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0728日下午,全国第五届"无痕教育"深度研修班活动继续。</h3> <h3>下午第一个活动,由安徽省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冷满红老师演绎模拟课堂。执教《鸽巢问题》</h3> <h3>新课导入:石头、剪刀、布的游戏</h3> <h3>新课展开:3个笔筒放4支铅笔。思考:有几种放法?</h3><h3>为什么?</h3><h3>初步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筒里面放入2支铅笔。</h3> <h3>学生积极发言!</h3><h3>追问:4➗3=1……1,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h3> <h3>推理类推:5个笔筒里面放4支铅笔?5支铅笔放入6个笔筒?</h3><h3>n-1个铅笔放入n个笔筒?怎么计算?</h3><h3><br></h3> <h3>学生上台演示:3支铅笔放入5个笔筒,怎么放?</h3> <h3>思考: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入2支铅笔?这个结论对吗?</h3><h3>这个里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h3> <h3>介绍抽屉原理</h3> <h3>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h3> <h3>解决生活问题2</h3> <h3>课堂总结</h3><h3>整节课学员们全心投入,表演得相当逼真,从中可以看出,日常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h3> <h3>下午第二场,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老师主讲:创造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h3> <h3>常州市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之树</h3> <h3>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目标: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h3><h3>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h3> <h3>1、珠心算教育实验研究</h3> <h3>2、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的研究</h3> <h3>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h3> <h3>4、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的研究</h3> <h3>运算能力作为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h3> <h3>项目研究实施要求</h3> <h3>常州市小学数学课堂研究</h3> <h3>一、常州数学课堂的应对问题</h3> <h3>四大缺失:</h3><h3>全员参与的缺失</h3><h3>探究时空的缺失</h3><h3>思维挑战的缺失</h3><h3>认知结构的缺失</h3> <h3>二、常州数学课堂的内涵与理解</h3><h3>树立课程理念</h3> <h3>三、常州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h3><h3>提出有向开放的问题</h3> <h3>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h3> <h3>进行结构资源的捕捉</h3> <h3>整节课的活动串</h3> <h3>下午第三场,由《教育评论》执行主编,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学者钟建林老师主讲。</h3> <h3>钟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例谈文章学术价值的提炼》</h3> <h3>钟老师从孩子写日记说起。</h3><h3>不同的问题情景,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体现</h3><h3>第一、要把细节和特征描写清楚</h3><h3>第三、探讨原因<br></h3><h3>第四、反过来想想。</h3><h3>第五、建构模型</h3> <h3>价值提炼一</h3><h3>问题-原因-对策</h3> <h3>案例分享: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h3> <h3>围绕5根粉笔的故事,如何选题?</h3> <h3>选题策略二:</h3><h3>特例-类化-选向</h3> <h3>案例解读: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h3> <h3>学术选题策略三:</h3><h3>定点-释义-训策</h3> <h3>基于知识形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h3> <h3>钟老师最后对下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h3> <h3>写作:并非难事!</h3> <h3>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与专家老师互动交流。</h3> <h3>我和你,我们和你们,带着一份淡淡的教育情怀在心灵的陪伴下如影随形。漫步海边,静默,宛立,在深情的回望中,浅语醉人的流年与心中的梦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