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青纵考察团于7月1日,到达绥德。</h3> <h3>1943年3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驻扎在绥德,总校政治部驻西山寺。<br></h3><h3><br></h3> <h3>上午在蒲鹏馆长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 “西山寺”。</h3> <h3>西山寺原本叫天宁寺,因在西山上又叫西山寺。</h3> <h3>大家心情急切,沿着山坡往上走。</h3> <h3>比照前几年,西山寺得到了修复。寺庙正面可以看见,仍旧叫天宁寺。</h3> <h3>绥德、西山寺,这些地名常常在父辈们的谈话中提起,也是我向往已久想看一看的地方。现在看到的西山寺已被重新修整,恢复原来“天宁寺”的模样,与我心目中的西山寺不太一样了。</h3> <h3>7月1日,我们已到达绥德。上午在蒲鹏馆长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 “西山寺”。西山寺原本叫天宁寺,因在西山上又叫西山寺。这是1943年—1945年期间,抗大政治部驻扎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经过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他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经过了整风运动,一起参加大生产。白天一起工作、劳动,晚上有时还去看文工团的演出,董哲文阿姨记录“我们去大礼堂看文工团演出,文工团演的京剧“群英会”,李蒙演鲁肃,李庭荃演诸葛亮,吴因演周瑜,刘瑞峰演黄盖,顾川如只能跑龙套,拿着小旗,站在两厢,张桐则编剧。”休息日有时还一起进城买点日用品、吃点小吃,牛肉旋饼就是他们记忆中的美味,回味无穷,绥德西山寺是他们抗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3><h3>绥德、西山寺,这些地名常常在父辈们的谈话中提起,也是我向往已久想看一看的地方。现在看到的西山寺已被重新修整,恢复原来“天宁寺”的模样,与我心目中的西山寺不太一样了。我一直爬到最高处的窑洞前,想多看看,看得清楚一点,西山寺!</h3><h3>下午蒲鹏馆长请了几个绥德的党史、史志方面的老专家,给我们介绍抗大在绥德的情况。他们谈到:抗大学员到绥德,尽量不打扰百姓,不与民争房、不与民争粮。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床就在地上铺麦草,西山寺半边山上都是抗大学员的窑洞。抗大学员吃的是黑豆、小米,煮一煮加野菜。粮食少的时候甚至缝个袋袋把小米装里面,放在锅里煮煮,再把小米袋袋拿出来,下次再接着煮。这些我都没有听父亲说过,他们不以为苦!当时绥德老百姓没有医疗条件,有点病如发烧打摆子老也不好,抗大的医护人员给老百姓看病,用点药立刻病就好了。老百姓看到抗大人不侵害他们的利益,而且尽帮助他们,老百姓也热情地回报学员们了。</h3><h3>这样听着绥德人民讲抗大的事,如同是见到我们的父母在挖窑洞、煮野菜,开山种地搞大生产。前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事情,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解放后我们见到了前辈们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刚正不阿、无私无畏,他们从不讲自己的历史、艰辛、功绩,他们觉得这是应该的,这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应做到的。我的父亲在抗大学习工作了8年,使他从一个上海的普通工人转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走过的道路是我们的向往,正是我们想了解、知道、学习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