毅从赣南回到南昌,李、江详细地向陈毅汇报了皖浙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红军主力离开苏区以后经历的艰苦斗争。</h3> <h3><font color="#167efb">以上两张照片说明:⑴拍照时间是1938年1月12日;⑵前排左起第六位:涂振农。</font></h3> <h3> 陈毅听后感到十分满意,尤其是听到皖浙赣地区还保存了350多人的武装力量时,高兴地说:“那很好啊!你们在那样艰苦条件下还保存了这么多武装队伍,不简单呀!”陈毅还就李、江提出的问题逐一作了解释和明确回答。陈毅还明确指示在景德镇设立“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办事处”,由李步新担任主任。</h3> <h3><font color="#167efb">景德镇“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办事处”旧址</font></h3> <h3> 陈毅考虑到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与党中央失联已久,加上国共两党过去积怨太深,便决定亲自上舍会山一趟。1937年11月下旬,陈毅由李、江陪同乘坐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派的专车到达景德镇。期间,应邀到江西陶业管理局(今御窑厂博物馆)会见当地进步青年,并召开了座谈会。(1938年2月上旬,瑶里改编期间,陈毅把这批爱国知识青年组织起来,成立“战地服务团”,由新四军第一支队直接领导。) </h3><h3> 1937年12月初,陈毅从景德镇经瑶里抵达舍会山,主持召开皖赣特委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皖浙赣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称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瑶里“陈毅故居纪念馆”称其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2支队”,笔者存疑。)作了说明。会后,召开了全体红军战士大会,陈毅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经联络,皖浙赣边各地红军游击队陆续向舍会山集结。</h3> <h3><font color="#167efb">舍会山皖赣特委召开会议旧址</font></h3> <h3> 1938年1月,党中央派赴皖浙赣边区工作的朱辉、陈时夫、李华楷、张振东、刘玉林、袁大鹏等到达舍会山,原分散在宁国、泾县、祁门、休宁、浮梁、都昌、湖口、鄱阳、婺源、彭泽一带活动的各支红军游击队已先后向舍会山集中。这时,皖赣特委又派李步新、杨汉生去南昌,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汇报部队集中的情况和皖浙赣边区各级党组织状况。东南分局指示: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尽快组织部队下山进行改编。</h3> <h3> 1938年1月底,集中在舍会山周围的各支红军游击队陆续汇集瑶里,各支游击队共约350人,于1938年春节前一天全部到达瑶里。参加改编的红军游击队驻扎在“弘毅祠”,他们在这里接受文化和纪律教育。</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弘毅祠”</font></h3> <h3> 1938年春节的第二天,陈毅从景德镇专程来到瑶里,一方面看望下山改编的部队,一方面全面部署游击队改编和地方党的工作。他到瑶里后,在瑶里“敬义堂”(今陈毅旧居)主持召开了边区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精神。</h3><h3> 瑶里改编工作分四步进行:统一番号(即“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思想整顿、加强军事训练和扩编队伍。 </h3><h3> 在瑶里“敬义堂”等处设立招兵处,田英带领几个“抗日救国宣传队”分别到祁门、休宁、至德和浮梁、景德镇的广大农村城镇宣传,十来天扩军200多人。</h3> <h3><font color="#167efb">陈毅故居:陈毅曾于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两次来到瑶里,领导在皖赣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进行改编,这里是他当时主持中共皖赣特委会议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font></h3> <h3> 陈毅在瑶里期间,他的哥哥陈孟熙(国民党上校团长)也从景德镇赶到瑶里。他是专程到瑶里会见久别的弟弟,主要商讨合作抗日事宜。他到瑶里后,陈毅同他住在敬义堂楼上,兄弟久别重逢,彻夜长谈。</h3> <h3><font color="#167efb">陈毅(中)与大哥陈修和(左)、二哥陈孟熙(右)在上海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时期的陈毅</font></h3> <h3> 第二天,陈毅在瑶里吴氏祠堂召开欢迎大会。会上,陈孟熙站在祠堂的戏台上发表了发自肺腑的讲话,陈毅也接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台下军民深受鼓舞,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吴氏祠堂(吴氏宗祠)</font></h3> <h3> 瑶里改编期间,边区党组织在瑶里程家祠堂召开了一次各界人士抗日动员大会。会上,陈毅发表了有关国共合作抗日的重要讲话,会后,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抗日救国热情十分高涨。</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程氏祠堂</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改编后,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部分成员合影</font></h3> <h3> 1938年2月10日(戊寅年正月十一日),经过整训改编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全体官兵,在瑶里程氏祠堂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后,告别父老乡亲,挺进皖南岩寺。这支诞生在方志敏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经历长期革命战争考验的人民子弟兵,便离开了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奔赴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h3> <h3><font color="#167efb">改编部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font></h3> <h3> 1938年3月中旬,根据新四军军长叶挺命令,“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第3营,下辖第七、八、九三个连。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熊刚任营长,张振东任副营长,刘玉林任军事教导员。这时部队共有550余人,有机枪三挺,长枪200多支,短枪30多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挺进岩寺</font></b></h3> <h3> 岩寺,始建于南宋时期,历为皖南重镇,现为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岩寺由于新四军从这里东进抗日而被誉为“江南小延安”。</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鸟瞰</font></h3> <h3> 1938年3月,由粤赣边、桂东、湘粤赣、湘赣、皖浙赣红军游击队组编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约2300人)最先到达岩寺周边地区,驻扎潜口。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组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约1500人),驻扎西溪南。