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以美丽回答一切

云中闲鹤

<h3>贵州是一个拥有奇特地貌和壮美瀑布的中国省份,是一个山、水、林、洞,天然生就,千山万壑、峰连岭结的古陆高原。贵州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许多少数民族的村寨,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峰连岭结的群山怀抱,它们远离尘世,它们依然保留有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保留有原生态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的宗教遗留……。厚重而悠长的历史,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底蕴…让你忍不住想去寻找,去感受……</h3><h3><br></h3><h3><br></h3> <h3>2019年7月2日——7月21日,老齐跟随黑马户外开启了多彩贵州风情游。2016年老齐曾跟随旅游团旅游过贵州。黑马户外多彩贵州风情游包含的原生态的民族节日,一下就让老齐动心报了名。</h3> <h3>老齐喜欢跟随户外游,喜欢户外游氛围,户外人豁达包容,户外人集体组织观念强。跟户外游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当然,跟户外游必须要有好的身体和体力。<br></h3> <h3>佛光岩景区,素有“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园”之美誉。佛光岩景区最有特色的是大白岩和五柱峰景点,大白岩是一处高234米,宽666米,孤长1000余米的环型丹霞石壁,象一本巨大的天书摊开在半天云海中,阳光照射下石壁艳丽如霞,一挂瀑布从石壁中部跌落,飘散的水雾如烟如缕,赋予赤壁灵动的活力。</h3> <h3>五柱峰景点由五座塔柱一样的丹霞山峰构成,造型奇特,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重叠的石柱上生长着无数草蕨和青藤,与出露的红色石壁相映成趣,美不胜收。<br></h3> <h3>好山好水,必有秀木嘉树。桫椤,又名树蕨,比恐龙年长,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当年恐龙以桫椤为食,桫椤亦甘为巨兽口中美餐。如今恐龙只剩下了化石,而桫椤却摇曳生姿,依然秀色可餐。<br></h3> <h3>丙安古镇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中国仅存的軍事和商业一体的古堡。丙安古镇背依青山,三面濒临赤水河,至今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城原貌。<br></h3> <h3>丙安古镇是红军四渡赤水的首渡地。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br></h3> <h3>赤水大瀑布位于丹霞地貌区,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br></h3> <h3>赤水大瀑水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画坛泰斗刘海粟老先生题誉为“空谷佳人”,中国科学院专家评价为“神州丹霞瀑布奇观”。<br></h3> <h3>四渡赤水纪念馆,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毛泽东称此役是他平生得意之笔。</h3> <h3>土城,是一革命圣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回旋时间最长的一个县,在土城就有许多红军留下的遗址、遗迹。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土城的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司令部旧址等。</h3> <h3>1964年11月,毛泽东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词。<br></h3> <h3>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80号。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br></h3> <h3>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少有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br></h3> <h3>梵净山蘑菇石,石如其名,上大下小,形似蘑菇,得佛家“平常心”之真谛,历10亿年不倒。又因其独特的造型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br></h3> <h3>梵净山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已傲然矗立了十亿多年。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溪流纵横,千姿百态,峥嵘奇伟。有人称它是汇集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被誉为“天下名岳之宗”。<br></h3> <h3>镇远古镇古朴秀丽,它虽不似凤凰古城那般大,也没有丽江古城那般风情,但镇远古镇在山水中古韵悠然。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br></h3> <h3>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镇远古城依山而建,舞阳河自西向东蜿蜒全城,形成了“八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景观,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br></h3> <h3>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巧夺天工。<br></h3> <h3>古巷道。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br></h3> <h3>古民居。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歪门邪道”,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br></h3> <h3>古镇上,有座西式建筑的邮政局,在这边远之地的下司古镇上,居然有这样一座邮政局,说明了古镇开埠的历史。<br></h3> <h3>“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这是知名人士余秋雨去过西江之后赞美的话语。