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b style="">题外话</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 </b></font>我对希腊的向往,要从小学算起。我的外交官哥哥从朋友处弄来一套《希腊神话全集》,我看后对雅典娜、宙斯、阿喀琉斯等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h3><h1><font color="#010101"></font></h1><h3> 后来,我又读了《伊索寓言》、《太阳和风》,阅后留下了一个问号:同样是神话,同样写英雄人物,中国神话里的主人公往往都极具英雄色彩,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而个人品行和道德修养又特别好;而希腊神话不同,平常人有的缺点,他们都有,有的甚至更严重,像爱虚荣、贪婪、好色、记恨、冷酷无情、狡诈多疑、嫉妒成性、背信弃义、不负责任等等,一样不少。但希腊神话给人的印象似乎更真实,更可爱,我更喜欢!</h3><h3> 到了中学,数学老师讲“勾股定理”;物理老师讲“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语文老师讲“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 等等,感觉希腊诸神似有拯救整个地球的能力与魄力……</h3><h3> 直到不久前,看到网上有一个段子很火,说的是钢琴五线谱音阶,居然也是古希腊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数学原理和相对论推算出来的。说一组音阶定为七个音符,从七个音符中精确地算出有两个必须是半音,这样可使七音符完美演绎出14种,不是21种,乃至更多的音调来……</h3><h3> 太厉害了!我因此对希腊之行又多了一份期待。</h3><h3><br></h3><h3><br></h3> <h3>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是一段飘动的神话。这里曾是整个西方世界思考的中心:西方哲学、民主政治、奥林匹克、《伊利亚特》、《荷马史诗》,每一个名词都牵动着人类的灵魂深处。</h3><h3> 今天,我抱着敬畏之心走进了雅典,先游雅典卫城。</h3><h3> </h3> <h3></h3><h3>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h3><h3> 雅典卫城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130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一座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h3><h3> 今天的卫城,只有破损的山门、两大剧场的遗迹和三大神庙的残骸,但穿行其间,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繁荣与盛况。</h3> <h3> 【卫城山门】</h3><h3> 从大门进入,最先看见的肯定是山门。</h3><h3> 山门,也称布雷之门,正面高18米,侧面高13米。</h3><h3> 山门两侧原来是有宫殿的,如今仅仅只有门柱子幸存。</h3><h3><br></h3><h3> </h3> <h3> 【帕特农神庙 ]</h3><h3> 卫城的最高点是帕特农神庙。这是卫城上当之无愧的最负盛名的建筑,是全雅典、乃至全世界仰望的古希腊文明的地标。</h3><h3> </h3> <h3> 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被剥蚀,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依旧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h3> <h3> 听导游说,神庙原本还有一尊高12米、全部以黄金和象牙打造而成的雅典娜巨型雕像,但在被土耳其人掠夺并转移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就不知去向了。土耳其人更是在占领雅典之后把神庙改为清真寺,战时用来储存军火弹药。在威尼斯人的进攻中,迫击炮弹几乎将整座神庙夷为废墟。</h3> <h3> 昔日的壮观华美统统不见了,如今满眼断壁残垣,四周布满了脚手架。据说如此现状,已有十多年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h3> <h3> 【伊瑞克提翁神殿】</h3><h3> 这是雅典卫城最漂亮、也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以希腊神话英雄国王的名字命名的。