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h3><h3>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h3><h3> 在暑期这个大好时间,我们理化生组全体老师们都认真参与到读书阅读活动中去,通过阅读、反思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h3> <h3> 贾恩娣老师在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后,深有感触的说:</h3><h3>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的时候很困惑于和孩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这是一本融合了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通过分享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与经验,让我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来和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h3><h3> 这本书,让我在和孩子交流时,少了一些大声的喊叫和训斥,更多的是蹲下来和她平等对话,代来的是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是一本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必读之书!</h3> <h3> 李国利老师在阅读《课堂纪律问题应对指南》一书后,认识到:课堂纪律,严在形式,宽在精神。严在形式一——课堂纪律要有严谨的规定、适度的奖惩来维持,学生要为自已的课堂、学业承担责任。宽在精神一——教师应对课堂纪律问题要有宽松的态度,这种宽松,来自于教师对课堂、对纪律的理解。维持纪律是为了促进学习,不是为了限制学生;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是为了教育学生,面不是惩罚学生。讲台前站着的,是让学生乐意倾听的教师。讲台下坐着的,是让教师有教学冲动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总有值得师生期待的事情发生。</h3> <h3> 马海燕老师阅读的是《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在阅读的过程中,她认识到作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认为只有在与孩子谈话和教导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其实,在父母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的孩子。要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自由空间,对孩子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智力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h3><h3> </h3> <h3> 李富霞老师读的是《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以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在日本的记忆呈现给读者。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此书不变的则是白岩松老师的浪漫主义激情。作者以他惯有的风格,记叙了差旅报道采访的台前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媒体人的态度与责任。</h3> <h3> 崔宗杰老师读的是《狼图腾》,他深有体会的说这本书读到最后有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对草原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与此同时也告诉我们和谐共生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只有不打破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草原上的生物和人类才能长久的生活下去,同时我们也看到狼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为了胜利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h3><h3> 我们的一个单位,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单位里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具有狼的团队精神,最后达到合作共赢。</h3> <h3> 崔海涛老师阅读的是《资治通鉴》。他总结说一部伟大的史书不只可以帮助人们知悉过去,它就像一条深沉舒缓的大河,人们可以临河照影,把它当作了解自己的镜子,也可以以身涉河,如渔夫捕鱼一般,于其中攫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还会得到自己想都未曾想过的宝藏。而纵览它的奔流之貌,人们还能借它来推求未来。</h3> <h3> 杨艳玲老师通过阅读的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这位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大家闺秀,从小就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长相端庄,气质高雅,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同时在诗歌,散文,画画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能和倾城的美貌,令一个世纪后的人们还在为她的学识称道不已,而她过尽了颠沛流离的日子,罹患恶疾,始终未愈,51岁就悄然离去。如果岁月再给先生10年20年,中国历史上会有多少关于她的华丽诗篇。</h3> <h3> 周莲花老师读的是《红岩》。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这就是《红岩》中成岗、徐云峰、刘思扬等一个又一个革命者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一点一滴,才造就了我们革命的永久胜利。</h3> <h3> 张立新老师阅读的是《苏东坡传书评》。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工整的写了下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伟大诗人的敬仰。</h3> <h3> 段林艳老师阅读的是《幸福的尺度》。她感悟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幸福,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美好的事物。但是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就,也有人说幸福是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还是我们勤劳朴实的老农最实在,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h3><h3> 在不同的年代,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或平淡,或飘渺,尺度因此而产生。尺度是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度抑或理想度,而因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度当然也不尽相同。还是毕淑敏老师说得好:幸福的尺寸始终在我们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h3> <h3> 杜小东老师阅读的是《城南旧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城南”,那里珍藏着我们人生最初最美最难忘的记忆:童年、亲情、分离、落寞…</h3><h3> 信手翻开《城南旧事》,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含蓄淡雅的诗。书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双眼,透视着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北京城南的风光人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