“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户苗寨被世人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博物馆”、“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br></h3> <h3>每到千户苗寨景,都有隆重的迎宾仪式。苗家人以载歌载舞和敬酒的方式,来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欢迎。2016年在千户苗寨,苗王的形象大使为老齐赐了健康如意酒,2019年苗王的形象大使又给老齐赐了健康如意酒。<br></h3> <h3>苗王就是鼓藏头,苗王的房子也就叫鼓藏堂,鼓藏头的家是山坡上最高的一座吊脚楼,里面还有一个“鼓藏堂”,一面大鼓安放在房中间的支架上,鼓是这个寨子的灵魂。整个千户苗的苗族都要听令这个大鼓的招呼,在古代这个地方拥有无上的权利与威望。</h3><h3><br></h3> <h3>“鼓藏头”是苗寨的头人和精神领袖。西江千户苗寨的“鼓藏头”是世袭制,由西江羊排村唐姓家族的人世袭。苗族鼓藏头的世袭和古代皇帝的世袭不同,西江鼓藏头的世袭是传幼不传长。1992年做为家里小儿子的唐守成世袭苗王也就是鼓藏头,唐守成是苗族鼓藏头,还是千户苗寨小学的老师。 <br></h3> <h3>龙字田,绝美龙字画卷已成为贵州标志性景点之一。龙字田采用两种农作物套种,按季节区分,春天由油菜花和蚕豆进行套种,秋天由黑糯米和一般水稻进行套种,拓自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书法,占地面积约8万余平方米,是世界最大单体汉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宛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从山林间呼啸而出。<br></h3> <h3>龙宫景区集溶洞、峡谷、瀑布、峰林、绝壁、溪河、石林、漏斗、暗河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是喀斯特地貌形态展示最为全面、集中的景区,被誉为“天下喀斯特,尽在龙宫”。龙宫景区拥有两项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最多的水旱溶洞群“龙宫溶洞群”、天然辐射率最低的地方“。</h3> <h3>壁上“寿”字,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手书,前方龙门飞瀑,涛声似雷,如同潮水奔涌而来,形成“雷声潮涛”特有景观。</h3> <h3>龙门飞瀑。龙门飞瀑由天池水倾泻而成,是典型的喀斯特暗瀑,洞高50米,瀑高38米,宽25米,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洞穴瀑布。龙门高悬形似天窗,流水劈石钻出喷泻而下,捣珠喷玉,气势磅礴。</h3> <h3>每年的六月六日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人个个身穿盛装,载歌载舞,拜祭天地,喜迎丰收,祈求来年丰调雨顺,五谷丰登。<br></h3> <h3>农历六月六日,是布依族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人民盛装出行,布依族不同居住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服饰。<br></h3> <h3>农历六月六日,我们在贞丰坡旗村,参加了迎宾祭田仪式。在迎宾仪式上,坡旗村全村村民盛装列队迎接嘉宾,要对山歌,要敬酒。<br></h3> <h3>在迎宾仪式上,有一种敬酒叫高山流水。</h3> <h3>祭田。布依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发明野生稻引种水稻的民族,最早驯化养殖野牛为人服务的民族。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田神活动,以求风调雨顺、蝗虫灭尽、五谷丰登。“六月六”祭田仪式,也是布依族作为古老农耕稻作民族的历史见证。<br></h3> <h3>祭祀“田神”。“六月六日”,布依族各家各户带上五色糯米饭、三角粽子、雄鸡、纸马等祭品,三三两两来到自家秧田的田坎上水出口处,焚香添酒杀鸡祭田,将鸡血滴在纸马上,插纸马。意为雄鸡吃尽蝗虫,粮食获丰收,马驮不尽。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br></h3> <h3>老齐又风光了一把。贞丰坡旗村的六月六,邀请广西、云南、贵州省内15家布依族协会,游客不多,老齐和团友享受了嘉宾的待遇。</h3> <h3>双乳峰。两座兀立的石峰形同女性丰满的双乳,逼真得让女人看了脸红,男人看了心跳,被当地布依族称为“圣母峰”,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峰”。</h3> <h3>“养精养气养天地,哺云哺雾哺日月”是镌刻在双乳峰脚下观峰亭上的名联,不仅世世代代铭刻在当地布依族人的心中,也成为南来北往路人游客脑海中最深刻永久的记忆。<br></h3> <h3>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br></h3> <h3>万峰湖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平湖明珠,享有 “ 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南国风光,山水画卷 ” 之美誉。整个水域湖深面广,水质好,溶氧 高,温度适宜,中下层水流交换快,水体透明度高达 2 米以上。<br></h3> <h3>万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br></h3> <h3>贵州兴义的万峰林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面积很大,万峰林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组成雄奇浩瀚的岩溶景观。万峰林被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称誉为"天下奇观"。<br></h3> <h3>万峰林八卦田。兴义万峰林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纳灰寨农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称为地眼——大地的眼睛。这些纳灰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农田耕地以漏斗为中心,弧型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br></h3> <h3>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br></h3> <h3>黄果树瀑布久负盛名,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赞曰:‘’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br></h3> <h3>陡坡塘瀑布。