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昆明,向阳花开

冰清玉洁

<h3>参加2019亲近母语第十三期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 新密市东大街小学 王晓丽</h3> <h3>第十三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开营!</h3> <h3>  </h3><h3> </h3><h3> 有这样一群人,热爱阅读,心向美好,无论风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千里迢迢,只为赴一场美好的阅读之约。</h3><h3> 7月21日我们一行八人到昆明参加了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为期三天会议。经受了舟车劳顿,赶到美丽的滇池湖畔——昆明兴华国际度假酒店签到处时,一枝灿烂的向日葵和一句热情的招呼,满身的疲累瞬时消散了。<br></h3><h3> 这是第十三期亲近母语全国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来自河南、安徽、湖南、宁夏、内蒙古等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余名校长、老师、阅读推广人、阅读爱好者。因为阅读,他们在美丽的滇池湖畔相聚,满怀期待和憧憬,等待着接受一场阅读课种子老师研习营的洗礼。</h3><h3> 这是我第一次来昆明,感觉特别好,干净清爽,还有灿烂的向日葵,给人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第一次参加亲近母语的阅读课种子教师研习营,特别期待分组讨论名师跟我们“磨课”。</h3> <h3>7月22日上午8点半,研习营在点灯人刘银、王艳军、陈慧老师的讲述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湖南长沙松雅湖小学教育集团松雅湖第二小学的副校长刘银老师说:我不是最好的,而是让最好的选择了我,遇见名师工作室,遇见亲近母语,遇见儿童阅读,自己在亲近母语的课程用书中,学习了儿童阅读的理论,了解了推广阅读的操作方法,人生的拐角,遇见阅读,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遇见阅读,感受美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说:儿童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根基。转身,因为遇见阅读,阅读,实现华丽转身,到那时,你、我、她都在丛中笑!</h3> <h3>强大的导师团队</h3> <h3>接下来徐世赟老师的讲座《亲近母语教育理念和课内外母语课程整合》中,告诉我们:儿童的阶段不是成人的预备阶段,而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生命状态,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孕育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完整、开放的自我精神;每一个健康的儿童都有一颗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母语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母语学习环境,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而教师是课程的重要构建者,母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一定要和儿童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对接。满足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儿童的语言发展一定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言语实践。我们应该以儿童为本位,以阅读为核心,重视文学教育,以言语实践和更丰富的母语实践为路径,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师生共同完成500万字的高品质的阅读,包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和适合儿童的文学和人文。自主阅读1000万字,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口语表达方面,通过书面语的锻炼和日常用语的有机交融,使得儿童具备较强的聆听和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准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伙伴沟通并进行一般的社会交往。在书面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通过阅读,使得儿童具备较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能真实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思想。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全面提升阅读素养和母语素养的同时,通过母语学习和文字教育,养育心性,发展情感,启发智慧,成就人格。在感性的层面,培养儿童的感受力、共情力和审美能力,能与自然、社会相感通,增强社会融入;在理性的层面,培养儿童的思维力与理解力,提升思维品质,从而养成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培养文化认同(激发儿童对母语的兴趣和热爱,感受母语蕴含的价值观、审美意趣和思维方式,认同中国文化,体认中华文化传统,尊重并学习世界多元的文化,培育具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让儿童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分享者和讨论者。</h3> <h3>张建军老师则从《统编教材如何精简(思路+典型案例)》讲座向大家说明了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新思维。2019年秋季,全国将统一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关注点是否应该聚焦于教材教学的顺利实施,妄谈非教材教学是否显得不合时宜?读书为本,读书为要,温儒敏老师说:“因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质也不可能真正提上去。没有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就是半截子的。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翻开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所呈现出的“三位一体”的编写思路----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是篇精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则是一篇略读课文,资料袋、语文园地之日积月累、课后练习、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便属于课外阅读。因此,在教材中,课外阅读元素无处不在。所以,今天谈诵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非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不是脱离教材的自说自话,而是落实教材“读书为本”的编写理念、“三位一体”的编写意图的责任自觉和使命担当。但是,课外阅读融入课程的实施却遭遇到了现实尴尬:在国家课程计划必须严格执行的前提下,课外阅读教学的时间从哪里来?是从非教学时间挤一点,还是从地方课时、校本课时中拿一点?还是从语文课时中分一点?统编教材“读书为本”的编写理念、“三位一体”的编写意图决定了课外阅读应当融入语文课程,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实施的主要路径在语文课时。因此,教材教学必须要体现“精简”的意识和追求。</h3><h3>那么什么是“精简”呢?从教学语境来说,“精简”是教学行为方式,也是教学行为目标,将意味着----教学价值更鲜明,教学目标更通透,教学内容更聚焦,教学手段更便捷,教学方法更效率,教学效果更突出。统编教材背景下,“精简”作为教材教学的新思维,不仅仅是为了给课外阅读留时间和空间,更是为了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优良生态。