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记

熊眼看世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题记: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纪念日,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可能是一个有些遥远和模糊的概念,但对那些真正的亲历者来说,1976年7月28日,是串刻在脑海里、足以铭记一生的数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岁月的洪流冲刷着外物的形态,却永远冲不走一个人心上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特将我10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记》转发,以纪念这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后,一直有写写关于亲历唐山大地震的动意,但每每文章写到半路,都因太悲伤而屡屡搁笔。直到2010年“八.一”节,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将我再次带到那场史无前例、灾难空前的场景之中,又一次打开我记忆的闸门,鼓励我再次拿起笔来,记述这桩震撼人心且经久不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b>向灾区进军</b> </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当时唐山有120万人口,伤亡比例之大,被世界称为“20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的巨祸奇劫,有西方国家媒体哀叹:“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唐山,悲恸的唐山在流血,劫后的灾区急需得到救援!</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刚满17岁,在沈阳军区16军46师服兵役。地震当天下午,我所在的138团9连,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晚饭提前开饭,战士们边吃饭,边听连首长动员和下达抗震救灾命令。部队按照预案,很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临出发前,我们把武器弹药放回库房,一个班只带一支步枪,一个基数的弹药。下午3点,我们登上军用专列。第二天早上,火车到达河北昌黎站时,由于铁路受损,只好改乘同步出发的部队军用卡车前进。</p> <p class="ql-block">  到达栾河,车停了下来,前方指挥员命令我们下车。下车走近一看,通往唐山的公路桥梁已断,救灾队伍被波涛滚滚的栾河阻隔。我们十分焦急。这时,尖兵又从地图上发现了一座废弃的桥,桥上的预制板已多处断裂,露出锈迹斑斑的钢筋,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看看桥下湍急的河水,心里直发怵,但救灾心切,只好人车分流冒险通过。</p> <p class="ql-block"> <b>惨不忍睹的灾情</b> </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距唐山市郊约30公里的地方,停下来加水,战士们吃了点压缩干粮,继续向市区进发。这时,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尸臭味,让人喘不过气来。前进一段路程后,见到公路裂开了一道宽约4米,深约20米的口子,从上面看下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掉到裂缝里,如同一个玩具,真让人心惊肉跳。</p> <p class="ql-block">  进入市区后,满目都是砖砾瓦块、残墙断垣,一片废墟,到处裸露着残脚断臂。路边是灾民用各种残余物搭建的躲避风雨的窝棚,旁边停放着一排排尚未掩埋的尸体。一些幸存的灾民衣不蔽体,人们有的在救灾,有的寻找什么,有的向解放军诉说着什么……每个人心神未定,这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带来的打击太大了。幸存的人们,为亲人失踪而焦燥、为家人遇难而悲痛欲绝。</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街头待处置罹难者尸体) </p><p class="ql-block"> 新华纺织厂,一男子光着上身,顶着烈日,背着盒子枪在维护着治安;一年轻女子,也光着上身,看着眼前的残墙,一动不动,神情呆若木鸡。旁边一位热心大嫂告诉我:太惨了!原来,地震发生时,正在度蜜月的丈夫将她推出即将倒塌的房屋,尔后丈夫向外跳时,被倒下来的水泥板压在窗口上。妻子看着丈夫活活死去。此时此刻她怎能离去,怎忍心离去,又怎么离得去啊!目睹如此惨重的浩劫,如此悲哀、苍凉的情景,其惨状刻骨铭心,其灾难空前绝后,令人终生难忘。 </p><p class="ql-block"> <b>悲壮的救援</b> </p><p class="ql-block"> 参加救援的部队,均由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指挥。根据前指安排,我连被派到新华纺织厂开展救灾。当时,我们所带的工具就是小镐小锹,结果派不上多大用场,也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口罩、手套都没有,战士们只好用手扒砖石,用肩扛预制板。不到半天,指甲扒秃了,手磨破了,铁钉扎穿胶鞋底,沁出了殷红的鲜血。 </p> <p class="ql-block">  盛夏,那如火的骄阳悬在头顶,晒得脸上身上火辣辣的疼,空气中散发着的尸体腐烂的腥臭味、焦土味和灰尘味,呛得让人窒息,四周遍布着粪便和垃圾,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成群的绿头苍蝇轰起的“嗡嗡”声。灾区断电断水,生活设施完全损毁。战士们渴了就喝从下水道取上来的混浊带着腥臭味的脏水;饿了,就啃一块硬梆梆的压缩饼干。一个星期,我们没有洗一把脸,没吃一顿热饭,没刷一次牙,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拼命地扒呀扒,希望能多救出一个生命。</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们掀开一块木板,发现了一具尸体,我冲上去就用手去拉死尸的手臂,结果把尸体的整个手皮扒了下来,像一只手套,尸体却丝毫未动。我和战友们齐心协力往外抬时,尸体嘭的一声爆了。黑褐色的尸水溅了我们一身,恶臭味令人窒息。但我们顾不了那么多,随便擦了擦又继续扒人。那时,我们多想喝一口干净的水、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吃一口热饭热菜呀!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生活,在那时却显得是多么的奢侈。 </p><p class="ql-block"> <b>重建家园 恢复生产</b> </p><p class="ql-block"> 在市区紧张救援一个星期后,上级决定将我们连转移到郊区一个叫胥各庄的村庄,帮灾民搭“抗震棚”、搞秋种,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p> <h3>  在这里,我们的生活也发生很大变化。有清凉甘甜的井水喝了,可以痛快地洗脸、刷牙和冲凉,也有热饭热菜吃了。村民们对我们也非常热情友好,给我们送菜送肉。部队供应也逐步恢复正常,红烧肉罐头大量供应,饮食得到改善。</h3> <p class="ql-block">  但是,由于在城里救灾时恶劣境,加上高强度劳动和餐饮不周,随之而来的是疾病暴发,有的战士身上长毒疮,顺着疮口流黄水,战士们没有一个不拉痢疾的,厉害时一天拉10多次。原来棒棒的小伙子,在拉肚子时需要两人在前面拉住手,否则就蹲不住。当时缺医少药,只好派战士到田里挖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熬汤治疗。这段时间,我们部队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搭建简易房,暂时解决了灾民的住房和越冬问题。然后帮助老百姓收割玉米,播种小麦,一直忙到9月底全部播种完毕。</p> <p class="ql-block"> <b>军民依依惜别</b> </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来月的艰苦奋斗,我们部队胜利完成上级交给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任务,上级命令撤出灾区,班师回营。9月27日一大早,得知消息的老乡们纷纷前往部队驻地,为我们送行。大哥们带着上好的香烟,不停地发;大娘大嫂和姑娘们提着鸡蛋、红枣、水果,直往战士们挎包里塞;从驻地到开平火车站数十里的公路沿途,站满自发送行的灾民们;河北省委、唐山市委、革委会在开平车站为我们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p> <h3> 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革委会主任的刘子厚同志在讲话中说到“天上星数不清,解放军的恩情说不尽”时,竟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唐山市歌舞团原本举行一场欢送歌舞演出,组织了阵容庞大的演出队伍,演员们都化好妆,做好演出准备,但当我们到达时,见到救命恩人们即将离开了,个个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不得不将演出取消;列车开动后,乡亲们将整筐的鸡蛋和苹果、梨子往专列上塞,浓浓的情义着实让我们感动,但我们不愿带走灾区一丁点儿东西,双方推来推去,那情那景,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h3> <p class="ql-block"> <b>灾难过后的启迪</b> </p><p class="ql-block"> 经历苦难,方显本色。践行唐山抗震救灾,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b>灾难面前彰显了执政党的先进性。</b>危急关头,上至党中央,下至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心里装着老百姓,情系灾区,同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党员是抗震救灾的主心骨,生力军。毛主席当时已重病缠身,仍关注着灾情,亲笔签署他生命之舟最后一个文件——抗震救灾动员令;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亲率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到唐山慰问灾民、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开栾煤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地震当晚在矿上值班,灾情发生后,他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人,而是驾车到北京中南海,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报告灾情,为中央了解灾情、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财力救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在救灾典型报告会发言时说:我一个人救人有限,如果党中央早知道唐山的灾情,及时派来救援队伍,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在他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员的群众观、大局观;开栾煤矿一个采煤队500余人被困井下,队长让党员断后,有序地组织撤退,在被困5天后,将500多人安全带出;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在困境绝地,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凸<b>显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b>。在大灾大难面前,党和政府统筹全局,举国动员,集中全力救灾,先后调集17万部队,数万人的矿山抢险队,20多个万余人的防疫工作队、医疗队参与救援;粮食、食品、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运往灾区。</p> <p class="ql-block"> 全国除西藏、台湾、港澳外,都转移安置了灾区伤员和孤儿。唐山铁路在震后13天恢复通车,电站能够在半个月发电,这在当时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政府都难以做到的。在危急关头,“中国力量”不得不令人惊叹,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b>展显了中华民族的骨气</b>。面对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震灾难时,中国人没有趴下。而是挺胸负重,临危不惧,不靠外援,以自力更生、同舟共济和“人定胜天”精神,万众一心,患难与共,共度国难。</p> <p class="ql-block">  地震,让各族人民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地不分南北,人不论省份民族,各族人民生死与共,众志成城,充分展显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舟共济,共抗天灾的勇气和骨气。隐显了人生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阅历灾难,感悟人生。