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要说柔软缠绵,其实是金丝银线;要说硬朗刚坚,竟然能千迂百转。舒展时吴带当风,紧致时曹衣出浣。推出去狮滚绣球,收回来枕戈待旦。婉若游龙,翩若惊鸾,仿佛兮若蔽月之轻云,飘摇兮若扬雪之流岚。破解了多少血光之灾,挽救了多少普罗倒悬。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弹簧圈!</p><p style="text-align: right;">—— 自吟自唱《弹簧圈之歌》</p> 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两大基本技能,一是微导管的塑形,二是弹簧圈的选择。关于前者,我曾写过一部章回体小说《颅内动脉瘤微导管塑形演义》共八回,感兴趣的同学尽管去翻阅。关于后者,早就有同学提议让我写一写,因为觉得写这东西有些烧脑,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捉笔。 <h3>为方便后面表述,先澄清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分型,根据凌锋《介入神经放射学》(2001年3月),颅内动脉瘤按瘤体直径分为小型(<5 mm)、中型(≥5 mm,≤10 mm)、大型(>10 mm,≤25 mm)和巨大型(>25 mm);有时<3 mm的动脉瘤又称微小动脉瘤。个人感觉这个定义过于笼统,因为动脉瘤不太可能是标准的圆球形,都是类似具有长径和短径的椭球形,所以我给出的分型是:微小型(短径<3 mm)、小型(短径<5 mm)、中型(任何径≥5 mm,≤10 mm)、大型(长径>10 mm,≤25 mm)、巨大型(长径>25 mm)。偶尔情况下我们会遇到短径<5 mm、长径>10 mm的细长型动脉瘤,对于这种动脉瘤我们按短径归类,比方说4 mm×12 mm的动脉瘤,则归属小型动脉瘤。如果是形态不规则的分叶状动脉瘤,则按照每个分叶来测量长径和短径。为什么一定要区分长径和短径呢?后面您会明白,这直接决定了弹簧圈的选择。</h3> 第二个概念是弹簧圈规格的含义。举几个例子:<br>QC-3-8-3D,前面的QC是产品代码,隶属美敦力公司,3-8的意思是二级螺旋直径3 mm,长度8 cm,后面的3D指弹簧圈形状为三维球型。<br>QC-3-8-HELIX,前面不赘述,后面的HELIX指弹簧圈形状为二维螺旋型。<br>APB-1.5-4-3D-ES,APB是产品代码,隶属美敦力公司,1.5-4指二级螺旋直径1.5 mm,长度4 cm,3D指弹簧圈形状为三维球型,ES是Extra Soft的缩写,指加软。<br>MicroPlex 10-1.5-3-HyperSoft Helical,前面的MicroPlex是产品代码,隶属MicroVention公司,10指的是10系列的弹簧圈(一级螺旋直径在0.010 in.左右),1.5-3指二级螺旋直径1.5 mm,长度3 cm,后面的一串英文意思是超软二维螺旋型。<br>MicroPlex 18-12-43-Cosmos Complex,前面的MicroPlex不用说了,18指18系列的弹簧圈(一级螺旋直径在0.015 in.左右),12-43指二级螺旋直径12 mm,长度43 cm,后面的一串英文意思是复杂三维型。<br> <h3>下面步入正题: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如何选择弹簧圈?</h3><h3><br></h3><h3>一、如何选择弹簧圈的直径(此处统指二级螺旋直径)?</h3><h3><br></h3><h3>首发弹簧圈的选择极为重要,理论上所有动脉瘤都应该以其短径为参数选择首枚弹簧圈的直径,以免“撑”破动脉瘤。比如5 mm×8 mm的动脉瘤,首枚弹簧圈的直径要选择5 mm而不是8 mm。但应动脉瘤大小分型,也可以有变数。对于小型特别是微小动脉瘤,弹簧圈直径的选择要趋于保守,比如4.5 mm×6 mm的小型动脉瘤,首枚弹簧圈可以选择4 mm的直径;2.3 mm×4 mm的微小动脉瘤,首枚弹簧圈宜选择2 mm的直径。对于中型动脉瘤,首枚弹簧圈的直径和动脉瘤的短径大差不差就可以了,比如5.4 mm×8 mm的动脉瘤,首枚弹簧圈的直径选择5 mm或6 mm都无可厚非。对于大型动脉瘤,弹簧圈直径的选择可以激进一些,如果一定要量化,则【(动脉瘤长径+短径)÷2】可能是合理的参数。比如8 mm×12 mm的大动脉瘤,首枚弹簧圈可以选择10 mm左右的直径;12 mm×20 mm的大动脉瘤,首枚弹簧圈可以选择16 mm左右的直径。对于巨大动脉瘤,直接用25 mm直径的大弹簧圈招呼就可以了,25 mm也是所有公司的弹簧圈的最大直径。后续弹簧圈的直径一般以1 mm为间距递减,对于微小动脉瘤则可能以0.5 mm为间距递减。<br>在没有颅内动脉瘤专用支架的年代,瘤颈宽度曾经也是弹簧圈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但现在有了支架辅助技术,瘤颈宽度就不在考虑之列了。