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塔下真有白娘子吗? 文/黄琼

Joan

<h3> 一、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h3><h3> </h3><h3> 儿子上初中了,压力陡增。貌似很久没有出游了,怕他憋坏了,暑假准备挤出几天出门转转。儿子听后,兴奋地说:“好啊好啊,带上奶奶一起去吧。”</h3><h3> 儿子和奶奶分开已有七年了,仍念念不忘。六岁前,一直是奶奶帮忙带的。四位老人中,和奶奶的感情也最深。“</h3><h3> </h3><h3> “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h3><h3> 四位老人如今也只剩下两位。孝心不能等,难得他有这份心意,这是一定要保护支持的。</h3><h3> 打电话告知奶奶,她先是推辞了一番,听说是孙子的主意,又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与自豪,笑得合不拢嘴,欣然同意。</h3><h3><br></h3><h3>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h3> <h3>  二、雷峰塔下真有白娘子吗?</h3><h3><br></h3><h3> 扶老携幼的旅行,注定与风花雪月无关。</h3><h3><br></h3><h3> 老的一路走,一路晕(车); 小的一路行,一路叫(热),见到冷饮店就两眼放光。三代出行,机会不多。老少安好,我亦心安。</h3><h3><br></h3><h3> 时间紧张,争分夺秒。</h3><h3><br></h3><h3> 第一天游西湖、G20峰会体验馆。</h3><h3> 回到宾馆,婆婆和儿子说起了雷锋塔的故事: 断桥相会、白蛇现形、峨眉盗草、水漫金山、雷峰塔镇妖……</h3><h3> </h3><h3> 婆婆不识字,典型的农家妇女。心直口快、手脚麻利。年轻时,农闲喜欢听广播评书。后来条件好了,又开始看电视追剧。《一代皇后大玉儿》、《甄嬛传》、《新白娘子传奇》……一部接一部,集集不落。原以为她没文化,只是外行看热闹,谁知她说起故事情节来还一套一套的。</h3><h3> </h3><h3> 蓦然反应过来: 她是在暗示我,为今天没去雷锋塔而感到到遗憾呢。</h3><h3> </h3><h3> 我没吭声。说实话,我一贯不喜欢游古庙、塔寺之类。也许是从小散漫惯了、率性而为,缺少恭敬、虔诚之心。更主要的是害怕庙堂里那种霉腐、阴森之气,个个噤若寒蝉,压抑、沉闷。</h3> <h3> 她越说越起劲,把白蛇精说得活灵活现的,我忍不住打岔:“ 你还真信啊,这些都是假的。”</h3><h3> 婆婆急得手指直点,“真的唉,你不晓得,多少人都这么讲。蛇大嘛,年数多了,所以成了精。你青阳的大舅爹当年在山上找柴,就……”</h3><h3><br></h3><h3> 又来了,可别误导了小儿的三观,我赶紧打断她:“ 哪有什么蛇精,这都是文化人编的故事,骗你们这些没文化的。”</h3><h3><br></h3><h3> 白蛇修炼成精,得道成仙,婆婆深信不疑,我的话根本入不了她的心,她向某人求证,本以为某人会主持正义,哪知他不按常规出牌,嬉皮笑脸地说:“ 就是,你们这些文化人啊,的确太坏了,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嘛要骗纯良的劳动人民呢?”</h3><h3> </h3><h3> 这是某人惯用的伎俩~和稀泥,混淆视听。</h3><h3> </h3><h3> 哭笑不得,此题无解。</h3><h3><br></h3><h3> 婆婆回房间后,某人见我不悦,讪笑说:“既然知道她没文化,你这个文化人干嘛还要和没文化的较真呢?雷峰塔下压着白蛇精变成的白娘子,是老人家心中神圣的认知,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干嘛要破坏她这种美好的理想呢?</h3><h3> 就如每个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慈善可亲、会派送礼物的圣诞老人。