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以色列 之二

淡然

&nbsp; &nbsp; &nbsp; &nbsp;以往很多次的出游,都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但是这一次在以色列,虽没有那么多摄人心魄的美景,却常常有思想的拷问、灵魂的震撼。 空中看特拉维夫 <p>&nbsp;六、耶路撒冷</p><p>&nbsp;&nbsp; &nbsp; &nbsp;6月28日,因为担心从巴勒斯坦进入以色列严格的安检会耽误时间,我们早上7:30就出发了,果然在关卡处排长队,等了很久才进入以色列。今天我们走进了耶路撒冷,但第一个去的不是景点,而是去参观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深入地了解犹太人的苦难历史。这里是所有以色列旅行的必去之地,且被安排在进城之前。能把这样一个纪念馆列在必去之地,足见这里对于以色列之重要。</p> 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入口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今天看到的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是2005年落成的新馆。这座清水混凝土的新馆,坐落在耶路撒冷城市西侧,包括纪念堂、博物馆、画廊、档案馆、教堂、教育中心等。新馆大部分展厅位于地下,露出地面的是长180米的棱柱形三角形混凝土结构,顶部是通长的三角形天窗。从空中看,这个长长的棱柱体像是一支箭,方向直至耶路撒冷老城。 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主体建筑 &nbsp; &nbsp; &nbsp; &nbsp;大屠杀纪念馆的博物馆内部不允许拍照,我戴着耳机跟随在导游的身后,亦步亦趋地倾听感受着来自一个民族悲愤凄悯的绝唱。一路走下来,心情愈发压抑,脚步愈发沉重。痛彻心扉的感悟就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国家,没有国家的民族必将会受人欺辱......<br>&nbsp; &nbsp; &nbsp; &nbsp;尽管没有影像留下来,我仍然记得某段中庭地面上布置铁轨,延续到展厅内,讲述犹太人被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那段历史。某间展厅顶上是个锥形空间,内部贴满了被屠杀的犹太人照片,六百万人犹太人的死亡,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儿童纪念馆内部近乎漆黑,由五支蜡烛和六面从房顶到地面的镜子,整个房间充满了隐隐约约的萤火状细点光斑,室内只有低缓的播音声,一个接一个念着遇难的孩子们的名字。那一刻,想到这些孩子们的生命之光刚开始点燃就被无情地掐灭了,无比心痛。<br> 儿童馆门口有几个半截的水泥柱子,代表孩子们未成年就夭折了! &nbsp; &nbsp; &nbsp; &nbsp;以色列是一个感恩的国家,专门在馆中为那些曾帮助过犹太人的各国义人立碑,每个人的名字都刻在园中,以永久纪念。其中就有中国的外交官何凤山。他在任职其间冒险为被困的犹太人签发了几千张出镜签证,帮助他们逃离了杀戮。 &nbsp; &nbsp; &nbsp; &nbsp;参观结束后内心很震撼。之前在书中看过有关二战中德国排犹灭犹的暴行,但在纪念馆中才看到真实的记录。现在以色列国共八百五十万人口,其中犹太人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六百万左右犹太人,而在二战中,被屠杀竟然高达六百万人!战后以色列国的重建,仅仅七十年,其间还战争不断,如今却是国力雄厚、科技发达,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br><br> 纪念馆外廊 纪念碑 纪念馆园内 纪念馆园内 &nbsp; &nbsp; &nbsp; &nbsp;从纪念馆中出来,每个人默默平复自己的情绪。面对眼前的苍山翠谷,更觉和平如此珍贵,幸福如此真切,那一刻,没有什么比唯愿岁月静好更能表达我们的心境。 <p>七、特拉维夫</p><p>&nbsp; &nbsp; &nbsp; &nbsp;下午 我们来到特拉维夫 ,这是一座被称为 中东 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大都市,同时也是 以色列 的经济和文化中心。<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先去参观拉宾广场,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就在特拉维夫市政厅的办公楼前,面积不是很大。广场中央是一个方形大木盘,上面供奉着一棵古老而又枝繁叶茂的橄榄树,那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神树。橄榄枝代表和平,饱受苦难的以色列人民期盼和平。