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岁月,行摄河西走廊

时光漫步

<h3><b><font color="#167efb">  文字 / 时光漫步,摄影 / 时光漫步</font></b></h3> <h3><b>  甘肃省,我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其型如一柄如意,中间部分是地理自然形成的由西向东南的大走道,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由于地处黄河以西、地形如同走廊,故被人们称为 “河西走廊”。</b></h3> <h3><b>  七月,我们一行人经西宁,从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途经张掖、嘉峪关、敦煌,然后返回西宁。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感受了千年的风霜岁月。</b></h3> <h3><b>  扁都口,位于祁连山脉中段,长约28公里,是贯通南北的大峡谷,这是一个记载着悠远记忆的地方。两千年前,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由此经过。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在鄢支山下云集27国首领的贸易大会盟,也是由此进入河西走廊。而这次盟会,是“丝绸之路”中西贸易史上的里程碑,为后来唐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h3><h3><b></b></h3> <h3><b>  我们这次出行,途经这里时,由于大雨滂沱,未做停留,遗憾的匆匆而过,没能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静心倾听,那遥远的驼铃声、张骞穿过塔克拉玛干的脚步声、以及盟会时的人声鼎沸……</b><br></h3> <h3><b>  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b><b>,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b><b>。</b></h3> <h3><b>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独有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b></h3> <h3><b>  这里山峦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b></h3> <h3><b>  望着这绵远不断的山川,你就会联想到,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所带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州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人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将视野延伸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b></h3> <h3><b>  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b></h3> <h3><b>  在万里长城的沿线,分布有许多的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而嘉峪关,则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气势雄伟,远眺雪山,让人惊叹。</b></h3> <h3><b>  当你站在城楼之上,仿佛看到了当年林则徐被流放关外时,立于城楼写下的诗句“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b></h3> <h3><b>  雄伟的嘉峪关城楼,就这样默默的屹立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在祁连山脉和戈壁滩的烘托下,摄人心魄。</b></h3><h3><b> 如今,昔日的繁华虽已随风而去,但岁月并未掩埋一切,“一带一路”的启动,孕育了河西走廊新的巨大生命力。</b></h3> <h3><b>  敦煌,盛大辉煌也,在</b><b>这个古老的地方,你随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历史;抬眼随意望去,就是一段故事。春一去,冬一来,千年已过……</b></h3> <h3><b>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我长久以来非常向往的神秘境地。</b></h3> <h3><b>  公元344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在经过宕泉河谷时,看到鸣沙山上千佛显现,认为这是佛教圣地,决定不再赶路,要留在这里开窟造像,正是这个决定,让敦煌有了第一个石窟。从此,这里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近十个世纪,并且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人类艺术宝库。</b></h3> <h3><b>  这次我们有幸参观了9个洞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6号洞内的小小的17号洞窟---藏经洞。</b></h3> <h3><b>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圆箓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17号洞)。洞里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当时的朝廷无能,致使出土文物流散世界各地,其总数约在5万件以上,文献种类约在5千种左右,绝大部分是佛教文书,非佛教文书包括官府文书、四部书、道教典籍、摩尼教典籍。</b></h3><h3><b>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我看着空空如也的藏经洞,无比的心疼,那是中华文明十个世纪的艺术珍品,远离故土,流落他乡……</b></h3> <h3><b>  在700多个洞窟里,至今仍保留有壁画和雕塑的有492个,堪称一绝。</b></h3> <h3><b>  这里的每一座石窟、每一孔洞穴,都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和历史。壁画、雕塑、藏经、传说……每一样,都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每一样,都是如此的令人沉醉。</b></h3> <h3><b>  自19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汉简8万枚,其中6万枚出土于河西走廊。</b></h3> <h3><b>  每一块石头、每一段崖壁,都在述说着千年的故事。他造就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切磋与交融,也最终成就了敦煌莫高窟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巅峰地位。</b></h3> <h3><b>  文明的本质就是自我革命,因此,文化的本性里,就有了变革创新、海纳百川的特征。汉朝的官学是儒学,历经数个世纪,在河西走廊融合了来自东西方不同的思想、宗教、艺术等,特别是南宋到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b></h3> <h3><b>  在我国,沙漠的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在新疆、甘肃、青海。</b></h3> <h3><b>  在敦煌,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月牙泉,它位于我国距离城市最近的沙漠---“鸣沙山”中,其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一洼清水犹如一弯新月位于流沙中间,自汉代有记载以来从未枯竭,是沙漠中的奇迹。</b></h3> <h3><b>  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b></h3> <h3><b>  澄黄的鸣沙山和清澈的月牙泉,沙泉相依,那奇异迷人的景色,延续了千年不变。也只有亲眼目睹了如此美景,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醉卧鸣沙月泉侧,千山万泉无颜色”。</b></h3> <h3><b>  如今,看到这茂盛的绿色植被,让人想到汉武帝的宏伟经略。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武帝启动了屯垦军事移民,在设置河西走廊四郡后,陆续征调前往河西走廊屯田的官兵高达18万人,他们一边守卫边疆,同时开荒种地,“化剑为犁”,既确保了这条战略通道的稳定畅通,也把沉睡的土地唤醒,让绿洲充满生机。</b></h3><h3><b> 这不仅在当时极具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h3> <h3><b>  对于我们这些钟爱旅行的人来说,</b><b>草原、湖泊、蓝天、</b><b>白云、花海、寺庙、经幡、沙漠、人文和历史……,</b><b>就是那戒不掉的“药”。</b></h3><h3><b> 而在西北大环线上,这些,一样都不少。</b></h3> <h3><b>  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之外,所有的地形地貌,在河西走廊都有呈现,也记载着历史变迁的千年岁月,这是一个既可以书写历史故事、又可以编写风光摄影教科书的地方……</b></h3><h3><br></h3> <h3><b>  河西走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关乎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略、经易促进以及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b></h3> <h3><b>  作为后人,我们理应感激,在我国辽阔的西部地区,摆放了河西走廊这样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儒家先贤们的身影,也成为了我们今天追寻的一座座高山。</b></h3> <h3><b>  在今天的河西走廊,人们几乎已经无法追寻到大儒的踪迹,但,祁连山凛冽的雪线还在、那些贤达们讲学修行的洞窟还在、那些精美绝伦的珍品还在。</b></h3> <h3><b>  这次河西走廊的行走,让我重温了历史、感受了传统的文化以及发展的脉络,也让我看到,文化,就是人们用心走过时光后,没有被风带走的沉淀。是人们经过千锤百炼后,闪亮的结晶。</b></h3><h3><b> 河西走廊,这个还未离开就开始怀念的地方,也许我还会再来……</b></h3> <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特别鸣谢恒创俱乐部、李俊松老师🙏</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