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的美篇

幽兰

<h1> 儿时的追忆</h1><h3> (三)</h3><h1> 口泉街一一曾经辉煌如今落寞</h1><h3> 口泉街位于大同市城区的西南,全长1.5公里。东西一条街:上至西头电影院,下至东头大戏院。街道不宽,大约六、七米的样子。但在五、六十年代,整条街道却异常繁华、热闹非凡。同时也是当初口泉镇政府的所在地。如今早已风光不在,可口泉镇政府当初的办公大院和门头上红红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依然保持完好,清晰可见。</h3><h3></h3> <h3>五、六十年代的口泉镇政府</h3> <h3>  我们几个同学漫步在儿时曾经每天上下学必经的街道,耳边似乎又听到卖冰棍、糖葫芦的叫卖声和炒栗子锅里"叭叭"的爆咧声……那时一根冰棍3分钱,一串山楂糖葫芦也才5分钱。可在当时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很奢侈的。吃一次冰棍会回味好几天呢!现如今看着冷冷清清的大街小巷和两旁残恒断壁的建筑,不由地感慨万千……</h3> <h3>我们漫步在曾经每天上学必经的大街上</h3> <h3>大街两边的住宅已瘫塌</h3> <h3>当年的国营理发店</h3> <h3>当年的商业门市部</h3> <h3>当年的大众浴池</h3> <h3>当年的新华书店</h3> <h3>新华书店对面的照相馆</h3> <h3>当年的口泉镇派出所</h3> <h3>口泉街第三门市部</h3> <h3>当年的大戏院《东风剧院》四个字依稀可见</h3> <h3> 王慧恩和他的丈夫王义及郭秀梅同学都在她们旧院、旧家的门前照张相、留个影,作为此行也是永久的纪念。</h3> <h3>王慧恩同学儿时的家门口</h3> <h3>王慧恩和丈夫王义刚结婚时的住房</h3> <h3>郭秀梅同学婚后的住房</h3> <h3>  我们又来到了当时口泉街最为宽阔、也是最有名、最最热闹的穆桂英坡。</h3><h3> 穆桂英坡:相传宋辽交兵时,穆桂英曾率兵驻扎于九寨,经常骑马下山经过此处,并在这里饮马。后人仰慕英杰,便将此处称为穆桂英坡,以示纪念。记得小时候,这里是整条街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当逢年过节或是政府部门搞宣传,台上唱戏、表演节目,台下人头攒动,旁边是卖糖葫芦、卖瓜子、卖栗子、吹江米人的、捏泥人的;还有卖风车、拨浪鼓的;稍远处还有唱《西洋景》的;吸引着孩子们挤在一条长板凳上,小脑袋挨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地看着木偶师傅那神奇的小棒小人又踢腿、又耍刀、还唱着词……每逢春节、元宵节,这里更是热闹非凡,耍龙灯的、舞狮子的、扭秧歌的、蹬高桥的、一拨一拨的都要在这里表演一番,大街两边的台阶上挤满了人,直到夜深了,人们才逐渐地散去。</h3><h3> 穆桂英坡的对面是口泉街唯一的二层楼一一穆柯寨饭店。那在当时是口泉街一道亮丽的风景,很是体面。我每次去奶妈家路过这里都要站下看一看,但从来沒进去过。据听说里边的桌椅板凳都很讲究,用现代人的话说,是环境优雅、饭菜比较高档的饭店。如今时代变迁,人去楼空,虽然饭店门窗的玻璃全无,但二层楼依然坚实,昂头挺胸、挺立在那里,向过往的人们述说着以前的辉煌…</h3> <h3>当年的穆桂英坡唱戏的台子已经瘫塌</h3> <h3>当年亮丽的穆柯寨饭店</h3> <h3>  现在整条街道只住着十几户人家,多为老年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有的是当年的老矿工及他们的子弟。他们热爱口泉这片土地,热爱口泉街,舍不得离开这片故土。至今保持着劈柴打炭、掏灰生火做饭的原始传统习俗。有的临街人家门前种着花草,挂着七彩小旗;有小院的人家还种着瓜果蔬菜、养着花;堪比世外桃源。我们一行人在这家小院里歇了歇,还在果实累累的杏树下拍了照。</h3> <h3>留在街里的住户休闲地玩儿着扑克</h3> <h3>临街住户家门口的七彩小旗</h3> <h3>在这家堪比世外桃源的小院里留影</h3> <h3>同学和房东大姐家中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