<br></p><p><br></p> 拉宾广场一角 特拉维夫政府办公大楼 &nbsp; &nbsp; &nbsp; &nbsp;沿广场来到特拉维夫政府办公大楼的底层楼梯口处,就是当年以色列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伊扎克·拉宾 中弹倒下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拉宾纪念碑,纪念碑下面埋葬着拉宾的遗体。纪念碑看上去很简单也很特别。黑色花岗岩围成的正方形中央摆放着几块看起来很随意的黑褐色方块火山石,中间的一块石头上用希伯来文写有几行字,是:“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这里,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被谋杀了。和平应该是他的遗产。” 拉宾墓碑 &nbsp; &nbsp; &nbsp; &nbsp;办公大楼底层的楼梯口旁边,竖立着拉宾的黑色半身雕像,基座上记述着他的生平简介。 &nbsp; &nbsp; &nbsp; &nbsp;特拉维夫白城的位置大概处于特拉维夫的市中心偏海边一侧,我们去白城主要是看包豪斯建筑,这种建筑虽形态各异,但理念相同,楼层不高、阳台长而宽大、窗户窄小,不仅美观实用且遮阳保暖,十分适合特拉维夫的地中海气候。这些小楼的外墙大多为白色或浅白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夺目,于是特拉维夫有了“白城”之称。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nbsp; &nbsp; &nbsp; &nbsp;以色列的犹太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行程中很多时候遇到当地人,在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就会主动跟我们用中文说“你好”,每每如此,心里总是暖暖的。我这人不太敢拍陌生人,怕引起人家不高兴,这几个人看到我在拍风景,主动用肢体语言邀请我拍他们。 &nbsp; &nbsp; &nbsp; &nbsp;集市边遇到的这家人,也友好的与我们合影,父母和四个可爱的孩子。 四个漂亮的孩子,大眼睛、长睫毛。 &nbsp; &nbsp; &nbsp; &nbsp;国会山上的以色列国会大厦。国会大厦说是大厦,并不是一座高楼,有点过于简单的样子,也没有戒备森严,外墙是耶路撒冷红石砌成,据说有七八层楼高,还没有我们国家有些地区的镇政府办公楼气派,但地下还有7层,大概用于备战。 国会大厦 &nbsp; &nbsp; &nbsp; &nbsp;国会大厦对面耸立着一座七烛台,是以色列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七烛台是一个青铜雕塑,大约5米高,上面雕刻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大约30个重要事件。1956年,英国国会将这尊雕塑赠送给以色列。7枝烛台的图案。从罗马时代的犹太教第二圣殿时期以来,成为犹太人的象征。以色列复国时确定,耶路撒冷圣殿内的七烛台为神圣的国徽。七烛台表现了古代犹太精神的一脉相承。 <p>&nbsp; &nbsp; &nbsp; &nbsp;今天的行程又结束了,我们还是乘车返回巴勒斯坦伯利恒住宿。</p><p>&nbsp; &nbsp; &nbsp; &nbsp;6月29日,我们去了耶路撒冷老城和伯利恒的圣诞教堂。由于耶路撒冷老城是此次旅行的重中之重,我放在后一篇用整个篇幅来展示,这里先介绍伯利恒。</p> <p>八、伯利恒</p><p>&nbsp; &nbsp; &nbsp; &nbsp;伯利恒是巴勒斯坦南部城市。根据圣经记载,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素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由於是耶稣的出生地而闻名世界,每年吸引全球数百万基督徒前来朝圣。<br></p><p>&nbsp; &nbsp; &nbsp; &nbsp;伯利恒距离耶路撒冷很近,这里是基督教圣地,也是巴勒斯坦控制区内游客最多的小城,我们在这里参观了耶稣出生的地方——圣诞教堂和大卫王墓。<br></p> 伯利恒 <p>&nbsp; &nbsp; &nbsp; &nbsp;二千年前一位神奇男婴的降生让伯利恒声名远扬,这就是上帝的独子——耶稣基督。位于伯利恒的圣诞教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出生。圣母玛丽亚在伯利恒的马厩生下了耶稣,这里就是耶稣诞生地,虽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磨难,仍然得到几乎完好保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br>&nbsp; &nbsp; &nbsp; &nbsp;伯利恒同时也是古希伯莱统一王国开国君主大卫王的故乡。