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什么都好

亦安

<h5><font color="#ff8a00"><br></font></h5><h5><font color="#ff8a00"><br></font></h5><h5><font color="#ff8a00">我们在每个季节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异样,我给这起名叫做“物哀”。人生短暂,岁月匆忙。凡事不要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蝈蝈”,也叫百日虫,因为它寿命很短,活不过冬至,但带给人的回忆很多很多。真的很喜欢季鹰说过的一句话:“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便以此写下此文,以飨读者。</font></h5><h3></h3><h3> 三月,读来便一段温文尔雅的故事。最是让我喜欢的还是唐代诗人韩偓的那句:“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在三月里略显茫然和凄迷。总觉得自己要在三月里干点什么。譬如:逛街、美食、踏青、赏花…… 仿佛做了这些,整个人就可以改头换面。 是吗?或许是吧!于我而言,在新的生活里,前尘往事俱可既往不咎。 突然想了曾经伏案书写巴勃罗·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甚至相信你拥有整个宇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要从山上带给你快乐的花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给你钟性花,黑榛实,以及一篮篮野生的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地对待你</div>这么多年过去了,才悟得了个四十分之一。说白了,春天其实就是在生产春药,让每个想要旅行的人都能选择合适的时间。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特别好看,问我要不要去打卡。 听说武大有一条神秘的爱情路,尤其是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好多人都去寻找心心念念的爱情路。 我问他:你知道爱情路在哪里么? 他茫然若失,作为武大的学生,看了四年的樱花盛开,循着山路走到樱顶后山,除了破败的樱园食堂,什么都没有。 所以,连他都不清楚爱情路究竟在哪里? 后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我想三月的火车上,有他一个别样的文青就够了。 昨天下班后,走在偌大的校园里,浓郁的阳光,明亮流淌。 流到地上,变成整畦的春芽;流到小河里,变成一潭春水;流到人类身上,就是花枝摇曳,衣香鬓影。 翻开朋友圈,有小耳朵问我,是不是到了放风筝的时候了? 想了半天,还是回复:“按季节算是到了,可是按年龄算应该过了。” 其实我内心里是喜欢放风筝的,就像夏天要吃冰西瓜,冬天要吃烤红薯一样,不放风筝的春天不算春天。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废报纸和细木棍还有浆糊,花费半天时间只为了做一只能飞上天去的风筝。因此,我对放风筝还是有一点心得的。一手拿线滚子,一手拽着风筝,不停的打着螺旋的手势对风筝松松拽拽,慢慢放线,风筝渐渐远离视线,逐渐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等放稳了就坐在那里或者躺在抽芽的土地上斜望着天空,不仔细的话也会找不到风筝在哪,悠悠闲闲,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其实,我是很怀念的。但我不能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怀念当中,可能是心里永远装着一个成语——细思极恐。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情变得糟糕极了。 在翻阅笔记本时,发现了落在首页的一个词语“物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可能是曾经无意间听到记下的。 物哀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驻足听了一首歌或者去看了一场电影而泪流满面,浑然不知自己为何流泪,但心里总觉得不落泪不行。 所以我想,因为听歌或者看电影而哭成泪人的我们, 应该都曾发生过一些爱而不得又无可奈何的故事吧! 只好借着这个由头,好好哭一场。 所以,我总觉得这个季节什么都好,唯独少了份春药。让那些想旅行的人不能去旅行,想大声说爱的人不能如愿以偿,想跑路的人到最后也变的畏手畏脚。 人啊!总是喜欢在三月里躺在自家的阳台上谈及“目光所致是你,往后余生是你”。可并不知道,我们的岁月很波澜,余生只盛得下悲和欢。 想想,正德皇帝也算是一个奇才,想当年和鞑靼一战,吓得鞑靼三十年不敢进犯,他所有的功绩在文官的笔下都寥寥数语,春秋笔法,到最后只剩下“胡闹”两个字。 好生让我心凉,人不能一概而论,人难免有错。怪只怪他生错时代,历史在污点和功名面前往往都是趋向于污点的。 我们好好生活着,就足矣。也算是在这个季节走了一遍,什么都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