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现在看到这座红墙碧瓦的建筑,就是武侯祠整个古建筑群的大门——山门。 山门,是寺和庙的第一道门,意思是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一进山门便超然度外,脱离凡尘。 这座山门有三个门洞,象征“三解脱门”,也代表着天、地、人三界。</h3><h3> 山门上方“武侯祠”门额,是我国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8月题写的。郭沫若,字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甲骨四堂”。他诗、文、史、书种种之间相融合,可以说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郭沫若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八字要诀,书体技法既重师承又有创新,尤以行草见长。他题写的“武侯祠”三字,笔力爽劲洒脱、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韵味无穷。</h3> <h3> 山门保持了明代崇祯年间的建筑, 所以,山门券门内的“武侯祠”门额,是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南阳知府陈振豪书写的。他的楷书平整力满,笔墨苍涩;浓黑的干笔锋使“武侯祠”三字看上去从容稳健。陈振豪,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年)任南阳知府。</h3><h3> </h3> <h3> 为什么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被称为“武侯祠”呢?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官拜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所以,后人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被尊称为“武侯祠”。武乡在今陕西汉中的武乡镇,镇后有一个山谷,名“武乡谷”。《寰宇记》记载:“武乡谷,即诸葛孔明受封之地”。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诸葛亮是琅琊郡(今山东临沂)人,因此才以琅琊之武乡封之。建兴元年(223年),蜀汉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诸葛亮死后又谥“忠武侯”。由此看来,刘禅是以诸葛亮家乡山东琅琊郡的“武乡侯国”而封他为“武乡侯”的,但当时其地属魏国所辖,后主刘禅,只好在本国的汉中为诸葛亮借地封侯。</h3><h3> </h3><h3> </h3> <h3> 南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据《南阳府志校注》记载:“ 侯初亡,所在地求为立庙,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时故将黄权等先已在宛,其他族当多相依,故南阳有侯祠所谓诸葛庵者,意亦道陌私祭之类。”这就是南阳武侯祠建祠的最早记述。蜀国故将黄权,在得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率其族人,在诸葛亮生活过十年的卧龙岗上,建庵祭祀,才有了最早的纪念场所。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不断修葺,武侯祠 保存至今。尤其是 元、明、清三代,是南阳武侯祠得到维修和扩建的重要时期,奠定了今日南阳武侯祠的基本格局。元代武侯祠得到官府认可,并把武侯庙命名为“武侯祠”沿用至今;明代官府组织对南阳武侯祠进行大规模维修不下五次,使祠宇焕然改观。明世宗钦赐南阳武侯祠庙额,颁祭文,定春秋祭日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还遣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南阳武侯祠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清代官府组织对武侯祠维修十二次,尤其是康熙年间,南阳知府罗景组织的维修工程和道光年间知府顾嘉衡组织的维修规模最大,各级官吏和社会各界还要进行大规模的祭拜盛典。现在的卧龙岗武侯祠,占地面积230余亩,保留着元、明、清时的古代建筑群独具特色。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h3> <h3> 山门外的一对石兽名叫“望天犼”,传说,是龙的儿子,也叫做“蒲牢”,他威猛凶残,不可欺凌,其声可震天,有守望的习惯,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极有灵性的动物,有吉祥、辟邪的作用。据考证,这对望天犼雕刻于明代,雄健有力、造型生动、气蕴万千,是不可多得的大型圆雕艺术品。</h3> <h3> 进入山门后,我们看到了武侯祠第三道石牌坊了。这道牌坊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由南阳知府王维新督建的。牌坊的建筑形式为三门四柱式 坊高六米,宽8.5米,横额上书“三代遗才”四个大字。“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形象地赞美诸葛亮是继夏、商、周后最有品德的忠义之士。宋代大儒朱熹赞“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诸葛孔明”。后人常用“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来称赞诸葛亮继承了夏、商、周人尚忠的遗风。</h3> <h3> 在牌坊的横额上,我们看到了一行浮雕人物形象。从人物造型上可以分辨出是神话人物玉皇大帝、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二郎神杨戬、孙悟空、张道陵、雷震子等众仙形象。在牌坊上雕刻这些神仙人物,是把诸葛亮比作融百家奇谋于一炉,集万世智慧与一身的神人了。鲁迅先生都曾感慨“状诸葛而近妖”。所以历史上早把诸葛亮神话了。</h3> <h3> 牌坊的背阴面有“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为古代兵书《六韬》《三略》的并称。“宗师”为众所推崇堪称师表的人。“韬略宗师”四字,赞美诸葛亮是谋略的集大成者。</h3> <h3> “韬略宗师”上方的横额,浮雕历史故事“伊尹躬耕”图。商朝贤相伊尹出仕前,曾“躬耕于有莘之野”,因受成汤三请之恩,协助成汤打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荒淫暴虐的国君夏桀,废夏立商,为商朝建立了不朽之功。大文豪苏轼称赞他是“行知天下不以为惊”和“临大事而不乱”的君子。伊尹辅佐商朝,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师,世称贤相。后世用“莘野高风”“舜业尹功”称赞诸葛亮。</h3> <h3> 诸葛躬耕地,南阳卧龙岗。</h3><h3> 南阳卧龙岗欢迎您! </h3><h3> (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