陡坡塘瀑布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天然坝型瀑布,瀑布顶宽105米、高21米,在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陡坡塘瀑布还因第一版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一段涉水场景的拍摄地,而名声大噪。<br></h3> <h3>银链坠潭瀑布。银链坠潭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的打邦河上,其状如斗,其形似链,漏斗周边隆起的一个个石包,象一张张下覆的莲叶,交错搭连,河水在叶面上均匀铺开,纵情漫流,象千千万万条银链坠入深潭,珠光闪耀,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秀美的瀑布。</h3> <h3>安顺旧州古城,地处珠江水系的邢江河中游,是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古城。旧州古城居住着一个特殊群体“屯堡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相互交织,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情的屯堡文化。旧州古城始建于元朝1351年,距今已有664年历史。旧州古城的建筑,有大规模国家一类二类保护的明清时代两进三进的四合院。旧州古城里,鲁家老宅对面的刘家“鸡辣子”超级好吃。</h3> <h3>旧州古城,保留有大规模的传统民居,房屋建筑形式与结构秉承了江淮文化的渊源与特色,两进三进的四合院,房屋前有精美的垂花门楼,在木制的窗棂,门上雕刻着许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h3> <h3>旧州地戏面具。在旧州古镇,一定要去看看地戏面具,地戏面具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面具。地戏是流传在安顺一带的一种民间戏剧,是明朝南征北调的屯军带来的,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br></h3> <h3>穿漂亮服饰的是苗族姑娘,苗族又根据服饰分为花苗和青苗。<br></h3> <h3>屯堡长桌宴——山药鸡八块、红烧肉、青椒鸡渎豆腐、鸡辣子、腊肉蒸血豆腐、油炸小慈姑等18道菜分成七碗八碟端上桌。<br></h3> <h3>苗族人热情好客,“高山流水”这种敬酒方式,是苗族同胞热情待客的一种方式。在长桌宴上,苗族妹妹们给老齐摆了一个高山流水,惊的老齐大喊大叫,好在苗族妹妹们知道老齐没有酒量,只是嚇唬嚇唬老齐而已。<br></h3> <h3>旧州古镇的居民被称作屯堡人。他们是朱元璋南征北调时屯军部队的后裔。明朝习俗文化以及服饰,被他们很好的传承下来。屯堡人衣服多以蓝色为主,长及腿部,腰间系围裙,头上用布包一圈。通常老人头上的布是黑色,年轻人头上的布是白色。屯堡人心灵手巧,善针钱。<br></h3> <h3>实景留念。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锅状建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br></h3> <h3>卧龙潭瀑布是荔波小七孔风景区的一部分,因拦河坝形成的绿水深潭和滚水瀑布及传说的卧龙而得名。<br></h3> <h3>荔波小七孔,因一座建造于道光15年的小七孔桥而得名,距今已近三百年,依然傲立世间。</h3> <h3>“天下第一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车江三宝侗寨。因其侗族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一,且是侗语标准音所在地和侗族传奇爱情故事“珠郎银美”的家乡,故有 “天下第一侗寨”之美誉。<br></h3> <h3>宰荡侗寨鼓楼。宰荡侗寨鼓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民居式木瓦结构建筑。楼高12米,有经柱4根,柱距3米,每柱高8米,檐柱8根高4米。鼓楼底层中央有圆形的火塘,直径1.8米,四周均置有长凳;楼顶为八角赞尖,葫芦宝顶上雕有鸬鹚1只,造型别致,风檐板上绘有双龙抢宝、人物故事、牛马虫鱼等彩色图案。整个鼓楼檐飞角翘,八面玲珑,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br></h3> <h3>宰荡侗寨不仅有典型的侗族干栏木楼建筑、罕见的侗族八角鼓楼以及独特的侗族婚礼习俗。宰荡侗寨还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侗族大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自80年代中期到法国巴黎演出后,轰动世界乐坛。<br></h3> <h3>岜沙苗寨,还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遗风。因为没有太多外界扰乱,在岜沙可以感受到远古的文明气息和浓郁的原生态特色。 岜沙部落保存了最为古老的苗族传统文化,被专家们称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br></h3> <h3>岜沙苗寨是中国唯一一个合法持枪的民族,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br></h3> <h3>岜沙苗寨保留了最古老的生活习俗,秦汉遗风的装束,挽在头顶的发髻。尤其是岜沙的男人像是古老的武士,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h3> <h3>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做神祭拜。新生命降生,家人在树林里栽一棵树,待生命离世,会用陪他渡过一生的这棵树做棺木。埋在大森林里,不建坟堆、不立碑,只在坟上栽颗树,也叫“树葬”。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br></h3> <h3>镰刀剃头,是从江县岜沙苗寨传统的技艺。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指剃掉男子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br></h3> <h3>岜沙苗寨的房屋,顺着山势依次而建,全部是木质结构的传统吊脚木楼,上盖青瓦或者杉树皮。<br></h3> <h3>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br></h3> <h3>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有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br></h3> <h3>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br></h3> <h3>堂安侗寨。