4月5日,新四军军部机关、军部特务营(约800人)及战地服务团到达岩寺。4月18日,由闽西、闽赣边、闽南、闽浙边红军游击队组编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约2100人),驻扎琶村、琶塘。八省红军游击队7000余将士从各地挺进岩寺,在这里进行了3个月左右的集结、点验、整编和训练,然后奔赴抗日前线。</h3> <h3><font color="#167efb">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和军部迁移路线要图</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驻岩寺地区分布示意图</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驻地</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岩寺镇潜口村</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驻地——潜口杨贡南宅</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走进“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铁的新四军”</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左起:袁国平、张云逸、叶挺、项英、周子昆、邓子恢</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军民鱼水情</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张爱萍将军拍摄的新四军战士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老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叶挺卧室(老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洪桥:新四军军部机要科(设在桥两头的小廊屋里)</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项英:“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匾额挂在洪桥上)</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组成人员:项英、曾山、饶漱石(1940年增补)、陈毅、方方(未到职)、涂振农、黄道</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岩寺兵站</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周恩来到皖南视察由岩寺兵站负责接送</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兵站接收宋庆龄等进步人士捐献的军需物质</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皖南青年救国队等抗日群众团体在岩寺</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在岩寺办农民夜校</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1938年初,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战地服务团在岩寺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文艺表演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战地服务团女兵</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1938年3月,穿上军装第一天的三个女兵胸佩“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徽在南昌的合影,左起:林琳、丁汀、张茜(陈毅夫人)。</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创办修械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利用废弃弹壳等修理枪械</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皖南新四军军械所修配的武器装备</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文峰塔</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在岩寺文峰塔下大练兵</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藏文物</font></h3> <h3> 1938年5月1日(一说5月中旬),军部下达直属部队出发命令。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率领下,从岩寺、潜口等地出发,东进苏南茅山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永远的“老虎团”</b></font></h3> <h3> 在瑶里改编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因为作战勇猛顽强,屡建奇功,被陈毅誉为“老虎团”。“老虎团”及其3营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传遍皖赣大地,响彻大江南北。</h3> <h3><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第一支队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老虎团”参加解放战争的孟良崮战役和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参加渡江作战</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参加入朝作战</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现在的“老虎团”</font></h3> <h3> 瑶河两岸,绿树掩映着红色的古街,聚义堂里,弘毅祠旁,仿佛走来陈毅矫健的身影,古老的祠堂,似乎又传来将士们喋血抗日的呼声。岩寺古镇,清澈的丰乐河水,是否还记得叶挺将军的战马?平整的青石板上,还曾留下八省抗日健儿的脚步。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从瑶里到岩寺,从武昌城下到淮河之滨,东进,东进,一路传唱抗战建国独立自由的军歌。</h3> <h3><font color="#167efb">今日瑶里古镇</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瑶里改编纪念碑下</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今日岩寺丰乐河畔</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今日岩寺古镇</font></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参考资料】</font></b><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陈毅到瑶里和瑶里改编》(瑶里风景名胜管理局编)、《赣东北革命史简明读本》(</font><font color="#010101">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4月)和“浮梁革命历史纪念馆”、瑶里“陈毅旧居”纪念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景点。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水平有限,本文错漏在所难免,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br> 欢迎百度“勒功在线:新四军改编——从瑶里到岩寺”。 <br> 2019年7月28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