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临床上以二期愈合为多。</p><p> 一期愈合是指骨折复位固定后,骨折断端可通过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重建直接发生连接,X线片上无明显外骨痂形成,而骨折线逐渐消失。其特征为愈合过程中无骨皮质吸收,坏死骨再被吸收的同时由新的骨板取代,从而达到皮质骨间的直接连接。</p><p> 二期愈合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可分为3个相互交织演进的阶段。</p><p> 1、肉芽组织修复期——受伤数日内,骨折周围出现血肿、肉芽组织形成、纤维性骨痂出现、骨样骨痂连接。骨痂由内骨痂、外骨痂、腔内骨痂和断端的环状骨痂组成。此时X线无法显示,仅可见局部和周围软组织肿胀、模糊;MRI可提供水肿和出血等较多信息。<br> 2、骨痂形成期——骨折1~2周开始,骨样骨痂内矿物质沉积,形成排列不规则的新生原始骨质即原发骨痂,骨痂桥形成的早晚是骨折愈合快慢的重要标志,随着原发骨痂的增多,骨折端端不在活动,达到临床愈合期一般需要3周左右,此时X线上可见骨折线模糊,周围有骨膜反应和不规则的斑片状新生骨痂。<br> 3、骨折愈合期——骨折3个月后,原发骨痂缩小,骨小梁增加并通过断端,局部髓腔闭塞,周围大量骨痂包绕。X线上骨折线消失。<br> 4、骨痂塑型期——骨痂内紊乱的骨小梁重新排列,多余的骨痂被吸收,恢复原来骨的状态。在儿童需要1~2年。在成人需要2~4年或更长的时间。</p> <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h5>A、B:胫骨骨折当日骨折线锐利;C、D:胫骨骨折1个月,可见少量骨痂形成;E、F:胫腓骨骨折2个月,骨痴形成明显增多,骨折线模糊;<br>G、H:胫骨骨折3个月,骨性愈合期,骨折线消失,髓腔闭塞</h5></div> <p>延缓愈合和不愈合</p><p>超过一般愈合时间(约3~4个月)而不愈合者称为延迟愈合,半年以上,断端仍有异常活动,或骨折线增宽、骨折断端圆钝硬化无骨痂者称为不愈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