经历这场抗震救灾,虽然历经艰险,苦不堪言,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她教会我坚强。每当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曲折时,我便会与唐山灾区人比,同抗震救灾时的环境比,抗震救灾精神激励我知难而进,敢于胜利。</p> <p class="ql-block">  她培养我感恩之心。在家里,爱父母,敬长辈,爱妻子,爱孩子;在单位,团结同事,关心爱护部下;在社会,同情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赞助他人;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报效国家。</p><p class="ql-block"> 她使我学会宽容。当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就回想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日子,那样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还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这样想一想,就心平心气顺了。</p> <p class="ql-block">  她让我懂得珍惜。《唐山大地震》主人翁李元妮一句至理名言:“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没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是难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哲理和内涵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爱岗敬业,尽力干好每一件事;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热爱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珍惜家庭幸福,努力营造和谐港湾;珍惜自己的清白,不贪功,不贪财, 不贪色;珍惜自己的事业,勤勉尽责,上对得起国家人民,下对得起天地良心;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不贪赃枉法,不违法乱纪,不贪污腐化,不贪图享受,莫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没了”。可以说,经历唐山抗震救灾,对我是一番灵魂洗礼,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受用一生。(2010.8.2凌晨完稿) 图片原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后记:此文发表后得到了我的战友、网友和朋友们的广泛关注、点赞、转载和评论。2013年,《河北青年报》张磊记者从QQ里看到我的此文后,想方设法跟我取得联系,并进行电话釆访,随后写成《在唐山抗震救灾的七天七夜》在《河北青年报》副刋头版配照片刋发。《襄阳晚报》也就此做了专访并在专刊头版刊发,在此一并感谢!</p> <p class="ql-block">在今天这个持殊的日子里,转发朋友的美篇《唐山大地震救灾亲历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因而更加爱党爱国爱人民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7月28号,一个很吉利的日子!但46年前唐山却发了一场世界瞩目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一名17岁的解放军战士,随部队来到唐山亲身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两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艰苦卓绝的救灾工作,他经历灵魂的洗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所以在后来几十年的工作中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兢兢业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爱家庭爱妻子努力营造温馨幸福的港湾,不让所获得幸福美滿轻易的失去。我敬重他的人品,为这样的党员干部点赞!【此篇是我的老首长,原138团3营教导员,138团副政委孙连铁转发该文时加的按语】</p><p class="ql-block">​ 我是满含热泪看完这个美篇的,他那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把一个个灾后的惨烈场景,军人们艰苦忘我救灾场面,以及灾后重建的军民鱼水情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子弟兵的情怀。的确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而且还是抗险救灾的主力军,无论哪里发生灾难,解放总是最先到达现场,解放军与人民血肉相连建立了浓浓的亲情,正如我妈妈和婆母经常说话,我谁都不信就信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能打动我,还因为我也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我和老伴结婚已46年,76年暑假旅游结婚刚到北京就遇上了地震。那时我们虽然领证是合法夫妻,但老人们认为要举行个仪式才能住在一起,于是我和他妹妹及刚过百天的外甥女住在四合院的西屋,半夜忽听老伴站在院子里喊”王慧!地震了快起来!"我一轱辘爬起来,抱起身边的外甥女,顾不得穿鞋穿外衣,穿过院子跑到街上,街上很快站滿了人,人们衣衫不整惊恐地站在街上望着周围的建筑,此时地在晃,房子在晃,窗户晃动着发出响声,一些老旧的房子,围墙上开始掉瓦片出现滩塌,幸亏此波震情很快过去,人们惊魂未定地相互看看,才发现了比此的尴尬。过后各家各户在街道的安排下在马路边搭起了地震棚,度过一次次余震。新闻播出往北的铁路已中断,就比返回湖北可退票,婆母劝我们回去,但我们肩负父亲的嘱托,回老家帮他办点事,所以坚持在北京家里的地震棚里住了十几天,转道承德去了辽宁老家。这趟结婚经历我们终生难忘!朋友调侃我们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希望此话能够言中!</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椎间盘术后第二天,在病床上平躺不能下地,正在历劫,艰难地写下这些阅后感也实属不易。希望能感动上苍,带走我的病痛,尽快恢复我的健康,和老伴继续携手共进,走完后2O年幸福快乐的人生。(抄录王慧大姐转发该文于徽信朋友圈时的感言)</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