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美长春七月天,</h3><h3> 最暖研修培训情;</h3><h3> 这是一场不忘初心的美丽遇见,</h3><h3> 更是一段寻找自我的追梦旅程!</h3> <h3> 盛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一群追梦人携着五彩斑斓的憧憬继续前行。7月26日的培训,我们迎来了邓涛博士。他是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邓涛博士高屋建瓴,为我们拨开了教学低效这朵浮云。</h3> <h3> 邓博士先给我们分析了如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即低效教学。所谓低效教学,就是教学方法欠佳,费时,耗力,教师苦,学生累。而造成低效最主要的原因是碎片化,包括碎片化教学、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知识、碎片化思维。</h3> <h3> 那么这种碎片化的教学该如何改进呢?邓博士提出了“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学方法。所谓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就是先引导学生弄明白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到整个单元,最后再到每一课时。让孩子先了解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在渐进的、多元的教学中,看到事物与学科的大致面貌,从而点燃他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让学生的知识能够系统化。</h3> <h3> 造成低效教学的原因还有被动化(即学生被动的接受)和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存在缺陷(即缺乏系统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思考能力)。</h3><h3> 邓博士结合实际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分析了在课堂教学中低效教学的现象,及改进低效课堂的成功案例。</h3> <h3> 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如何更好解决课堂低效”的问题,邓涛博士除了从理论层面给出具体的答案之外,还给出了具体的招数:魏书生的知识树法,诺瓦克的概念图法以及博赞的思维导图学习法。邓涛博士认为知识树法和概念图法注重整理知识,而思维导图则注重训练思维。因此,他认为思维导图更加适应解决课堂低效的实际问题。</h3> <h3> 聆听名家讲座,就是不断寻找、认识自我,汲取名家智慧,就是不断丰富、提升自我……半天的培训,老师们沉浸当中,沉醉其中,不仅深刻地领悟了思维导图应用之道,更激发了我们更深层的教学热情和灵感……</h3> <h3> 学习,永无止境;</h3><h3> 追梦,绝不停息;</h3><h3> 教学改进,我们一直在路上!</h3><h3>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效教学,我们将一直攀登!</h3> <h3>编辑 黄锦虹 陈 央 王君芳 麻霞霞</h3><h3> </h3><h3>审核 王春丽 李 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