历史学家曾说: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瓢井、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证实了堂安侗寨的历史悠久性。</h3> <h3>堂安侗寨梯田。从肇兴到堂安的路上,到处是风景入胜的梯田。七月,满山坡翠绿的秧苗绿油油一片。但堂安梯田有一个特别之处,别处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堂安梯田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这是因为堂安山形较陡,加上山中石头较多,难以平整土地,故此,只好垒石填土为田。</h3> <h3>堂安侗寨瓢井。堂安侗寨瓢井是用来盛泉水的石斗,由青石打造,由于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据说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br></h3> <h3>堂安侗寨鼓楼。“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堂安侗寨鼓楼,高高的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里,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们集会和议事的场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br></h3> <h3>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br></h3> <h3>黄冈侗寨,地处黎平县双江镇,始建于宋朝,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黄冈侗寨,四周古树环绕,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朴宁静的侗家村寨,原生态的民俗民居保留完好。</h3> <h3>农历的六月十五,从清晨的袅袅炊烟中,黄冈村民就开始忙碌了,村民们聚在一起将清晨宰杀的牛肉分到各家,以招待各家各户的来客。 </h3> <h3>黎平黄岗“喊天节”,侗语“谢萨向”,意思是祭雷婆。黄冈侗族人为了祈求雷婆的保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这天都要祭祀雷婆,以保六畜兴旺、天下平安。由于在祭祀的时候,人人都要仰面朝天大声呼喊,“喊天节”因此得名。<br></h3> <h3>上午九点,“喊天节”仪式开始了,黄冈侗寨的祭司和寨老,带领着穿着民族盛装的村民们,抬着一头“二师兄”,吹着芦笙和唢呐,载歌载舞地围着坝子中央的“喊天台”转三圈。</h3><h3> <br></h3> <h3>祭司焚香祈祷后,走上喊天台,在喊天台上敲着木哦,挥舞着手上的绿色枝条,带着村民向着天空呼喊,祈求雷婆保佑。<br></h3> <h3>侗族男女青年联唱侗族大歌。</h3> <h3>载歌载舞庆节日。</h3> <h3>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的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始建于明代,原为军事要塞,镇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镇建筑依山就势,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镇内保存了大量建筑精湛的石雕和木雕。<br></h3> <h3>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br></h3> <h3>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丹寨包县精准扶贫的核心产业项目,建筑采用苗侗风格,引入丹寨特有的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民族手工艺、苗侗美食、苗医苗药等内容,并配套建设四星级万达锦华酒店、多家客栈、万达宝贝王、万达影城等,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商业、旅游目的地。<br></h3> <h3>织金洞,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洞穴第一名, 一生必游的神秘洞穴,织金洞以“大、奇、全”为特点,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被称为“岩溶博物馆”。<br></h3> <h3>织金洞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中国科学院下辖的《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级地理研究部门也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中国溶洞之王”,“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br></h3> <h3>霸王盔</h3> <h3>贵阳网红打卡地点——下雪天幕<br></h3> <h3>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城南南明河中一块巨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由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创修,到如今已径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已成为贵阳的地标性建筑。<br></h3> <h3>黔灵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园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茏,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自古是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誉。<br></h3> <h3>灿烂的微笑。</h3> <h3>淳朴的微笑。</h3> <h3>阳光的微笑。</h3> <h3>快乐的微笑。</h3> <h3>老齐喜欢旅行,旅行是老齐最奢华的享受,旅行体味着不同的人生,旅行能让老齐充满激情。<br></h3>

侗寨

老齐

瀑布

鼓楼

侗族

古镇

苗族

峰林

布依族

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