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口古镇有1200余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晋,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松口是明末以后客家人经潮州出南洋的第一站。当地有句震慑人的话:“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说的是海外华人写信回乡,地址不必写明州府,只要写上“松口”,自然会送到松口镇。松口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水陆方便,历史上便是商贸重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镇建筑古朴,民风淳厚。整个镇里没有多少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陈旧的街巷,住户无己,而且大都已经关门,留在那里的,也都是安度晚年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小巷的人们十分悠闲,早晨起来散散步,聊聊天,一张报纸一杯茶。与世无争,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街巷很长很长,但基本上没有更多的人。即将当午的时候,才陆陆续续有一些家庭主妇和孩子们出现。大人在聊天,儿童们追打嬉戏。一幅平和的安居图。</p> <p class="ql-block"> 松口多华侨。如今松口镇有7万多人,但松口在海外的华侨就有8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松口镇自古以来,都是客家人出南洋的必经之地。梅江穿镇而过,楼宇临江而建。江边是著名的火船码头。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从这里乘小火船经潮州,下南洋。这里也曾是人们离开家园生离死别的地方。据说鼎盛时期,松口镇每天停泊大约300多只船只,来往客人6000多人,送人载货,热闹非凡。现如今昔日鼎盛虽不存,但旧迹依稀可见。</p> <p> 孩子们的身影也为这座小镇平添了几分生气。</p> <p> 意外中碰到几个老兵,他们都是73年以后的兵。据说是在甘肃45军服役。退伍回来以后,一直在镇里工作,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了,十几个人不时凑在一起摆弄乐器。晚上就去梅江钓鱼,其乐融融。</p> <p> 松口多贤士。历史上涌现出饶应坤与饶轩、饶轸“父子三进士”,谢益卿、谢梦池父子侨领,孙中山莅临松口探望的辛亥革命功臣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谢康基,民国时期梅县县长谢达夫等一批乡贤俊杰。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祖居地也在铜琶村,饶宗颐出生于潮州大富之家,其12世祖仕宝公从铜琶村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发展起来,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p> <p> 清末,孙中山曾以松口为基地,在粤东开展武装起义,并在松口中学演讲。如今,孙中山1918年来松口时居住过的“爱春楼”已驰名中外。沿船码头石阶拾级而上,正对面的是当年的松江大酒店(松江旅社),1950年前梅州最大的旅舍,四层楼的洋楼上面依稀还可见到“Hotel Tsung Kihn”的字样,站在它的面前,似乎可以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邓颖超,蒋介石等历史人物曾在此下榻。北伐军东征,也曾在松口镇松江大饭店设立过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一座并不大的松口古镇,融聚了多少厚重的乡情,寄托了多少海外游子的相思。火船码头下,梅江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码头上光滑的石阶、历经风雨的船墩在讲述着沧桑。忘不掉的乡音,抹不去的乡景,隔不断的乡愁……</p><p class="ql-block">七律 访松口</p><p class="ql-block">百户长街转径幽,</p><p class="ql-block">一江烟水向洋流。</p><p class="ql-block">梅东桥外悲离井,</p><p class="ql-block">古渡船旁苦别愁。</p><p class="ql-block">雁过韩山音未绝,</p><p class="ql-block">传鸿松口不言州。</p><p class="ql-block">他乡似锦终为客,</p><p class="ql-block">望断家园梦中秋。</p><p class="ql-block"> 2019.7.18</p><p class="ql-block">于梅县阴那山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