</h3> <h3> 据说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建筑师曾因为少女柱纤细的脖颈无法承担神庙的重量而伤透脑筋,最终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又在头顶加上花篮,浑然天成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h3><h3> 六位女神,左三位抬左脚,右三位抬右脚,带着仙气飘逸地走来,使整幅巨雕更为沉稳、流畅。</h3><h3> </h3> <h3> 去希腊之前,我在马蜂窝上看过不少游记,都说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女神列柱结构虽完美,但不是真迹,而是复制品。要看真品,还得去新卫城博物馆或伦敦的大英博物馆。</h3><h3> 我很费解:既然希腊有自己的博物馆,为什么如此经典的作品还要放到大英博物馆呢?这老牌帝国究竟看中了什么?</h3> <h3>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西侧,有一棵橄榄树,传说曾是雅典娜跟波塞冬相争雅典保护神的时候,为雅典人民种下的橄榄枝,现已长成了橄榄树。</h3> <h3> 【阿迪库斯露天剧场】</h3><h3> 位于卫城入口南侧的阿迪库斯露天剧场,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大帝时代的哲学家提比略•克劳迪斯•阿提克斯•希律王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也是同时期最杰出的建筑物之一。</h3> <h3> 三层楼高的建筑外观,共有32排座位,可容纳6000多名观众。半圆型的露天剧场,直径38公尺,在场内任何一个点,都能清楚地听到舞台上的表演声音。可见,希腊人有多么聪明,那么早就已经把科技声学应用到了建筑上!</h3><h3><br></h3> <h3> 【卫城上的观景平台】</h3><h3> 在卫城的最北边,有一个观景平台。走近观景平台,抬头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中舞动的希腊国旗。国旗上蓝白条相间的9个横条象征希腊1821年独立战争时的九个音阶——不自由,毋宁死。</h3><h3> 故事是这样的:二战时期德军占领雅典后,在此升起了纳粹旗。雅典两个小青年见状后,勇敢地上前扯下纳粹旗,换上了自己国家的旗帜。此举深受希腊人感动,视两个小青年为英雄。</h3><h3> 现在,每年国庆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h3> <h3> 站上卫城观景平台,可以远眺海拔273米利卡维托斯山,那是雅典最高的地标。用镜头放大,可以看到山头白色的教堂和钟楼,据说那里有山城最美的日落景色。</h3> <h3> 观景台上人很多,我们挤出人群躲到一旁。</h3><h3> 放眼远望,不是一览众山小,而是满城尽是黄金屋!</h3><h3> </h3><h3> </h3> <h3> 山脚下,是希腊子民们常年累月生活的地方!</h3> <h3>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一书中说:“文明,不单是指它的诞生和存在,还有整个过程,包括消逝,因为它是历史中一丝别有韵味的尘埃。”</h3><h3> 而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雅典卫城在经过了悠久岁月,到现在仍然没有失去它的价值,所以更值得我们赞美!</h3> <h3> 与我一样有此感慨的还有不少老外。</h3> <h3> 眼看集合的时间到了,可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来得及细看。我连奔带跑地朝着集合点大门出口处冲去!</h3> <h3> 就在转身往回走的瞬间,我被这一幕吓坏了!人潮涌动啊……</h3><h3> </h3><h3><br></h3> <h3> 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这场面,恰如其分,一点不为过!</h3><h3><br></h3><h3><br></h3> <h3> 原来,旅游景点上人满为患并非中国人的专利!</h3><h3> 我由此明白了,希腊政府为什么要将开发旅游作为国策之一的良苦用心。</h3> <h3> 年轻的导游告诉我,游览雅典卫城,必须赶早,否则,整个卫城全是人!很难细细品味。<br></h3><h3> 看来,导游年纪虽轻,经验还挺丰富的。</h3> <h3> 正值中午,仍有大批游客如潮水般往里涌去。