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的洋游客(长城摄影第六篇)

行摄天下影友俱乐部

<p>&nbsp;&nbsp;&nbsp;&nbsp;&nbsp; 已经是第二次来金山岭长城了,上次天气不好,这次又是灰蒙蒙,从拍照角度看不免有些失望,但遇到一拨欧洲游客,与他们同行也增加了一些兴趣。<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歌曲:我爱我的祖国--<br></p> &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地处京、津、辽、蒙四省市交汇点,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承德避暑山庄90公里,木兰围场200公里,是京北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 <br>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洋游客的一部分,还没登上长城就累成这个样子了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金山岭长城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山岭-司马台长城”被2010年第11期《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秋色的第七名。 <p>&nbsp;&nbsp;&nbsp;&nbsp;&nbsp; 做了好汉真幸福,看看她们脸上充满了成就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的长城构筑复杂,敌楼密布,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登上峰顶倾心感受古长城的壮美与雄浑,便可体会一个民族的伟大与豪迈。<br><br>&nbsp; <br></p> &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香;盛夏万木葱笼,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实在令人叫绝。 &nbsp;&nbsp;&nbsp;&nbsp; 洋女人也喜欢中国的小帅哥:“小帅哥,陪俺一起登长城呀,男女搭配爬山不累”。<br> &nbsp;&nbsp;&nbsp;&nbsp; 洋女人也喜欢中国的小帅哥:“小帅哥,陪俺一起登长城呀,男女搭配爬山不累”。<br> &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据文物专家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这一带修筑长城和设置关塞。但那时的长城低矮、单薄,多为土石所筑。真正大规模、高标准修筑长城,还是在明代。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立即派大将徐达等人修筑居庸关、古北口、西峰口等处的城关,并派重兵驻守。朱棣称帝后,于1421年把明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北京的防务更为重要。于是大规模修筑长城,特别是把首都北京北面从居庸关到山海关这段一千多里的长城修得高大坚固。 <p>&nbsp;&nbsp;&nbsp;&nbsp; 洋小伙不讲究了,在顶峰上高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俺已成为一好男”。</p><p>&nbsp;&nbsp;&nbsp;&nbsp;&nbsp; 极目远眺,东面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隐隐约约耸立在重重青山之间;西面卧虎岭,象一只庞然大虎,威风凛凛的守卫在北京的北大门——古北口,南面波光粼粼的密云水库,宛如一块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北面山涛云海,如催风涌浪滚滚流向天际。再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构成一幅壮丽的北国风景画。<br>&nbsp;&nbsp;&nbsp;&nbsp;&nbsp; <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戚继光到任以后,首先巡视塞上长城,他发现,原有长城低矮单薄,不少地方已经倾颓,不能发挥其防御敌军的作用。于是,戚继光请求朝廷同意,在蓟、辽、保总督谭纶的大力支持下,对蓟镇所管辖的一千二百多里长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另一方面,又在全线新修筑了1300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作为边防军驻守的堡垒。在戚继光任职的16年间,就圆满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br>&nbsp;&nbsp; <br> &nbsp;&nbsp;&nbsp;&nbsp; 啊,好帅的洋小伙,你们都是好汉。 &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按照戚继光提出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下相间,突兀参差,尉为壮观。城墙顶部的马道,根据需要,宽窄不等,平均约为5米左右,均用双层大方块青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每遇到大小陡坡,便用砖砌成梯行台阶,便于上下通,不致于滑倒。这种马道建筑,在万里长城上是难得一见的。马道每隔二三米远,便设一条砖砌排水道,防止雨水冲刷或侵蚀墙体。<br> &nbsp;&nbsp;&nbsp;&nbsp;&nbsp; 排水道靠外侧一端,修一个镭石孔,守城士兵可以从镭石孔施放镭石,打击敌人。 &nbsp;&nbsp;&nbsp;&nbsp;&nbsp; 城墙上有数以万计的带文字的城砖。文字砖上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年代和部队番号,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万历六年振虏骑兵营造”、“万历七年德州营造”等字样。也有少量万历十二年、万历二十二年的文字砖。<br>&nbsp;&nbsp;&nbsp;&nbsp;&nbsp;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的文字砖<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些文物可以佐证:金山岭长城确系戚继光主持修筑的,动用了从山东、宁夏、河北、北京、江西等各地调来的各路军,各兵种,并有统一的标准,明确的分工,严格的质量检查,同时得到地方官吏的大力支援。也可以佐证,继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以后的数十年历,明王朝不断派兵遣将加以修缮。 &nbsp;&nbsp; 这个老太太亚裔血统,不会说汉语。她在用英语高喊:不要丢下俺,俺也要做好汉。 <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山岭长城虽加以整修,但游人还是较少涉足。由于没有太艰难的地段,是徒步走长城的好地方、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早晚景色最为壮丽,夏、秋季雨后云雾和彩虹,成为金山岭的一大景观。5-10月份为最佳拍摄时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拍摄于2019年8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