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语文 为爱悸动——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博览会唐中西校区分会场活动纪实

慎思笃行

<h3>  七月的宁夏,天格外蓝,云格外轻,在如此美好的时节,唐中西校区作为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博览会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我们齐聚凤城,同学习,共研讨,在一节节语文课中探索教学的方向和方法。</h3> <h3>  二十五日早晨,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君老师带来的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也让我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王君老师鼓励孩子们说真话,经典并非人人爱读,而学生爱读的是否能成为经典要经过时间来验证,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阅读的经典真的挺好看的,这也是发现经典影响深远的价值。</h3> <h3>  接下来,王君老师以鲁滨逊的“阳光式”思维为切入点,通过文本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两次情绪急救,让同学们明白了鲁滨逊是怎样用“有失更有得”的“阳光心态”去面对困境的,同时也提出了“认知公平提醒幸福法”和“认知升级豁然开朗法”,并且让学生当堂演练澄清对负面事件的认识。</h3> <h3>  听到这里,我有些不解,我们以往讲名著,大多分析小说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或者语言特色,而这节课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在这时,我听到台上的同学们对老师提供的几个生活事例用“鲁滨逊式”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和劝导朋友,对家庭,对亲情,对爱情侃侃而谈,并赢得了台下教师和台上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时,忽然醒悟:这不就是经典永恒的价值吗?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更加成熟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就是经典最重要的价值之一。</h3> <h3>  课后,王君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微专题——一路修行做父母。王君老师仍然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依托,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必不可少的一场战役,主张父母“不要赢了孩子,要赢得孩子”,她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孩子不听话中体现出孩子自我发展的一面,我们就不会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过于较劲。</h3><h3> 王君老师的课堂,满满的都是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和理解,她还用自己一路奋斗的经历和自己与父母关系来分析现在社会中的亲子关系,听完她的课,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是浸润心灵的学科,是认识自我和面对生活的学科,我们可以教的内容还有很多。</h3> <h3>  《朝花夕拾》作课教师郭建云,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名著导读的优质课。郭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导学案,使学生进行深度预习。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解决导学案中的预设问题。学生阅读名著有了抓手,降低了难度。陈老师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在“讨论交流,理解情感”环节,结合名家对《朝花夕拾》的评价,总结出《朝花夕拾》的主题“温馨回忆 ,理性批判”。最后通过“知人论世,走进鲁迅”,补充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一个全面的鲁迅先生。课时容量大,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活动充分,值得我们学习。</h3> <h3>  《简快作文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授课教师贵州安龙县第六中学胡学政。这个题目非常吸引人,我们早早就来到胡老师的课堂上等待。胡老师先解题。“简快”指简单、快捷、快乐。其具体方法是:作文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升华。胡老师分别以朱自清的《春》、《背影》以及鲁迅的《故乡》为例,总结出(一)开头的写法:扣题,定位,引下文。(二)中间的写法:承上,顺写,详重点。(三)结尾的写法:照应开头写所感。胡老师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而是完全采用同学们熟悉的课文,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解读,让写生明白他的“简快作文”的特点。只是在练习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只训练了开头,没能充分尝试,有点遗憾。</h3> <h3>  一堂自读课如何去教?曹公如此经典的名著该如何解读?王林老师以有趣的歇后语导入,以“笑”为线索贯穿整堂课,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层层递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展现了语文的魅力。</h3><h3> 如何解构一篇经典还要不失本真?怎么才能够为初中的孩子深入浅出的去讲解一篇也许他们并不喜欢的篇目?这堂课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语文,本身就是在挖掘语言的魅力。王林老师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众人之笑”为线索,每个人可不可以换种笑法?让学生自主地、愉悦地去寻找答案,在一步步探讨与思辨的过程中去挖掘每个人的性格、地位,去寻找文中的留白。这样别致的课堂,学生一直在老师的心里,而老师,也一直在学生的眼中。</h3> <h3>  来自辽宁铁岭的柏青老师执教的课文是《穿井得一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读书方法,听课情况,分析问题等等角度给了学生很多中肯的提醒和建议,对学生的帮助很大。</h3> <h3>  她设计的环节“依文解言”,对文中人物的心理、神态和语气进行揣摩,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同学们纷纷作答。老师在最后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与大多数同学不同,却又在情理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阅读理解也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h3> <h3>  来自河北清河县的郭丙超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两首登高诗,他的教学课堂容量大,以一首描写登临贺兰山的诗引课,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还将课外的两首诗与《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进行对比阅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了解。</h3> <h3>  来自内蒙的白美婷老师带来的是《紫藤萝瀑布》,她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能够给予肯定,再给学生提出建议,她的教学方法,带动了班上同学的积极性,许多孩子受到鼓舞也开始积极回答问题。</h3> <h3>  结尾,她将一篇由课文改编的小诗与同学们分享,在一声声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瀑布之美,更坚定了生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信念。</h3> <h3>  宋娉老师带来的课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影响了同学们,大家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h3> <h3>  还有其他几位老师也分别进行了授课,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不能一一去听,但是从同事们的口中听到他们所受的启发和学到的东西,心中还是觉得有许多遗憾。</h3> <h3>  与课堂教学同时进行的还有胡军老师的说课《湖心亭看雪》以及为学而教的主题课例教学研讨内容《秋天的怀念》。专家提出,我们应“有思想地去上课”、“有观察要点的评学论教”、“有研究范式的专业引领”。通过这样的课例加教研活动,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脚踏实地又富有创新和变化。</h3> <h3>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们进行了评课活动,首先是授课教师做自评,而后是工作室的专家进行点评,听了老师们的评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h3> <h3>  我们西校区的语文老师们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几个听课地点来回穿梭,积极交流听课感受,尤其对自己没听的课和难讲的课例格外关注,我们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都希望通过听课活动,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做一名专业的语文人。</h3> <h3>文:翟建红</h3><h3>图: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h3><h3>审核:刘秀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