</h3> <h3>二、如何选择弹簧圈的长度?</h3><h3><br></h3><h3>这是个令所有新手挠头的问题,为什么挠头?是因为新手对弹簧圈的规格还不熟悉。其实所有公司的弹簧圈都有固定的规格,遵循固定的规律,那就是弹簧圈的长度(以cm为单位)一般都设计成直径(以mm为单位)的2-4倍,比如直径5的弹簧圈,其长度规格一般包括10,15和20 ;直径≤3 mm的微小弹簧圈,还有更短的长度。如果说弹簧圈直径的选择要更多参考动脉瘤的短径,那么弹簧圈长度的选择要更多参考动脉瘤的长径。经验之谈,如果动脉瘤长径/短径≥1.5,则弹簧圈在特定直径下肯定选择最长的那款;如果动脉瘤长径/短径<1.5,则弹簧圈在特定直径下可选择短一些的长度。所以,当你算好弹簧圈的直径了,弹簧圈的长度也就迎刃而解了。<br>以美敦力弹簧圈为例,其各种规格如表所示,其他公司弹簧圈的规格也差不离:<br></h3> <h3>对于一个特定动脉瘤,需要填入总长度为多少cm的弹簧圈才能达到致密栓塞?这里有个计算公式:</h3> <p>动脉瘤体积可按照多田公式(Coniglobus formula)计算,即【长×宽×高÷2】;</p><p>30%是指栓塞体积比,即动脉瘤致密栓塞所要求的弹簧圈体积跟动脉瘤体积的比值;弹簧圈的厘米体积是指每厘米弹簧圈的体积,应不同厂家、不同规格而不同。以美敦力弹簧圈为例,一级螺旋最细(0.0108 in.)的弹簧圈其厘米体积为0.59 mm3,一级螺旋最粗(0.0145 in.)的弹簧圈其厘米体积为1.07 mm3。以MicroVention弹簧圈为例,一级螺旋最细(0.0100 in.)的弹簧圈其厘米体积为0.51 mm3,一级螺旋最粗(0.0150 in.)的弹簧圈其厘米体积为1.14 mm3。粗略来说,各种弹簧圈的厘米体积平均为0.8 mm3。第三十七回书有一个动脉瘤的演示病例,先提上来分析,动脉瘤大小7.27 mm×6.04 mm×6.46 mm,则动脉瘤致密栓塞所需弹簧圈总长度=[7.27×6.04×6.46÷2]×30%÷0.8=53 cm。一般首枚弹簧圈的长度钦定为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18-27 cm),那这个区间内最常备的长度规格就是20 cm。根据动脉瘤短径6.04 mm,首枚弹簧圈的直径选6 mm,所以首枚弹簧圈的规格就出来了:6-20。</p><p>由于用这个公式计算过于繁琐,而且每个值(包括动脉瘤体积、栓塞体积比、弹簧圈的厘米体积)全部都是估算,并不精确,所以临床实践中根本用不到。之所以在这里颇费篇幅介绍这个百无一用的公式,是为了让各位同学了解些许背景知识。</p> 但是,利用这个公式反推栓塞体积比,对于临床上评估动脉瘤栓塞程度还是很有价值的: <h3>跟大家介绍一个网站:</h3><h3><a href="http://www.angiocalc.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http://www.angiocalc.com/</a><br></h3> 登录这个网站,输入动脉瘤的长、宽、高,就可以得出动脉瘤体积;找到所使用弹簧圈的种类(网站搜罗了所有的进口弹簧圈),输入总长度,就可以得出弹簧圈的总体积。如果您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达到了30%,恭喜您,这台手术获得了巨大成功! 总之,关于首发弹簧圈直径和长度的选择,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啰嗦了一大堆,实际上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戳就破。关于后续弹簧圈的选择,一般都是遵循直径和长度依次递减的规律,但术者术中的感觉也很重要,一是视觉,即透视观察弹簧圈的密度和间断造影评估栓塞程度(有了一定经验还是尽量减少术中造影评估的频率);二是手感,即前一枚弹簧圈的推送阻力,这两点感觉也是决定后续弹簧圈规格选择的重要因素。 <p>三、如何选择弹簧圈的形状?</p><p><br></p><p>各公司的弹簧圈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其实从形状上分类无非两种:二维型和三维型。简单说,三维弹簧圈主要用于成篮,所以往往作为首发;二维弹簧圈主要用于填充,所以往往作为后续。但在向心性填塞时,或术者希望弹簧圈随机分布时,也可以自始至终都用三维弹簧圈。在意向性分区填塞时,亦即术者希望弹簧圈靶向分布时,二维弹簧圈的“钻空子”能力会更强。</p><p><br></p><p>放翁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回书就戛然而止了,后面的章节将以实例报告的形式演义弹簧圈规格的选择。</p> <h3>鸣谢:美敦力公司梁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