</h3> <h3> 凭借着当年战天斗地时练就的身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至高点,抢拍下了这几照片。</h3><h3> 这必须要得瑟一下!不为什么,纯属职业习惯使然。</h3><h3><br></h3> <h3> 离开卫城,我们直接去浏览新卫城博物馆。</h3><h3> </h3> <h3> [ 新卫城博物馆 ]</h3><h3> 新卫城博物馆就坐落在卫城山下,占地2.5万平方米,是一个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新型建筑。</h3><h3> 这是一个专门收藏从卫城遗址中发掘的宝贵文物的考古博物馆。博物馆的底层架空在雅典卫城的考古挖掘现场之上,玻璃步道下就是古罗马浴场遗址。</h3><h3> 之所以要挖地所建,据说是不想让建筑高度高于卫城之上。</h3><h3><br></h3> <h3> 新卫城博物馆比较有趣的地方是,进馆之前,先让游客隔着玻璃看步道下面那些当年发掘现场所用的手工艺品。</h3><h3> 这些手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h3><h3> <br></h3> <h3> 我用“有趣”两字来形容这个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实在是小瞧了这个建筑,所以,这里要作个补充说明:</h3><h3> 这个杰作的设计者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与雅典当地的建筑师助理MiChaelPhotiadis共同所为。</h3><h3> 这座采用混凝土、大理石、玻璃和钢等传统建筑材料并融合复杂的现代技术来展现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文物,是个旷世之作。</h3><h3> 参观者可以进入到展廊中,也可以在博物馆参观路线中透过其玻璃地板进行观察。</h3><h3> 这个设计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无法复制的建筑结构。这样的一个建筑结构,是对古代文明成就和当今令人眩目建筑技术最毫不含糊的展现。</h3> <h3></h3><h3> 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恐怕要算外部的玻璃走廊了。柔和的自然光线透过玻璃射入博物馆内,给陈列其间的帕特农神庙外墙雕塑和其它艺术品披上了质朴的光辉。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时空走廊,在古老与现代间徘徊。</h3><h3> 更为神奇的是,游客在走廊里,还可以透过玻璃360度欣赏到300米远的帕特农神庙以及雅典全城风貌。</h3><h3> </h3> <h3> 闺蜜批评我退休了还犯“职业病”,经常会“主题先行”。</h3><h3> 知我者,闺蜜也。还正被她说中了。可我就是主题先行了,因此,我拍到了别人拍不到的内容!</h3><h3> 这叫“新闻眼”!嘿嘿……</h3> <h3> 这张照片就是贴着玻璃拍的。</h3><h3> 我这叫诠释建筑设计师的心思,成全了他们的设计意愿!</h3> <h3> 这张照片是我用手机拍的。乍一看,像幅油画,甚得我心!</h3> <h3> 馆内不允许拍照,每个展台都安排了不少工作人员严格把守。</h3> <h3> 照片是不能拍了,但有些内容还是不容错过的,特别是关于帕特农神庙的浮雕,还有那根极为珍贵,也是世界唯一一根雅典娜女神柱,是如何被放在大英博物馆的呢?为什么是大英博物馆,而不是世界其它三大博物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大英博物馆是世界最大博物馆吗?答案估计是无解。</h3> <h3> 后来,我在博物馆一楼视听室里看了一段录像,大概知道了一些关于希腊浮雕被运去大英博物馆的过程。</h3><h3> 从1801年到1812年,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埃尔金勋爵雇人将部分浮雕切割分解后打包,分批运回了英国。之后,他以35000英镑的售价将掠夺来的浮雕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得到宝物的大英博物馆,立刻将其摆放在馆内最令人瞩目的位置。直到今天,这组浮雕被人们称作埃尔金大理石雕。</h3><h3> 其实,当年被埃尔金大使掠走的帕特农神庙珍贵遗存物品远不止这些,连希腊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件。据说,最后征用了33艘军舰才将这些物品运回英国。