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吸引了海外客人

先生

<h3>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h3><h3> </h3> <h3>  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h3> <h3>  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常借以与民同乐。</h3><h3> 无为为剔墨纱灯是安徽省知名的汉族传统 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h3> <h3>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h3><h3>改革开放以来,无为剔墨纱灯声名远播,近百个品种,销往海内外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有广阔的市场。</h3> <h3>  2019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无为营为了让海外华侨子女了解灿烂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的历史传承,特别安排营员们来到无为县职教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陈列、制作、体验于一体的剔墨纱灯传承班,体验剔墨纱灯的制作过程!</h3><h3><br></h3> <h3>  剔墨纱灯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朱晓钟老师是传承大师!</h3> <h3>  为了继承这门传统技艺,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办了“剔墨纱灯传承班”,朱晓钟担任任课教师,希望能够发掘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让剔墨纱灯的“灯火”一直延续下去。</h3> <h3>  小营员们对剔墨纱灯很感兴趣!</h3> <h3>  职教中心的老师先详细介绍、演示剔墨纱灯的制作流程。</h3> <h3>  然后指导同学们亲自体验剔墨纱灯制作</h3> <h3> 老师们手把手的教</h3> <h3> 看小营员们学的很认真</h3> <h3>  美国领队对精美的剔墨纱灯也赞不绝口</h3> <h3>  这是剔墨纱灯传承史展示长廊</h3> <h3> 剔墨纱灯展示厅</h3> <h3>  小营员们拿着自己制作的作业与剔墨纱灯传承大师合影留念</h3> <h3>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对这次采访也感觉很新奇,正与无为一中丁健副主任交流</h3> <h3> 他叫童有兵,是剔墨纱灯传承史的挖掘者!他所带领的剔墨纱灯传承创业团队在前不久芜湖市举办的创业大赛上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h3> <h3>  这里是剔墨纱灯展示休息大厅</h3> <h3>  县侨联副主席陈骋始终参与本次活动协调、参观、体验全过程。</h3> <h3>  他们是剔墨纱灯传承班的学生,假期服从组织方安排,来到学校参与本次活动助教工作,为了加怏小营员作业烘干速度,用电吹风吹干。</h3> <h3>  小营员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h3> <h3> 这是老师制作的样品</h3> <h3> 在相互学习中他们成了好朋友</h3> <h3>  她会自己用电吹风吹干作业了!</h3> <h3>  她们都开心的拿着自己的作业与指导老师合影留念</h3> <h3>  本次活动历时2个半小时,小营员们收获满满!结束前与指导老师们来个大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