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秀历史建筑(一)

王岩

<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除了风景优美外,被殖民数十年留下许多优秀历史建筑,下面是自拍原创,欣赏一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德国总督府:<br>  德国总督府位于沂水路11号,1903年始建,1906年竣工,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建筑,呈"凹"字形。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为历届政权所在地。199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这座大楼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德国总督官邸:<br>  德国总督官邸位于龙山路26号,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它由德国建筑师马克尔设计,史特拉塞尔监督施工,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这座建筑物原为德国驻青岛殖民地最高军政首脑——总督的住所,故称之为“总督官邸”,当年德国驻胶澳总督特鲁伯始入住其中,其继任者瓦尔代克亦在此居住。1941年日本侵占青岛后,该楼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官邸。<br>  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携夫人江青及女儿李纳、李敏下榻于此。毛泽东在此写下《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这里也曾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二提督楼 :<br>  位于江苏路12号,德式建筑,建于1908年,原来住的是胶澳总督的助理,称之为“二提督楼“,后作为青岛保安总队队长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曾长期作为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办公楼,现在为青岛市交通稽查支队办公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圣弥爱尔大教堂 :<br>  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亦是中国惟一的祝圣教堂,本名圣弥爱尔大教堂,本地人习惯称之为“天主教堂”。建于1932-1934年。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4月恢复使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福音堂 :<br>  青岛福音堂又名基督教堂,位于江苏路15号。建于1908年4月--1910年10月。由德国设计师洛克格设计,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外观宏伟古朴的中世纪塞堡式风格,外部三面墙上镶有机械报时时钟,均为1909年原装设备,现仍运行正常、报时准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圣保罗教堂:<br>  教堂位于观象二路1号,建于1938-1941年,近代中西混合式教堂建筑,建筑面积1481平方米,清水墙面,钟楼高16米,大堂可容纳300余人,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清和路教堂<br>  1900年德国传教士昆祚在青岛东镇清和路创立柏林教会,昆祚为首任牧师。建筑文革遭到破坏充当仓库,后又修复,但毁掉的耶稣像和碑文至今无法恢复,现在是基督徒礼拜场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总督府童子学堂:<br>  总督府童子学堂位于江苏路9号,建于1900年12月至1901年8月,由德国建筑师贝尔纳茨设计,皮科罗公司施工。解放后,改为江苏路小学至今。现建筑为90年代重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胶澳帝国法院 :<br>  胶澳帝国法院旧址位于德县路2号。该建筑建于1912年春至1914年4月,为青岛德占时期的最后一批公共建筑之一,设计者为汉斯·费特考尔,采用德式三段式,具有德国建筑厚重粗犷的特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 德国海军营部 :<br>  德国海军营部大楼旧址位于沂水路9号,始建于1899年。初为德国高层官员官邸,亦称“十一号官邸”,1912年改称“营部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德国警察署:<br>  青岛德国警察署又名警察公署、德国巡捕衙门,位于湖北路29号,始建于1904年,建成于1905年,为胶澳建设管理局设计,俗称巡捕房。除1914——1922年间为日本宪兵队外,一直是警察局。其造型取中世纪以来德国村镇教堂型制,显示浓重的西欧城市街景的格调。作为德占时期公共建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建筑设计精巧、庄重严谨,其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安娜别墅:<br>  安娜别墅位于浙江路26号,1901年建造,如今已成为了岛城德式建筑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一。德国商人罗伯特和他儿子汉斯-卡普勒来青,成为这个城市第一代机械化生产建筑砖瓦商,“安娜别墅”就是漂泊在青岛殖民地的卡普勒为了表达对在德国的女儿安娜的爱意,而特别建造并命名的。1905年,罗伯特离开青岛去了慕尼黑,他儿子汉斯继续留在青岛管理砖瓦工厂,直到德国溃败。1918年,刘子山(东莱银行董事长,老青岛首富)从一位闵姓人士处购买了这栋别墅,因此也叫“刘子山宅第”。后年久失修,现在的样子是刚整修过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3、黑氏饭店 :<br>  黑氏饭店位于湖南路11号,始建于1924年,是法国式建筑,据说最初为一家法国的洋行,建筑面积770平方米。1932年,黑氏饭店因经营不善倒闭,被一位早年肄业于青岛当地的德华高等学堂的西医姜如心购得,开办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如心医院,专理内科,在青岛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后来这座建筑的内里和外观都有些许改动,但仍保持旧有的基本面貌,现在为青岛市南区幼儿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4、开治酒店:<br>  开治酒店位于湖南路16号,始建于1913年4月7日,设计师为F.H.Schmidt,当时的业主是威廉开治。建筑面积1260.29平方米。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的一位高级职员用4000银元买下,成为私宅。解放后,曾为民政局办公楼。现开办一家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5、胶州旅馆:<br>  胶州旅馆旧址位于中山路、湖南路南麓交叉口的拐角上,始建于1897年,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楼高两层,斜坡红瓦顶,清水红砖墙垒砌而成。塔尖一度被拆除,现在已经复建了。