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秘鲁西部沿海多为沙漠地带,中部是安第斯山脉的高原地区,东部为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区域。我们这次行程安排中,除了利马和纳斯卡在沿海地带,其余路线全在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这对我们这伙年逾花甲的老顽童们,也算是一次考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库斯科(</b><b>Cuzco</b><b>) - </b><b>海拔3400米</b></h1><h1><br></h1> <h1> 我们从利马飞到库斯科,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高原反应,头疼、手麻、胸闷、头脑不清楚…… 我们决定先吃饭,休息一下,需要慢慢调整高原反应。</h1> <h1> 这位副总裁,事先做过调研,特意点了当地特色食品烤豚鼠,肉很硬,味道也不敢恭维,尝个特色,吃个好奇罢了。</h1> <h1> 一进库斯科,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古镇。干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舍,沿街店铺都挂着秘鲁国旗,显然是一个旅游热门城市。</h1> <h1> 我们穿过窄窄的街道,走在不太平整的青石砖路面上,两旁由大块石头砌就的高高的围墙是印加文化与殖民文化的交融。</h1> <h1> 地摊儿上、小店铺里摆着琳琅满目的驼毛织件,街头艺人一边弹着吉它一边吟唱着民间小调,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h1> <h1> 库斯科是安第斯山中的一个盆地,人称“安第斯山的肚脐”。郁郁葱葱的林木环绕着城市,透彻湛蓝的天空上飘着亮亮的白云,气候宜人。</h1> <h1> 这里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是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h1> <h1> 库斯科大教堂里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是克丘亚族画家马科斯·萨帕塔(Marcos Zapata)的模仿之作,画中耶稣和他门徒面前的餐桌上摆的竟是印加人的佳肴“豚鼠”。</h1> <h1> 在城中心的武器广场正中,高高耸立着秘鲁民族英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先驱图帕克·阿马鲁二世(Túpac Amaru II)的全身雕像,威武庄严。</h1> <h1> 1780年11月10日,阿马鲁二世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宣布起义,很快在秘鲁的50个省中控制了24个省,人数发展到9万。1781年在4月6日的切卡库佩(Checa Kuppe)战斗中,起义军被强敌打败,阿马鲁二世被俘。1781年5月18日,阿马鲁二世被押解到库斯科中央广场,被四马分尸,牺牲之时年仅43岁。</h1> <h1> 印加帝国始于公元1000年左右,15世纪起势力强盛,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h1> <h1> 我们来到印加帝国崇拜太阳的库斯科太阳神庙(QORIKANCHA)参观。</h1> <h1> 库斯科太阳神庙供奉着印加人的创世神维拉科查(Viracocha)和守护神太阳神因蒂(Inti),并保存有历代印加王的木乃伊,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太阳神庙最为神圣的地位。</h1> <h1> 很多身着鲜艳色彩服装的妇女,牵着小羊驼约我们一起在门前合影,一美元照一张。</h1> <h1>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库斯科之后,将太阳神庙顶部拆除,在原来神庙的大石块地基上加盖成天主教堂。</h1> <h1> 原来的太阳神庙屋顶是用茅草盖的,外墙为700多片金板所覆,每片都重达2公斤,后来黄金被西班牙殖民者掠走。</h1> <h1> 原来的石头墙面用石灰覆盖,描上了有天主教色彩的大型壁画。</h1> <h1> 改造后的建筑已经几乎看不出印加风格,俨然是一座巴洛克(Baroque) 风格的天主教堂。</h1> <h1> 印加是太阳之子的意思,印加文化崇尚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信奉基督和上帝。</h1><h3><br></h3> <h1> 太阳神庙里有间金色展厅,里面陈列着很多油画,讲述着印加帝国兴衰的历史故事。1532年,以西班牙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为首的168名殖民者,凭借精良的武器,以少胜多,生擒了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Atabalipa),最终毁灭了整个印加文明。</h1> <h1> 接着,我们乘车来到城边的山顶上,步入萨克塞瓦曼 (Sacsayhuaman) 古堡,有人说这是古印加的一个军事要塞,也有人说这里是印加人举行“太阳祭”的地方。</h1> <h1></h1><h1> 在高山之巅,印加帝国在此修建出一个规模恢弘的练兵场。</h1> <h1> 练兵场四周有大石块建造的兵营,围墙延伸至远处的山头,可以想得出当年印加帝国有多么强盛与辉煌。</h1> <h1> 当今运动员要出好成绩,常常在赛前组织到高原训练一段时间,以增加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而当年的印加军队常年在高原上练兵,体力一定很棒,可惜因武器落后,最终败给了西班牙。</h1> <h1> 两个美女不信邪,挑战自我,在海拔3600米的印加练兵场腾空跃起。</h1> <h1> 一位大叔背靠大石块墙,展开双臂,挺直腰板,摆出一个勇士酷姿。大家问及如何保持小伙儿一样的健美身材,他灿然一笑,“戎马生涯20春秋,不能白给。”</h1> <h1> 在不远的山头上,西班牙殖民者打造了一尊基督雕塑,背向印加练兵场,面朝山下芸芸众生,宣讲着与印加太阳神不同的理念道义,两种文化,各执一词。</h1> <h1> 离开练兵场时,见到山民们牵出大羊驼,站在路边欢送我们,期盼着游人与其照相,挣点小钱。</h1> <h1> 一天时间过得很快,观光库斯科之后,我们驱车来到山里距离马丘比丘不远的一家山庄下榻,低垂的夕阳把它最后的一抹阳光洒在了山庄庭院后面的安第斯山上,金山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泉水池中,真乃“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h1> <h1> 山庄的服务人员身民族服装,一边照看店铺,一边纺线,和她们一起坐坐,聊聊天,也是一种乐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丘比丘 (Machu Picchu) - 海拔2400米</b></h1> <h1> 次日,我们起了个大早,驱车直奔马丘比丘。