</h3><h3><br></h3><h3> 我从录像中看到,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是个浩大的工程。英国人对这些”宝贝”的重视,那种小心翼翼,轻手轻脚,那种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足以佐证英国人将此占为己有的价值所在。</h3> <h3> 这就是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的部分希腊浮雕。(照片选自网络)</h3> <h3> 这是游客在大英博物馆希腊女神柱前的留影(照片选自网络)</h3> <h3> 再来看看,世界與论对此是如何评价的。</h3><h3> 雅典新卫城博物馆于2009年6月20日隆重开幕,世界各国主流媒体普遍认为,这是大英博物馆将“埃尔金大理石”物归原主的时候了。</h3><h3> 虽然大英博物馆此前也曾表示过,愿意向希方出借“埃尔金大理石”,但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总理卡拉曼利斯在新馆开幕式讲话中,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发挥巨大的道义力量,敦促大英博物馆勇于面对历史,使希腊“国宝”早日回家。</h3><h3> 当天的各国媒体几乎众口一辞,强烈呼吁大英博物馆能正视历史,早日还历史以公道。</h3><h3> 《国际先驱论坛报》当天刊文说,大英博物馆担心:一旦开辟了向希腊人归还了被掠夺雕像的先例,那么,别的国家将有可能向其提出更多的追索要求……英国人的另一个借口是,希腊人没有条件更好地收藏这些展品。而今这种借口不复存在了。文章最后发出诘问,大英博物馆究竟还要占据帕特农神宙雕像多久呢?</h3><h3> 现在,十年过去了,希腊“国宝”还在大英博物馆内,也不知何时才能物归原主?</h3><h3> 为此,我既为希腊人感到遗憾,更为英国人感到羞耻。</h3> <h3> 新卫城博物馆虽然少了“镇馆之宝”,但人气依然暴棚,不信,你看看!</h3> <h3> 既有成群结队的,也有成双成对的,每个展厅都挤满了人。幸亏不能拍照,否则,估计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h3> <h3> 我为闺蜜拍的这张照片,少说等了十分钟。按我的急性子,已经算是足够耐心了。</h3> <h3> 为了不枉来一躺,也不想等候很久,我就站在人群里将就拍了一张。</h3> <h3> 走累了,看腻了,坐下来喝杯冰啤酒。不为玩情调,此刻,解渴、解乏最重要!</h3> <h3> 毫不讳言,雅典卫城和新卫城博物馆是我们此次希腊之行游览的重头戏!几个岛当然也很重要。其它景点嘛,只能是走过路过不错过,一笔带过了。</h3><h3> </h3> <h3> 【哈德良拱门】</h3><h3> 这是罗马时代的凯旋门,建于公元131年。</h3><h3> 据说,兴建这座拱门是为了庆祝罗马皇帝哈德良在那年的到访。皇帝来此是为了当时附近新建的神庙,向该市捐献了大量财物。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情,希腊人也是需要以某种方式表示的。</h3> <h3> [ 宙斯神庙 ]</h3><h3> 宙斯神庙位于雅典奥林匹亚村,是献给众神之王宙斯的庙宇。公元前470年始建,公元前456年完工,也是希腊最大的庙宇。当初神庙共有104根巨大的科林斯石柱,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是古希腊所有神庙中最为宏伟的。</h3> <h3> 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庙毁损严重,仅剩15根石柱矗立,与远处的卫城相呼应,昭示着这个国家昔曰的繁华与辉煌,也让游客穿越时空,领略了古希腊的伟大文明。这大概就是历史遗迹的魅力和意义吧!</h3> <h3> [ 赫菲斯托斯神庙 ]</h3><h3> 赫菲斯托斯神庙,它里面供奉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火与铸造之神赫菲斯托斯。</h3> <h3> 赫菲斯托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火神、砌石之神、雕刻艺术之神与手艺异常高超的铁匠之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阿佛洛狄忒的丈夫。</h3><h3> 赫菲斯托斯善于建造神殿,制作各种武器和金属用品,技艺高超,被誉为工匠的始祖,以及锻造的庇护神。在利姆诺斯、西西里等岛屿最初尊他为地火之神。据说,每逢大地轰隆震响,火山喷发,就是他在打铁。</h3> <h3> 雅典,记载于册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所以,到了雅典,不去游一下象征这个国家的“核心”,总是说不过去的。