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不读

陈卫平

<h3>我爱读书,自然也爱买书,对买书经历过三种认知:</h3><h3>一、买的多,读的少。据有关部门统计,买书和读书的比例,大约是3%左右。就是买100本书,你大约会读其中的三本。环顾书架上的这些书,我估算一下,完整看完的也就在10%左右。从这一点来看,买书的性价比是不高的。</h3> <p>二、为什么还要买书?因为想读的时候,书就在那里。这不只是一种心理的积极暗示,而且的确有实际价值。我买过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10多年摆在那里,一直没有翻过。2019年7月5号,我读初二的女儿,拿出一张老师给的暑假阅读清单,要选其中的三本阅读,上面列有莎士比亚的书。于是我很自豪的跟女儿说,老爸这里有莎士比亚的全套,我建议你读莎士比亚的书,因为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跟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并列的三大西方文化母本之一。为了与女儿更好的交流,增加她的阅读理解,写好读后感,我也兴致盎然地走向书架,拿起了摆放10年之久的莎士比亚的文集一一 那一刻,有一种把美女娶回家就打入冷宫不闻不问的愧疚,也有重修旧好肌肤相亲的释然。而不管我读或是不读,书就在那里,不离不弃。</p> <h3>三、买书不读的价值比读的价值更大,这些没有读过的一排一排的书能够时刻提醒你,你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你有很大的认知局限,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这本书里讲人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已知的东西,同时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容易出事儿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东西。为了克服这个思维误区,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h3> <h3>送个知识小礼品给你,长按下图二维码,可以免费听此书7天。</h3> <h3>塔勒布说你需要一个“反图书馆”。有个意大利作家,他家里有三万本书。人们经常问他,你买这么多书读的完吗?塔勒布说问这种问题的都是愚蠢的人。没读过的书比读过的书更有价值,我们家里本来就应该多放没读过的书。塔勒布建议你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储备没读过的书,这些书就构成了你的“反图书馆”。</h3><h3><br></h3><h3>你的知识越多,你的反图书馆就越大。书架上那一排排想读又没读过的书,时刻提醒你自己的无知。纽约时报有篇文章 认为“反图书馆”这个词不好听,说日语里其实有一个词专门概括这个收集一大堆没读过的书的行为,叫“积读(tsundoku)”。</h3><h3><br></h3><h3>以自己读过多少本书为荣,那是一种很土的行为。“积读”能让你保持智识的谦卑,书架应该是用来摆没读过的书的,为了谦卑多花点钱没关系。</h3><h3><br></h3><h3>炎炎烈日,何以消暑?陶渊明说此时最宜“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因此再送一个知识小礼物给你,长按下图二维码,一步一步进入,可以免费听塔勒布的另一本著名的书《反脆弱》7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