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巷情怀之涝巷杂忆(之二)

福地宝城

<h3>  涝巷杂忆之一主要说了五十年代的涝巷小学。学校周边什么时候都蕴藏着商机,既是不算精明的商人都注意上了这一点。当年涝巷小学四方块校区的钭对面(东涝巷拐弯處)就有一个做小学生生意的摊主,此人表情呆滞、说话木纳,破衣烂衫、胡髭拉碴,大号水娃子,却看不出半点水灵来。卖些小孩的小零食、小玩艺。小零食如米花球、做成刀形的大刀糖和不值钱的土产山货: 拐枣、黑枣、柿子皮、麻核桃`、五倍子、现在叫弥猴桃的小毛桃。小玩艺如小女孩用的发卡、男女孩通用的橡皮筋(女孩绑头发,男孩在指头上一绕崩人),摸彩(一个大纸盒封成很多小格,装入不同奖品,几分钱一摸,摸啥算啥)。男孩专用的洋片、弹球等。这种生意投入少、无凤险、不纳税、无城管。虽不能大富大贵,却可混个肚园。</h3><h3> 另还有两家这样的店,一家在四方块楊家茶館东隔壁,一家在东涝巷关帝庙校区坡下路南。因这两家规模大、品种多、营业时间长,效益肯定比水娃子好。做不了金娃子,做个银娃子应没问题。</h3><h3> 四方块是涝巷地区的白菜心,这里人流、物流密集,商户集中,服务设施完备,又是南来北往的通衢要道,它在涝巷的地位就相当于西安的钟楼根。</h3><h3> 这里有一间姓楊的开的茶馆,实际是一个开水房(南方称为老虎灶)。五十年代中,天不冷时偶有人在此喝茶(应是很不讲究,又想摆谱的人)。也就是在不影响他人的路边或阴凉處放个躺椅,沏上壶茶小憇一番而已。后来这项服务就黄了。但这里的开水还是为这里几个巷子的居民特别是独居者提供了很大方便。我多次见过寒夜里或北风呼号或雪花飘飘,在昏暗的路灯下从巷子深處匆匆走来去开水房打水人的身影。那时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拉风箱烧土灶,若没有这家开水房,许多把做饭时灌的开水用完和独居的夜归人在寒冷的冬夜想喝杯热茶、洗个臉、烫烫脚都成了奢望。而老杨家的开水灶也很有特色。灶台有半人多高,灶上有好几个火眼,一个硕大的铜壶(比装油茶的壶略小)擦得铮明瓦亮放在中间火眼上,几个大铁壶放在前排火眼上,灶旁是一只很大的风箱,"呼它---呼它"拉风箱者前弓后箭站着吃力的有节奏的推拉着。后来有了电用上了鼓风机,老板省劲了。后来居家烧煤炉子的多了,再后来又有了液化气,各家烧水方便了,老板也就彻底省劲了歇菜了。</h3><h3> 在四方块的西南一隅,阿房宫电影院的后门南侧,有一间不大的简易棚子。原是中涝巷屈家在此卖菜,后来归了其邻居吴家老汉。老汉(当时我们就是这样称呼的)在此摆了个小人书摊,这是老汉谋生的手段,也是青少年接受初级传统教育、吸取文化知识的地方。书很多,中国古代经典、现代英雄模范(如黄继光、邱少云、吴运铎、高玉宝)应有尽有,还有把电影考贝成的小人书,国外名著(如静静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夏伯阳、卓娅和舒拉等传奇英雄小人书也不少。在当时对小孩们来说就是一座吸取正能量的宝库。看书有二种模式,一是租回家看,一天二分钱,象我们院子马兰凤她妈,识文断字就常租几本红楼呀聊斋呀在家里看。另外就是一分一本在书摊看。因书摊靠近公厕,小孩们就常把书拿到公厕去看。在公厕内相互交換,一分钱就可以看到二本甚至三本书。不过为省这一分钱,着实也苦了这些孩子,不少从茅坑上哆哆嗦嗦站起来,脚麻的都走不了路。但仍乐此不疲。套句现代词: 痛并快乐着。</h3><h3> "痛并快乐着"并非只有孩子子们,那时所有的涝巷人无不都是"痛并快乐着"。因物质匮乏,人们三餐也仅是果腹而已; 人均住房仅几个平方,一家三代七八口人蜗居在十几二十几平方的陋室并非少见。我家院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有杨家、赵家、马家、二个王家两代三、四口人住房不超过十平米。.而住房大多破旧不堪,整个涝巷鲜有新房(那怕是翻修的)。几乎家家都是在门道里、房檐下做饭。几个巷子成百上千口人共用四方块一个水站。十来岁的小女孩都得上下台阶(因院内比门外低)、穿窄道、过门坎去几百米外挑水。扁担的钩子长就二头一挽,满桶挑不动就挑半桶。中巷子24号有个帅气小伙娶了个漂亮媳婦,第一次去挑水,掌握不了平衡、负担不起沉重,水桶左右摇摆似风摆荷叶,扁担前翘后撅象儿童翘板。结果汗水和着泪水弄脏了新媳妇的花容,桶里的水弄湿了新媳妇的鞋袜。一帮半大的孩子还在一旁拍手叫好瞎起哄,还是一位厚道的大叔拱跑了孩子帮着新娘子淡出了这戏剧性的一幕。那时巷子里有些院落有个简易厕所,基本上都是露天埋个破缸而己(河南农村对茅厕有个很准确的叫法: 茅缸),如果缸里有些稀的,在此大解会是什么感觉?你正在门道、过道做饭或刚在门口摆上饭桌正要吃饭,清洁大队担茅子的来了,你说gaⅰ尬不?四方块有个公厕,常能见到一些老人手拄拐棍顫危危的提个茅凳蹒跚地走过长长的巷子,为的只是一次方便。你说这方便方便吗?…… 这些gai尬、.无奈、困苦、艰难无不时时戳痛人们的心,但他们为了明天、为了梦想,为了孩子、为了家,没有人抱怨、没有人等待、没有人放弃更没有人沉淪.。他们仍然快乐地去工作、快乐地去奋斗,快乐地去生活,快乐地去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涝巷人,在你们身上完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艰韌不拔、吃苦耐劳、拼搏奋斗、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涝巷人,你们每人都配称一个大写的人字。涝巷人,我为你骄傲! 涝巷人,我由衷地为你点赞!</h3> <h3>这张照片是四方块东南角通往中涝巷的路口,可能摄于八十年代。居委会在此办了一个压面条的,很合民意生意不错。路口的另一侧就是水站,挑水的应是中巷子谁家的娘子。墙边立的那块石头己很有年头了。石上书"泰山石敢當"的字迹已模糊难辨了。</h3> <h3>这不是涝巷的书摊。当时的书摊就是如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