途径一高山,见几个筒状物挂在悬崖半山腰上,我以为是悬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悬崖酒店。"</h1> <h1> 据了解,住这个悬崖旅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因房间极少,价格不菲,很难订到。其次,住店者需要有良好的体力和攀岩技能。那天,我们正好看到一群具有挑战精神的酒店住宿者正在向悬崖酒店攀爬,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h1> <h1> 汽车很快就开到了一个叫奥扬泰坦博(Ollantaytambo)的旅游热点小镇,那里流传着很多印加皇室的故事。小镇火车站熙熙攘攘的很热闹,去马丘比丘的游客都在这上火车。</h1> <h1> 我们登上了这趟南美最著名的观光火车,车轨很窄,车开得比较慢,正好可以一路欣赏窗外山谷的美景。印加古道就在火车沿线上,过去没有火车,靠步行去马丘比丘需要半个月。</h1> <h1> 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了热水镇(Aguas Calientes),这里因有温泉,故得“热水”之称。小镇距马丘比丘6公里,步行需要1.5-2小时,我们选择乘景区车,保存体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h1> <h1> 我们这次选择在秘鲁的旱季出游,就是怕遇上下雨。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昨天还是阳光明媚,今天天气转阴,而且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我们坐在开往马丘比丘的车上,看着山里越来越浓的云雾,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但也有人比较乐观,“下雨天,马丘比丘的彩虹一定很美!”</h1> <h1> 下了车,进公园,走小路闷头往山顶爬。到了山顶,导游用手往下一指,“山下面就是马丘比丘了。” 我们顺着她的手往下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啥也看不见,心一下子瓦凉瓦凉的。</h1> <h1> 我们这次来南美,就是奔马丘比丘来的,不远万里,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景色,实在不甘心,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变更计划A、B、C……</h1> <h1> 谁知过了一会儿,一阵清风刮过,云雾渐渐地散开,一个城堡隐隐约约地露了出来。</h1> <h1> 大家见状欣喜不已,赶快抢镜头。这对老总伉俪的雨衣照就是那天《马丘比丘雨天历险记》的见证。</h1> <h1> 我们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整个马丘比丘慢慢地从云雾中全钻了出来。</h1> <h1> 留个影吧,世界级景点一定要打卡。</h1> <h1> 一个美女占据着山头一个最佳拍摄地点,左照右照,迟迟不愿离开,一个老伯按耐不住,干脆凑上去跟她合了个影,才算了事。事后回放,这个南美大嘴美女,笑得还挺甜,有点像姚晨。😄</h1> <h1> 今天的经历就像人生,跌宕起伏比一帆风顺更精彩,更值得品味。</h1> <h1> 很多人见过蓝天白云下靓丽的马丘比丘,也有不少人见过阴天多云中柔美的马丘比丘,但见过云雾笼罩中神秘的马丘比丘的人还真为数不多, 我们就是后者。</h1> <h1> 2007年,马丘比丘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这七处分别是: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我只剩下印度泰姬陵尚未去,已经列入计划之中。</h1> <h1> 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Urubamba)河谷,这里被热带丛林所包围,气候多变,一边是瓦纳比丘山,一边是马丘比丘山。</h1> <h1> 马丘比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中国有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h1> <h1> 考古学发现马丘比丘始建于公元1450到1460年间,对于这个气势恢宏的遗址,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一个军事要塞,有人认为是一座皇家城堡,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处印加帝国的祭祀坛。</h1> <h1> 印加文明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印加人在此竖起一个硕大的无字碑,用特有的方式,无言地记载着印加帝国的历史。</h1> <h1> 据推测,这是印加帝国的天葬台,印加人死后与中国藏族共享同一习俗。</h1> <h1> 山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梯田,昭示着几百年前这里的农耕文明曾是何等的兴盛发达。 </h1> <h1> 这里的太阳神庙呈半圆形,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构造,每年6月22日南半球的冬至时,太阳都会通过这里的一个小梯形窗口,直射到神殿中央的大花岗岩的中心。天文学家和考古学家推测这块大花岗岩起着印加日历的作用。</h1> <h1> 三窗庙顾名思义,有三个梯形窗,在过去的太阳祭典中,三窗庙扮演重要的角色。</h1> <h1> 神鹰庙的结构很巧妙,像是一个在飞行中的秃鹰。头部为祭坛,两翼向两侧展开,庙后面有个能容下一个人的壁龛。</h1> <h1> 马丘比丘属世界级景点,近年来游人越来越多,以南美游客为主,每年10月到2月,会有大批中国游客涌入。我们当时的备用计划A、B、C…… 其实根本不可行,景区门票和通往景区的小火车,甚至住宿都是事先订好的,临时改变是不可能的。</h1> <h1> 想一想,老天爷那天真的很眷顾我们,在我们参观时,拨开迷雾4个小时,云展云舒,雾聚雾散,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云烟缭绕的仙境中,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追寻古印加文明的辉煌。</h1> <h1> 从马丘比丘下来,我们返回库斯科住下,第二天乘飞机前往普诺,下一个目标是的的喀喀湖。</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