你能忍心说他是假的吗?"</h3><h3> </h3><h3> 好吧,不要太理性,留一半清醒,留一半糊涂。</h3><h3>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h3><h3> </h3><h3> </h3><h3> 明天,雷峰塔走起,去找白娘子。</h3> <h3> 三、“香汗”与“臭汗”</h3><h3> </h3><h3>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生活也随时会让我们遍体鳞伤。</h3><h3> </h3><h3> 走、走、走,去宋城,暂且抛却滚滚红尘,穿越到大宋,倾听悠远熟悉的回音。</h3><h3> </h3><h3> 景区入口处,一根巨大的锥形石柱直插云霄,赫然入目,上书八个醒目的大字: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h3><h3> 这是宋城的广告语,不知是哪位高人的智慧。言简意赅,意蕴无穷。概括了宋城之魂。</h3> <h3> 城内店铺林立、游客众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飘过一些青年男女,身着各式各色古装,衣袂翩飞,飘飘欲仙。恍惚间,真让人觉得置身于鼎盛的大宋~汴京街头。</h3><h3> </h3><h3> 加之蜿蜒的宋河横贯东西,河面上系着大红绸带的乌篷船来回穿梭,古朴的城楼、石拱桥……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h3><h3><br></h3><h3> 开始我误以为穿古装的人是商家请来的群演。后来才得知,他们也是普通游客。因为商家有这样的规定:穿古装进城,毋需买票。</h3><h3> 这个创意细思极妙,既为景区增添了气氛,以假乱真,虚实相生,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气。且满足了这些古装爱好者的走秀心愿。此情此景下,穿得理直气壮又不显突兀。禁不住为精明的商家开口叫绝。</h3> <h3> 逛累了,一家人在小广场的阴凉处休息。</h3><h3> 广场上锣鼓喧天,正在上演着“抬花轿”的大戏。一顶仿古的大红花轿,四个轿夫抬着,其间还大幅度地晃几下,名曰 “颠轿”,坐轿人笑作一团。前头三四个吹鼓手,铜锣、铙钹、唢呐……敲得敲、撞得撞、吹得吹。</h3><h3> 落轿,掀开轿帘,众轿夫大喊一声“送入洞房”,声如洪钟,游戏结束。约30米一圈,收费30元。</h3><h3> 七八个黝黑的壮汉,穿着喜庆的大红中式服装,脖子上搭着一条已被汗水腌渍过一遍又一遍的毛巾。</h3><h3> </h3><h3> 俗话说:大姑娘上轿,头一回。</h3><h3><br></h3><h3> 坐花轿的,大多是一些年轻的女子,嘻嘻哈哈,逗乐打趣,图一个热闹。有的还把轿子里的红盖头顶在头上,像模像样,引得众人一阵哄笑。</h3> <h3>  路人甲撇着嘴说:坐这个有什么意思?一圈30米不到,也太贵了。</h3><h3> </h3><h3> </h3><h3> 贵不贵?值不值?坐轿的人说了算。烈日当空,黑大汉们热情高涨,臭汗如雨。大姑娘、小媳妇们,也是满脸通红、香汗淋漓。</h3><h3> </h3><h3> “臭汗”满足了“香汗”的好奇,重温了古老的仪式,让她们回去后多了新鲜的谈资及难忘的体验。“香汗”呢? 则喂饱了“臭汗”的腰包,劳动创造价值,迎接他们的将是妻儿老小热辣辣的目光。</h3><h3> </h3><h3> “香汗”与“臭汗”各得其所、各有所乐。</h3><h3> </h3><h3> 大文豪鲁迅肯定不会料到,有朝一日他笔下的“香汗”与“臭汗”能和谐地统一成一幅如此美好的画面。</h3> <h3> 作家毕淑敏说过: 旅行最美妙之处,在于它不断地轻声提醒我们,这个星球如此美好,而你知之甚少。 </h3><h3> </h3><h3> 如果你有钱、有闲,你可以行走1000公里 ; 如果你没钱或没闲,走十公里亦可。沉溺其间,偶有所得,足矣。</h3><h3> </h3><h3> (写于7、25日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