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散文)——青春岁月回忆之二

瑞文

<h3>  亲,在发表此美篇前,我想说几句。</h3><h3> 上世记六十年代,我曾和其他学友(无锡市二中、二女中的104位初高中毕业生)一起,下乡到苏北射阳县新洋农场三分场十七队务农,其中的辛苦就不用多说了,从我写的短文中就可以看出。当年使用的煤油灯的照片,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留下来,只得在网络上下载。另外,在二分场的知青回忆录《岁月悠悠》中找到一张蔡燕大姐在灯下学习的照片,未经本人同意,也放在本美篇中(如感到侵权,请联系我,我会删去)。另外,十多年前,我们十七队的农友曾写过一本回忆录《回眸》,其中也有煤油灯方面的描述。</h3><h3><br></h3><h3> ——题记</h3> <h3><br></h3><h3> 亲,</h3><h3> 下面是我十年前写的、初到“新洋农场”的一段回忆,取名《灯》。现稍作修改后,改名为《煤油灯》,发给大家共享。配照是我们原十七队下乡五十周年时的合影。</h3><h3><br></h3><h3> 煤油灯(散文)</h3><h3> ——青春岁月回忆之二</h3><h3><br></h3><h3> 现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地方,都通了电,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电灯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不少地方没有电灯,只能依靠煤油灯来照明。在我记忆中,从生下来开始,无锡就有电灯了,早已习惯在电灯下面读书、做作业。高中毕业后,我曾去江苏射阳县国营新洋农场3分场17队务农。刚去的时候,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晚上没有电灯照明,宿舍内只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h3><h3> 煤油灯,俗称:“美孚灯”。它是十九世纪末,美国洛克菲勒集团下,美孚石油公司的发明。当中国人还普遍使用棉纱、豆油照明方式的时候,“美孚灯”作为一种新颖的照明用具,从大洋彼岸悄然来到中国。现在市面上早已看不到了,成了个别爱好人士的收藏品。这些实物,我们的下一代根本没有用过,仅是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可是它曾经广泛地被国人使用过,至少在半个多世纪里让中国人不能离开它。</h3><h3> 美孚灯由三部分组成的:灯罩、灯头和灯座。灯罩是玻璃的,类似今天的灯泡。灯罩的下部与灯座紧扣;中间像葫芦一样鼓着肚子,让光线尽可能地扩散开去;上部是个筒体,似烟囱般为油灯抽风增氧。灯头是美孚灯的核心技术,是用齿条与齿轮的配合来调节灯芯。灯头与灯座,用螺纹旋合,以防止煤油溢出也便于移动。中间是灯芯孔,通常是扁形的。可穿过宽约5毫米到1.5毫米的灯芯(带)。灯座呈葫芦状,底座宽大,便于摆放稳定。它既是底座也是盛煤油的容器。</h3><h3> 我们十七认知青使用的煤油灯是从“五站”老过的小店里买的,大约2元钱不到。就是这点小钱,在当时也算一笔较大的开支了。如不小心打碎了,再买就要想想了,于是知青中间就有了小小的发明创造,用墨水瓶作为灯座,并购进最小的灯罩与灯头,配起来就是一盏绝佳的煤油灯,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美孚灯”了,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透过它的玻璃罩子,可以看到美好的将来。在它的下面,我曾努力捕捉过去的一切。</h3><h3> 一刹那,我感到了它的力量。是呵,没有灯,人生一半的长夜都会陷在黑暗里,不能读书,甚至抵万金的家书也无从读写。一个人长期在夜里摸黑走路,看到一丝亮光时,他的兴奋程度是不言而语的。一条船长期在黑夜里前进,当天边出现灯塔时,人们心跳就会明显加快,当灯塔穿透黑暗,向四周闪烁光芒,它带给海上航行的不仅是光亮,而是带给人们生的希望。</h3><h3> 没有光亮的时候,黑夜是漫长的,但人类并没有失去希望,他们的心中是亮堂的,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的祖先用钻石取火的办法,用火把照亮世界,后来又发明了蜡烛,从此人们在晚上也能在亮光下生活,在这些微弱的灯光下,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也是在这个灯光下,毛主席与朱总司令一起为取得全国的解放彻夜未眠,研究着作战方法……</h3><h3>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知青的宿舍里摇曳,倒也连成一片,它蕴涵着一个个希冀,点燃了原本漆黑的夜晚。有的知青在灯光下反复阅读从城市中带来的课本,准备再次考学校;有的在灯光中写写算算,筹划着自己的未来,期待一个亮丽的明天。不少人的煤油灯用墨水瓶改装的,只见影子在墙上晃动不止。在煤油灯下,我也会拿出小小的日记本,把理想观念、人生道路、梦的感觉、劳动体会,还有创作的诗歌点点滴滴写下来,这是我每天的必修课。看到灯罩被烟熏黑了,就找来纸,把灯罩拿下来擦一下,室内就显得亮一点。不久,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开始了,一切都被颠倒了,我也中断了记日记的习惯,1967年春节后回到农场,就把心爱的日记付之一炬。想到这点我的心也碎了,这是我的心啊,里面有许多即兴的小诗,今后再也不能见了,但我还记得其中的两句:“面对黄泥背朝天,干活干到月亮尖”。 </h3><h3> 当三农场十七队通电的那一晚,人们是多么激动,可以说是奔走相告,人们早早地把灯泡旋了上去,拉线开关也早已拉了不知多少次,当电灯闪亮的一瞬间,人们欢呼了起来。</h3> <h3>  现在我在明亮的灯光下,在电脑前撰写这篇短文时,写到此处,不由得停了下来,闭上眼睛思考了许久,慢慢地、慢慢地我眼前出现了一点光亮,心中的诗文也就涌上心头。</h3><h3><br></h3><h3> 前面的道路亮堂堂(短诗一首)</h3><h3><br></h3><h3> 无灯的夜晚,</h3><h3> 早已习以为常。</h3><h3> 是什么力量,</h3><h3> 使我们刚强?</h3><h3> 是月圆的时候,</h3><h3> 眼前发光。</h3><h3><br></h3><h3> 是什么原因,</h3><h3> 使心儿飞翔?</h3><h3> 那无眠之夜,</h3><h3> 几乎碾碎我的希望;</h3><h3> 原来是星(心)在徬徨,</h3><h3> 才失去了光芒。</h3><h3><br></h3><h3> 突然的闪电,</h3><h3> 照亮了茅草房;</h3><h3> 哇,</h3><h3> 我们的心没凉,</h3><h3> 因为心中还有梦想,</h3><h3> 还有希望;</h3><h3> 因为我坚信,</h3><h3> 前面的道路亮堂堂!</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br></h3><h3> 瑞 文</h3><h3> 2009-8-6</h3><h3> 2019-07-09修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