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常规的单元教学计划(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等)至少需要7课时。那么,对于精读课文,我们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呢?---应该是从助读系统中理解、思考编者意图,努力做到单元重点目标、学段常规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的衔接与融合,强调一课一得。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我们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应该这样定位:1、做好分解学汉字:识字与写字。2.结合“要素”促对话:圈画:新鲜感的词句(一课一得),朗读,想象与感悟: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阅读核心问题引领、文本语言理解递进、多元学习方式呼应),3.基于阅读做拓展:延伸阅读吴然作品。就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朗读课文。可以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一二:1.导。2.查。①认读识写;②朗读指导;③随文解惑(陌生感的名词);板块三:3.画①你不理解的词语;②你喜欢的词句。板块四:4.聊。①随文解词;②喜欢的词句谈理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课前预习:边读边想象,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板块一:1.测评:巩固汉字书写;版块二:2.对话:你觉得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读句段,聊想象,谈感受,学关键字词);板块三:3.拓展阅读。</h3><h3>针对于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这样定位:从助读系统中理解、思考编者意图,努力创设指向方法迁移、运用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强调一课一用。</h3> <h3>讲座完毕,该到我们分组磨课的时间啦!导师出示了任务单: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我们组领到中级版的任务:三上第一单元“指向语文要素的任务型单元整体设计”中“任务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是。(1)识字写字检测2,(2)语文1教学:教师指导下围绕新鲜感词句,讨论核心问题:这是个怎样的小学?(3)圈画课文2、3新鲜感词句+识字写字教学3,理解语文要素,感悟文本艺术。任务一领到,大家便开始商量着分头行动,一个大组再给分成几个小组,五十分钟,个各负责一小块,最后大家往一起一拼接,再整体商量,一节任务指导课就这样ok了,50分钟后,各组交流分享,真的很佩服老师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平时这样的课型换我还真不知道怎样去设计,但通过磨课,我对这种课型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能够设计出一堂基本的课来,我想,对我来说,这便是最大的收获吧。</h3><h3>领到任务单,大家积极行动,时间有限,只有短短的50分钟呀😊</h3> <h3>接着,由徐世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微讲座--《统整课内外的主题阅读教学范式》,徐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一、简述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二、简述统整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三、统整课内外的主题阅读教学的操作模式及范式。主题阅读教学,主要实施1+x的模式,即每讲一篇(主要是精读课文)就附加若干篇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可以在课内安排那些相关的作品,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同时,不只是读散篇作品,还要涉及“整本书阅读”。单篇精读要求学生要有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文本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要练习默读、跳读、浏览等阅</h3> <h3>7月23日早上,由徐惠斌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课程模式。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是以儿童为本位,以经典的儿童文学整本书和经典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整本书为载体,以师生共读为基础,以班级读书会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讨论、阅读分享、阅读探究为教学方式进行的。</h3> <h3>下午,我们的研习实操作业为:小组合作,设计《小鹿班比学习单》。提示:可以从整本书教学内容五个维度出发,分章节推进,或者整体设计。要求:先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再呈现学习单设计。</h3> <h3>7月24日上午,我们便早早来到会场,就是为了一睹薛瑞萍老师老师的芳容。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小学部语文老师,她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高品味的阅读,领衔主编《日有所诵》,著有《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薛瑞萍母语课堂等书。在此之前,我曾读过薛瑞萍老师的书--《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完后,很多的个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有了解决的方法。 在今天的讲座上,已经快要退休的薛老师讲起课来是那样的青春活力。她说,一个小学老师,尤其是女老师,一定要永远充满活力,将活力带进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一定会让孩子喜欢,是啊,孩子只有喜欢了自己的课堂,我们也才有职业幸福感呀!她强调,什么是适合儿童的经典?(1)形象、(2)韵律、(3)反复。而诵读是一件家常事,是有生命的,日有所诵,主要是让孩子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三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飞鸟集》,这是训练孩子们学习比喻句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有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才有资格站上讲台。</h3> <h3>下午,小安老师带领孩子和学员们一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教学过程中,小安老师又引导孩子关注古诗的平仄和谐,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动心情,带给大家一次浸润式诵读体验。</h3> <h3>结营 </h3><h3>你从哪里来,终将回到哪里去。三天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重温一下徐世赟老师最后结营的话:我们坐在这里坐得满足坐得充盈,做得像那一只向日葵一样灿烂。感谢森蓝文化细心周到的协助和服务,感谢我们的班长以及所有台前幕后的伙伴们,还要感谢我们自己。也许,今晚或许明天我们都会回到出发的地方,这束向日葵,你可能带不走了,但你不是已经带上了吗?他在你的心里正悄悄的、静静的盛开,开的金灿灿的。这束向日葵阳光明亮,而且她绽放的不仅是阅读的光亮,还有对梦想对教育对生活的热爱。请把她带回去,带到课堂里,带给孩子,带给我们每一天的日子里,因此我们的日子也就金灿灿的了。森蓝文化用向日葵欢迎我们,在我们临走时,又用一捧温暖的相思梅欢送我们,谢谢他们的用心,我们捧着相思梅,我们会想念的敬爱的老师们……</h3><h3><br></h3> <h3>研习营小花序</h3> <h3>一支向阳花相迎,</h3><h3>一捧相思梅相送,</h3><h3>自性光明的点灯人,</h3><h3>去吧,谱写自己的阅读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