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续)》 ~鐵蕾文影(12) 2019.7.29

鐵蕾

<h3>照片:鐵蕾(我在网上注册时选用的头像)</h3> <p>1989.3又有机会到北京,游八达岭长城。这次在京期间,在工作之余,还分别见到邯邢老友周喜顺、王杰、商成连、戴忠莲等老友。</p> <p>1989.5. 到河南郑州、开封、鹤壁等地,1992.10.又到郑州、洛阳。这两次期间,曾拜访了老领导郑锡孟及夫人张桂芝,还见到张友贤等几位邯邢老友,还见到了秦烈学、丁田、余培基、朱义卿等老同学老校友。</p> <p>1989.7.又到山海关、秦皇岛。和老同学陈明启、吴桂珍夫妇一起聚餐。</p> <h3>1990.4.又重游八达岭长城。</h3> <p>1990.9.经武汉去长沙。令我难忘的是,在武汉归元寺一个僧人说我“高寿72……”,当时40多岁的我很高兴……;(若干年后,我72周岁那天,与来济南看我的同胞妹妹一起游览了佛慧山。)</p> <p>1990.9.到湘潭毛主席故居参观。(后来,2003年8月又到湘潭、长沙、邵阳、衡阳等地。游衡山、崀山印象很深。返程重游桂林)。</p> <p>1990.9. 从湖南去九寨沟,途径黄龙、松潘。经松潘时急把在湖南穿的短袖装换上秋装,赶上漫天飘雪,真正重踏了过雪山的长征路,瞻仰了长征群雕…</p> <p>1990.9..到刚开放不久的九寨沟。当时,还没有油漆路通达,住的是藏民竹楼,飽览了九寨沟原生态的自然美……</p> <p>1990.9..游猛洞河。</p> <p>1991.3. 难忘西安的迎春瑞雪。参观了西安博物馆,又去临潼华清池、兵马诵、秦始皇墓等地。</p> <p>1991.3.首游扶风法门寺。</p> <p>1991.4. 北戴河也渐感有些春意了。见到了老朋友张雨江、关萍夫妇。(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均多次到达。特别是,那次研讨会,曾宪林、裴震、王贵德、聂孟询等多位老师及很多同学相聚在“天下第一关”,令人难忘。)</p> <p>1991.7. 又到哈尔滨。照片系去太阳岛途中。</p> <h3>1991.7. 照片系在太阳岛上。</h3> <p>1991.7. 令人惊喜的是与分别20多年前的老友殷英夫、赵珂玮夫妇相遇在太阳岛上。</p> <p>1991.12.又到上海。返程从上海经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盐城回山东。这次见到了王亚楼同学。</p> <p>1992.2. 北京参加会议期间,有幸参观了紫光阁等中南海最核心区域。照片系在参观中南海新闻发布厅时的合影。……难忘的是1992.2.21.在这次从京返济途中,依维柯车不幸发生事故,致我肋骨一折两裂。</p> <p>1992.9. 初次到庐山。途经九江时,到制氧机厂找老同学余秉绶,但出差未见到。在庐山仙人洞前巧遇邯邢老友邓文芳。在庐山,与张文山、王宝胜、曹秀华等一起游三叠泉等各景点。</p> <p>1993. 10. 赴美须经深圳及香港。除本次外,后又还有几次出国经过深港。对深圳,我总是自感社会治安秩序较乱。在深圳期间,曾分别见过连超、张淑芳、朱波等几位多位老友,均给了我不少帮助。</p> <p>1994.2.难得的机会初次到海南。从海口沿东线去三亚,当时正在修环岛公路东线,照片系车穿过琼海市中心时情景。(2007年,我又到博鳌,环岛公路和高铁很好,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博鳌一带很不错)。</p> <p>从海口到三亚,途中分别住文昌椰林、兴隆度假村等地。</p> <p>1994.3.2. 到达三亚。游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景区。住大东海。</p> <h3>1994.3.飞昆明。住滇池畔。</h3> <p>1994.3.游洱海、石林、大理、蝴蝶泉等地。</p> <p>1995.6. 初次到福建厦门、福州、石狮。游鼓浪屿。但这张照片是若干年后第二次到厦门时的照片(初次到厦门的照片因当时相机故障导致胶卷全部曝光了)。初次福建时,在福州见到老同学陈东霖。</p> <p>1995.9. 又到张家界。遇到华增侃、张长庚两位教授。</p> <p>1996.8初次到银川,有机会畅游塞外江南的多地美景。包括沙湖、青铜峡、中宁高庙等. 照片系游鸟岛。难忘见到了老同学杨克忠,并带领游遍贺兰山。参观了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陵,并有幸参加了《西夏陵》邮票的首发仪式,会见到著名邮票设计师邹建军。</p> <h3>1996.9. 又到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等地。在乌鲁木齐见到仇林祥</h3> <h3>1996.9. 在吐鲁番。</h3> <p>1997.10. 贵州安顺。游览了黄果树瀑布。遇到陈宝书、陶学禹、王恭照、周逊克等几位老师、同学等校友。结识了王力生博士。</p> <p>1997. 10.经昆明首次到西双版纳、跨中缅边境游。</p> <h3>1997. 10. 从云南经桂林、阳朔,又首次到荔浦(品尝荔浦芋头很好吃)后返回。</h3> <p>【编后】《足迹》已发2篇。待发我频繁往来的山东省内各地及北京、锦州、徐州等地更多《足迹》,以及在国外境外的《足迹》。这套《足迹》还没有考虑发进入21世纪以后时期的。</p><p>仅用于我本人的回忆,并与远方的亲友交流与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