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3>说起来这是一段永远的回忆,地软子在我们固原那边是通俗地叫法。当然,有的人为了好听也会叫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名层出不穷,但不妨碍我对它的痴迷和喜爱。
夏天一声惊雷,土地便松了,杂草荒野里就会突然闪现出亮晶晶、水灵灵、肉嘟嘟的地软子。我们结伴同行在山沟的坡面上,那时候的我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准确的年龄也记不清了,只知道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黄土沟里,在雨水冲刷过的表面上,小路锃亮耀眼。我们挽起满是补丁的袖口,蹲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猫着腰四散开来,用手轻轻地剥开草叶,眼睛直勾勾的寻觅起来,发现地软子,伸手慢慢地拿起来,捏在手里软软的,痒痒的,甚是舒服。
小小的我们好像是天生的问题家,于是有伙伴说:安子,你知道地软子是哪来的么?
我摸着脑袋想了半天,回答道:是地里长出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
于是,更多小伙伴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又得甚至说是神仙变的。后面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脸红彤彤的,扎着两个小羊角辫,喏喏唯唯地说:我爷爷说了,是土地公公给的。这个小姑娘便是我的妹妹。有个年龄大一点的伙伴反驳道:你个小丫头片子,都是瞎编的,这个明明是羊粪豆变成的。
因为他比我们年龄都大,后来他的说法成为了我心中不变的答案,地软子是羊粪豆变成的。
一早上或者一下午的拾拣都会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手里的篮子都会满满的快要溢了出来,褶皱在一起,暗绿色混合着褐色,在雨后的光线投射里闪闪发光。再看看我身后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一摆一摆地甩着篮子,乍一看,篮子里满满的,仔细一看,多出来的都是草叶和小木棍,还咂吧着嘴得意地冲我笑着。
到了下午,太阳背过山顶,一缕缕青烟升起,我们都知道是母亲开始生火了。现在想来,那是一种母亲变相的召唤。
我们四下吆喝着回家,满足的笑声在山沟里来回荡漾,你推我搡向着青烟升起的方向奔去。想着一会儿就能吃到地软子包子,嘴角便不自觉地渗出了口水。
还没进家门,母亲的声音就飘出了灶房,你两个今天拾了多少地软子?
我们两个争前恐后,妈,你看,快看啊!我的都快满出来了,你看看我妹妹那篮子里的都是草叶和木棍,太脏了。
母亲摸着我和妹妹的头说:好,好,你们都很好。小安,快拿去泡到水里洗一洗,把你妹妹那个篮子里的挑一挑,今晚咱们就吃地软子包子,保证你们吃饱吃足。
在我们家乡,尤其是九几年的时候,对于吃也没多少讲究,玉米面能吃,野菜能吃,地软子能吃……。但吃法很简单,不像现在地软子,可凉拌,可做汤,也可清炒等,各种各样的味道各种各样的做法。
记得曾路过湖北的一个小镇,镇子上繁华的很,恰逢肚子咕咕地叫,寻了半天,视线里便突出了一个牌匾,上面写了“地木耳十八变”,一下子勾了我很多儿时的回忆。带着好奇心走进这家餐馆,菜单上满满都是关于地软子的菜名,什么韭菜爆炒地木耳,油炸地木耳……酸椒炒地木耳等等。
我选了靠窗的桌子,点了两个地软子包子和一盘酸椒炒地木耳。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地软子包子端了上来,还有一盘酸椒炒地木耳,我俯下头轻轻地吮吸了一下,鼻翼间四溢飘香。启筷夹了一撮塞到嘴里,轻轻一嚼嘎嘎作响,脆生生的、滑嫩嫩的,感觉生鲜润喉,满口生香。
想起母亲那时候做的包子,那味道绝不比这差多少。一边吃一边感慨,脑瓜里突然闪现出韩愈在《答道士寄树鸡》中写道: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可见诗中的韩愈对地软子的赞美之情,且将至比作龙耳,由此看得出他对地软子的喜爱之深堪比陶公爱菊。
地软子,相比之地木耳名字,更显土气和俗气,但放到我们北方人嘴里,尤其是我们固原人的方言里来说,这名更增添其的灵韵,更生动,也更加接地气。
于我而言,我是清楚的知道,地软子它本身带土,卑微命贱,不需要什么肥料和农户的照看,只需要天地间恰到好处的雨水和草木,便能滋润的生长,它的出现从不会因为土地贫瘠而择良木而栖。只要有泥土、枯草、柴梗,也便有它。
但对于这种不畏贫瘠的精神,我更加在乎也更加敬佩的是它的功效:地软子,地耳性寒、味甘,滋阴润肺,清热收敛,益气明目,降血脂、血压,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功能,而且还能健脾健胃,也是美容护肤的佳品。
有人如是道:地软子是“情人的眼泪”。具体如何是情人的眼泪,大抵是上苍只为爱她的人所生。
爱是天底下最为动人的字眼,回忆里的爱更是如此。地软子占据了我小半个童年,至今想起也不过是母亲亲手做的包子,我们争先恐后吃个不停的画面。在斗转星移里,我们总念叨南北,南北。却真切的忘记了我们有南北,母亲有故事,还有那些没有吃完的地软子,母亲细心的晒干裹在布袋里挂在灶房的泥皮墙上。
待到若干年后,母亲踩着板凳弓着腰解下那布袋,大口地吹了口气,上面的尘土在潮湿的光线里肆意飘荡。母亲的眼睛被笑容挤成了一条缝,顽皮的说道:安子,来,接着,拿去用温水泡泡,晚上吃地软子包子喽。
我的心一下子软了,眼角的泪簌簌地落下,砸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我想那一定是一段透着凄凉而又美好的回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