以下逐一进行介绍。</h3> <h3> [ 国会大厦 ]</h3><h3> 这里原来是希腊第一代国王奥托的王宫,由德国拜恩州宫廷建筑师加卢道纳设计建造,于1942年完工,作为议会大厦使用至今。</h3><h3> 国会大厦并不对外开放,游客无法入内参观,只能在广场上远远欣赏这座美丽的建筑。</h3><h3>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呈粉彩色外观的现代建筑在正门前借鉴了古典的多立克柱式,粗壮成群的廊柱令人刻,而大厦正面的一排维多利亚式大理石,同样引人注目。</h3> <h3> [无名战士纪念碑 ]</h3><h3> 无名战士纪念碑位于希腊园会大厦前,建于1928年,是为了纪念在摆脱土耳其统治的战争中捐躯的3000名希腊无名英雄。</h3><h3> </h3> <h3> 无名战士纪念碑的主体是无名战士浮雕,一个戴头盔的古希腊战士仰卧在一块石板上。浮雕两边镌刻着公元前5世纪希腊著名家伯里克利斯在一篇悼词中的两句名言:“这里是全世界杰出战士之墓”,“是安放无名战士的灵床”。</h3><h3> 浮雕左下方刻有11个地名,右下方刻有12个地名。这些地名都是历史上希腊军队同外国军队曾经进行过战斗的地方。</h3> <h3> [ 换岗仪式 ]</h3><h3> 到过雅典的人,几乎都会在宪法广场驻足吧!</h3><h3> 因为这里有着希腊最帅的卫兵,每到正点时刻,这里便会上演一场精彩的换岗仪式。</h3> <h3> 整个换岗仪式,大概十来分钟。见过几个不同国家的卫兵换岗仪式,相比之下,希腊的卫兵换岗仪式,可算得上是最具特色,最精彩的。所以,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h3> <h3> 换岗仪式完全按古典方式进行。士兵身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头戴红色的圆帽,右边垂下一绺黑色的流苏,裙装式的短大衣,白色的长筒袜,在腿弯处系着一块黑色的布片,夸张的皮鞋上结着一个硕大的绒线球,肩扛步枪沿斜线从纪念碑的一角走到对角,迈着缓慢的太空步,高高地举起手,保持抬高脚,停留足足有几秒钟,落地时还要蹭一下地面。变换出各种夸张而有趣的动作,萌态十足,让人忍俊不禁,而卫兵却丝毫不被外界因素影响,神色威严,一丝不苟的进行着自己的表演。</h3><h3> 据说,这些士兵属于精锐步兵团。参加换岗仪式的卫兵都是通过严格挑选出来的,身高1.90米,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英俊挺拔。 </h3><h3> 有史料记载,步兵团是在1824年卫国独立战争时候建立起来的,到了1864年,这支步兵团成为了希腊的精锐部队。<br></h3> <h3> [ 奥林匹克竞技场 ]</h3><h3> 奥林匹克竞技场,又称帕那辛纳克体育场,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开幕。它是17世纪末由雅典的富商扎巴和阿维诺夫出资100万,仿造古希腊竞技场的格局,全部采用大理石建造的。</h3><h3> 运动场呈马路形,跑道全长为333.33米。大理石看台共47排,可以容纳7万名观众。</h3><h3><br></h3> <h3> 这是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现场。</h3><h3> (照片选自网络)</h3> <h3> 乔治•阿维诺夫雕像 位于广场东南角。</h3><h3><br></h3> <h3> 雅典新古典主义建筑“三部曲”——雅典科学院、雅典大学和希腊国家图书馆,是被载入西方建筑史的三个新古典主义建筑。</h3> <h3> [ 雅典大学 ]</h3><h3> 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不仅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全巴尔干和地中海中部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其主体建筑也属于希腊神殿式建筑,采用爱奥尼亚立柱,柱廊上方的壁画非常精美。</h3> <h3></h3><h3> [ 雅典科学院 ]</h3><h3> 雅典科学院,是希腊的国家科学院,该国的最高研究机构。它成立于1926年3月18日,隶属于教育和宗教事务部。其名称源于古代的柏拉图学园。</h3><h3> 雅典科学院模仿了卫城伊瑞克提翁神殿,主体建筑是三栋神庙式殿堂,中间的主楼通过两翼的柱廊相连通,成为一个建筑群。大门三角楣上雕刻着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像。</h3> <h3> [ 雅典图书馆 ] </h3><h3> 雅典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号称有300多万册藏书。