临街建有3米高的红砖拱券式大窗,造型以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为主,又融合了折中主义风格,形成了华丽的立面形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6、东莱银行:<br>  湖南路39号这座楼建于1914年,1923年起为东莱银行办公楼,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这座楼被日本宪兵队强占,作为日本宪兵队司令部。建国后,这座楼一度由青岛市档案馆使用,1993年由平安保险公司使用,现已拍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7、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br>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位于广西路安徽路交界处,建于1901年,该楼原为胶澳邮政局,由德国施密特公司承造,原属冯.提帕斯基希公司私人商业大楼,后由德国总督府租下一层为邮政局,是我市保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系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山东路矿公司:<br>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位于广西路14号东面,约建于1902年,德国三段式建筑。砖石木结构.占地面积594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亨利王子路理发厅:<br>  青岛亨利王子路理发厅位于广西路21号,建于1905年,曾经叫过巴特曼商厦,建筑保存完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欧人监狱:<br>  欧人监狱位于常州路25号。其始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各种建筑20余栋,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也是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的历史见证。此监狱自建成之日起,一直使用到1996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1、亨利王子饭店:<br>  饭店位于太平路31号,是一座德国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德占期间德国亨利亲王曾两次下榻于此,因而当时俗称为“亨利王子饭店”。1912年孙中山卸任大总统职务后到青岛考察商务曾下榻于此。现为栈桥王子饭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2、青岛火车站:<br>  青岛火车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火车站是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的。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也是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1988年青岛火车站改建,1994年原楼拆除,原楼正立面被砌于新建筑中,改造后的车站就是当今的模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3、车站饭店:<br>  车站饭店旧址位于兰山路28号,德式建筑,建于1913年,建筑造型很美,是第一批被列入青岛历史优秀建筑名单的老建筑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4、栈桥回澜阁:<br>  位于太平路10号,建于1891年。1892年,清政府青岛驻军在此搭建了一座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专供装卸军用物资之用。德国侵占青岛后,对栈桥加以改建,桥身延长至350米,并在桥上铺设了轻便铁轨,专事运输由德国运来的物资,大港码头建成后,栈桥遂向市民开放。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在堤上新建起一座中国传统式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顶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上二楼。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5、天后宫:<br>  位于太平路19号,建于1476年-明成化三年,是市区现存建筑历史最早的庙宇,俗称中国大庙,是渔民商人出海前祭神的场所。初称天妃宫,后改成天后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6、国际俱乐部:<br>  青岛国际俱乐部位于中山路1号,在1910年由德国人设计建成,开始是德国上层社会人士的俱乐部,后来经历多次变迁,到了1949年,被新政权解散的国际俱乐部由中苏友好协会取代,除了苏联学者来此参加舞会外,茅盾等人也在这里举办过文艺讲座。然而场面更大的莫过于1953年,青岛市12万市民参加的“斯大林逝世追悼大会”。中苏交恶后,这里又变成了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办公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7、交通银行:<br>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山路93号,罗马式建筑。建于1929年。由中国第一位留美归国的建筑师庄俊设计。是一座典型的"柱式"罗马建筑,建筑占地1371平方米。交通银行是旧中国四大银行之一。解放后一直为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8、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社:<br>  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青岛支店旧址位于馆陶路37号,始建于1927年,欧式风格,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现为中远(COSCO)办公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9、丛良弼公馆:<br>  丛良弼公馆位于齐东路2号,建于1925年至1928年。花园占地3.78亩,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公馆主人是实业家丛良弼,主要经营火柴生意。解放后,丛良弼公馆被充公,成为中国医药公司使用。2004年被一邵姓女士购为私有后进行了改造,现经营为一家饭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0、两湖会馆:<br>  两湖会馆位于大学路54号,1931年,湖北人沈鸿烈出任青岛市长以后,为湖南、湖北两省同乡人士所建。建成于1933年,沈鸿烈为两湖会馆题写了碑文。两湖会馆占地2993。34平方米,建筑面积777。19平方米,为欧式建筑,设有礼堂,少年黄宗江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1947年,由吴秉衡在此创办慈幼小学。1949年,改名为私立向民小学,1952年和山东大学附属小学合并,成为大学路小学使用至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待续)<br> 王岩 2016年5月31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