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感今怀昔八百石印”。这是自我学习篆刻三年后的第八百方印章。八百方印章中约有七百方的文字是成语。成语是按词典上的顺序排列每字一个刻来,刻到第八百方时,正是“感今怀昔”语,故刊此印,聊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古为今用”。印章用字大多以小篆为主,或白文或朱文。偶尔也用大篆,学习古玺刀法,感觉更有韵味。</p> <h3>“闭帚自珍”。这是这方印章的内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虽然物件不是很好但自己却很珍惜。就像我刻的这些印章,虽然算不上精品,甚至在一些行家眼里不过是练手的水平,但因为是自己的心血功夫,一刀一刀铿铿锵锵的心手并用的劳动成果,所以自感珍贵。</h3> <h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诗三百首中二十九首五绝诗中的最后一首《哥舒翰》。我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将二十九首五绝刻成了九十八枚印章,共五百八十字,全都用的是巴林鸡血石,一般都一个章是一平方厘米左右,在上面刻五个字的一句诗,多用朱文刻制,字很小,需小心翼翼地刻,一走神就可能把笔划刻断了。所以篆刻是很细的活。</h3> <p class="ql-block">“必躬必亲”。这也是个成语。这是第五十方成语印。我想一边篆刻,一边学习成语,既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还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力,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堆带着文字的石头,是不是我这个退休老人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p> <p class="ql-block">“弊衣箪食”。意思是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糙的饭菜。古代的文人雅士,特别是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之辈,他们的生活大致应该是这种状态。像苏轼被贬官流放多次,恐怕连这种生活都不如。但因为他们不因生活困顿而自弃,不因命运不济而沮丧,在困境中创作了辉煌的诗文,照耀古今。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起他们来怎样?却又为何产生不了苏轼、陶渊明等文人巨匠?</p> <h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二十个字刻在一方2.5X2.5的鸡血石上。因印面小字数多,字的笔划又多少不一,所以在印面文字排列上很费了一番功夫。</h3> <h3>“冬暖印舍主人”。给自己的小书房起个名字叫“冬暖印舍”,自己就是这个小屋的主人。从字音上听还有点与“西冷印社”相对应的意思,其实不敢也不能。“西冷印社”是篆刻家们的殿堂,是像我这初学篆刻者的追求目标。所以叫“冬暖印舍”,是因冬天的时候在暖融融的小屋里刻印时偶思所得。</h3> <h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此方印的语句出自《道德经》。从开始治印便从《道德经》上找警句,大约总共刻了五十方。像这方印印面文字用的是大篆体,刻的是朱文白文相间,自认为很有特色。在出版的诸多印谱中很少在一方印上朱白文并用的。</h3> <h3>“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游泳词名句。刚开始刻印时,因不掌握刀法,对篆字也不认识,刻起来很费劲。一方印从找字开始到设计印面到刻制完成,得半天时间。因嫌传统的用纸往印面上印反字麻烦,从一开始我就直接往印石上写反字。经过一年多的磨练,现在刻一方印从找字、设计印面、打磨印石、往印石上写反字到一刀一刀刻制完成,四字朱文约需一个小时,而白文半小时就够了。刀法冲切并用,印面刮磨齐上,印边又敲又打,当一方古朴雅致的印章呈现在眼前,看到印在宣纸上红白相间的文字时,自己真的感受到了金石人生的快乐。</h3> <p class="ql-block">在国庆节之日,刻了这方带国旗的印章,以这个方式向祖国表达热爱和致敬。</p> <p class="ql-block">中秋节则用这个印章向亲朋们问候,以表达思念之情。许多朋友虽多年不见,但始终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勿忘国耻。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防止华夏屈辱的历史重演而坚持奋斗,不懈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七月一日,刻了这两方印章,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坎坷历尽沧桑,牢记使命初心不忘,风云变幻从容自如,人民江山万代更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