还珍藏有柏拉图等名人手稿4500份,是保存希腊手稿最多的地点之一。</h3><h3> 这栋建筑是希腊大出版家鼐索斯·鲍特赛斯无偿捐献给国家的。</h3><h3> </h3> <h3> [ 三大悲剧之父 ]</h3><h3> 那天,去宪法广场的路上,路过雅典国立花园,看到西墙外有一排雕塑,导游说他们是希腊最有名的诗人。于是,顺手拍了下来。</h3> <h3>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年)</h3><h3>古希腊悲剧诗人,有“悲剧之父”的美誉。</h3><h3>埃斯库罗斯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先后创作了90部剧作,其中79部流传至今。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h3><h3>他的死也颇具悲剧传奇,在西西里岛游玩时,被一只从天上掉下来的乌龟砸头而死。</h3> <h3>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406年)</h3><h3>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123部悲剧和滑稽剧。但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能反映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h3> <h3>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年)</h3><h3>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可保留至今的只有十八部。代表作为《独目巨人》、《阿尔克提斯》等。</h3> <h3> [ 希腊七大圣贤之一——柏拉图 ]</h3><h3> 记得高中上哲学课时,老师讲柏拉图的《理想国》,不知哪根神经“搭牢”了,我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与柏拉图有关的书籍我都找来一读,并对哲学课有了极其好感!</h3><h3> 最为可笑的是大学二年级时,哲学课考试前,老师出了二十道思考题,每道题的答案至少在500字以上。我竟然全部做成标准答案,写了厚厚一本笔记本给了老师,我还能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考试嘛!自然满分啦!</h3><h3> 不过,这件事,好象只有我和姜老师知道。但那本写有标准答案的哲学课笔记本,一直保存到我退休那年(2016年12月)才处理掉。傻不傻?</h3> <h3> 我们希腊之行的最后一顿晚餐,是在雅典最负盛名的某餐馆三楼观景平台上吃的。</h3><h3><br></h3> <h3> 菜品一般,价格不菲,吃的是名气和情趣。选择在此享受,真正的用意是观赏整个雅典夜景。</h3> <h3> 与我们一起观赏雅典夜景的,还有不少老外。</h3> <h3> 五月的雅典,晚上气温有点低,感觉冷飕飕的。 </h3><h3> 餐馆老板似乎不太善于经营,尽管占尽了地理优势,却将观景平台弄得不伦不类,十分拥挤,虽然能看到对面的卫城和火神庙全景,但拍照站位角度并不理想,很多人为的摭挡物,致使拍出来的照片不干不净。</h3> <h3> 偶尔有一二张干净的,只能凑合着用。</h3> <h3> 希腊之行的游程已经全部结束了, 第二天就将打道回府了,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了:</h3><h3> 也算去过了不少地方,每当离开一个地方时,大多时候会告诉自己:这个地方也许我这辈子不会再来了,很少例外。 </h3><h3> 我在想:那些古迹、那些建筑、那些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也会变。如果它变破败了,那么我庆幸我见识了它们相对完好时的样子;如果它们变得更完好了,那么我会感到遗憾,因为那些完好注定是经过后来修整的结果,那些修整添加了现代人的智慧,但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只能算是一些复制品。而那些复制品在我看来,并没有我想看到的自然生机。我喜欢原汁原味,那些原汁原味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但它是事物自然的样子,是最真实的样子。这种喜欢,我永远都不会改变!这与所学专业(新闻讲究真实、及时)和从事的职业无关,但与自己的个性密切相关!</h3><h3> 别了,希腊!有缘再相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