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大早,就收到班主任廖老师对我们的表扬和鼓励!继续努力吧!</h3> <h3> 每天小组的轮流主持和分享精彩无限。每位老师都是明星级待遇,闪亮登场。</h3> <h3> 今天教育学博士周敏,给我们带来《以学为中心的研修活动设计与案例研习》主题培训讲座。</h3><h3> 我们这次参加的“国培计划”跟以往不一样,是“浇根改善型”培训,从“三段六环节”,打造一支本土培训团队,持续发力,激活一群新生力量和领军人,改输血为造血。着眼点放在磨课研课环节,化知为能,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h3> <h3> 周老师对比了李清照《声声慢》的两个教学片段,得出一堂好课,要有生本意识,高深的学养,课堂的生成等。要展示一堂好的示范课,教学理念、学科认知、教学技能、人格修为都需要好好学习。</h3> <h3> 接着,通过画一画一堂课的基本环节,大家一起探讨了一节课的基本环节,明白一堂课要有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揣度——提升延展——收束几个环节。根据具体情况,环节排的顺序可以多元,也可以增减。</h3><h3> </h3> <h3> 周老师还强调培训的主题要有聚焦性,示范课的展示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五个实: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憾和发展空间的课)</h3><h3>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无痕的教学艺术;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求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h3> <h3> 所以考试厉害获认可的时代已远去,很会教的老师已落伍,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符合未来期待的老师,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调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r></h3><h3> 最后,总结优质示范课的设计教学目标要高阶化,教学内容要情节化,教学策略要多元化。这样,才能达到以学为中心的研修活动设计。</h3> <h3> 周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周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例,给予学员充分自主探究的机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了学习和提升,效果很好。<br></h3> <h3> 下午给我们授课的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室主任吴亚西。授课内容《统编教材实施背景下示范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h3> <h3> 吴老师的课从统编教材时代学科教学的基本取向;统编教材时代下示范课设计的新视角;统编教材教学实施的几个思考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br></h3> <h3> 1.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润物无声,是这套教材的基本理念。</h3><h3>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的内容安排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家国情怀的文章出现较多如《少年中国说》《无名岛》《圆明园的毁灭》等。古诗词的篇幅增加到了129篇。此外还增加了民风民俗的传统文化学习,在写作中也有运用体现。文言文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低年级从短小易懂的文章开始,逐步过度到高年级的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体现革命文化的文章也提高到44篇。除此之外,还有外国名著推荐,引导学生多元化的学习。</h3> <h3> 2.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构建语文知识体系。</h3><h3> 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内容主题”是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索,即将各种基本的语文要素,如,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h3> <h3>3.加强读书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br></h3><h3> 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材
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
不够的。</h3><h3> 教材利用课后练习、阅读链拉、资料袋、文本注释、日积月累、课外古诗诵读、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专题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丰富语文知识。<br></h3><h3> 教材不仅体现了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的延伸,还让课堂的外的阅读教学相互又、渗透整合,连成一体的理念。实现了“精读一略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h3> <h3> 在讲授统编教材时代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视角板块时,吴老师让大家观看了课堂实录《在柏林》。观课结束后,学员们各抒已见,从教学目标把握,学生学习方式,不同教材类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评课。</h3><h3> 吴老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给我们总结了在设计教学环节时1.要研究单元语文要素,研究学生与文本内容的经验起点,前后勾连,分析比较,善于找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2.树立文本意识,深刻研读文本内容。3.突出学习主体,从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
听了吴老师的课,让我们对部编教材的特点及训练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以后教学的方向更明确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