</p> 教堂的入口,那么小,个个都须钻进去。 教堂内部 教堂里有许多金光闪闪的吊灯。 &nbsp; &nbsp; &nbsp; &nbsp;从一个小楼梯下去便是最著名的耶稣诞生的那个马槽所在之地,现在由一颗有14个角的星星标记出地点,很多人会远道而来虔诚的朝拜。<br>&nbsp; &nbsp; &nbsp; &nbsp;对于所有来到圣诞大教堂的人来说,几乎唯一的目的就是亲眼见证耶稣的出生地,也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马槽。在圣诞大教堂的圣坛下有一个壁龛,里面有一枚银星,即称为“伯利恒之星”,这就是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个马槽的所在地。<br> &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呈半圆形的大理石低矮壁龛,地面上有一颗闪闪发亮的银星,那是特意用来标识耶酥诞生的地方的。银星被誉为“伯利恒之星”,呈齿轮状,共有14个齿,那银星上镶刻着的拉丁文字:“在这里,圣母玛利亚诞生了耶酥”。 圣诞教堂内繁复的装饰让人眼花缭乱。 &nbsp; &nbsp; &nbsp; &nbsp;从圣诞教堂出来,就到了另一个庭院。这里有座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教堂门前的哲罗姆雕像。 &nbsp; &nbsp; &nbsp; &nbsp;哲罗姆是古代西方教会中最伟大的学者 ,一生致力于神学和《圣经》的研究,曾根据希伯来版本,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即《通俗拉丁文译本》,由于此译本对中世纪神学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中叶被特兰托公会议定为天主教法定版本。 <p>九、巴以边界隔离墙<br>&nbsp; &nbsp; &nbsp; &nbsp;最后,再介绍一下伯利恒巴以边界的隔离墙,来以色列的人都会来看看,把这里当成了一道景观。</p><p>&nbsp; &nbsp; &nbsp; &nbsp;巴以边境的隔离墙指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其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隔离墙由数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并由以色列巡逻队和哨兵进行警戒。</p> &nbsp; &nbsp; &nbsp; &nbsp;巴勒斯坦眼前还不能算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建国。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分割在150块地方居住着,比较集中的有三处,伯利恒是最大的一块,属巴自治区。关于“巴自治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分为三类:A类是巴人自己管理,B类是巴人居住但公共事业以色列管理,C类属于巴土地但暂无人居住。伯利恒属于A类。这样的状况对于没到过这里、身处和平中的中国人很难理解。 &nbsp; &nbsp; &nbsp; &nbsp;即使伯利恒这样的巴人自治区域,四周也全是高高的隔离墙,我们看了也很难受。但是,这里的电力、石油、通讯和水都是以色列供给,巴勒斯坦连自己的货币也没有,通用以色列的货币谢克尔。伯利恒有一些学校和医院,但往高端走必须借助以色列的文卫机构。巴勒斯坦经济非常困难,除了旅游和橄榄油加工等极少数的工业以外,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是世界各类慈善组织、和平组织经常给予救助。&nbsp; &nbsp;<br> 清早,排着长队去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 <p>&nbsp; &nbsp; &nbsp; &nbsp;目前,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出入口,关卡都是以军把守。耶路撒冷与伯利恒交界处更是由荷枪实弹的以军守着,且均着防弹衣。巴勒斯坦很多人为了生存还是得去以色列打工,但去以色列打工需要通过三道检查:危险品、手印和许可证。以色列的犹太人是从不去巴控区的,不被欢迎,也很是危险。我们的当地犹太人导游每天送我们到隔离墙附近,就下车离去,第二天再到景点附近等我们,他们不会去那边。</p><p>&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在伯利恒住了3天,每天都是早上出发去以色列游览,晚上再回伯利恒,出入关卡也不检查我们,来来回回倒也安全。</p><p>【未完待续】</p> &nbsp; &nbsp; &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