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越人生最后一座高山

海燕

<h3> 白发苍苍的我走进了人生第六个本命年。早在十年前就向往着登上陕西华山,种种原因,一直未果。</h3><h3> 2013年祛癌手术以来,尤其是进入古稀之年后,感觉到体力在快速地负增长。几次在睡梦中登上了华山,醒来一身冷汗……</h3><h3> 看来,是时候应该攀越,不!就用攀爬吧,攀爬最后一座高山了,不然,就没机会啊!可是,老伴和孩子们从来就不让我去有危险的地方,更何况去不少的年轻人都望而却步的华山。</h3><h3> 嗨!机会来了!</h3><h3> 暑假期间,我们在上海儿子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南京老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借此机会,自己网购了从上海虹桥站到华山的高铁票和返程车票,并且“百度”了徒步游览华山攻略,做好了徒步游览华山的一切准备。</h3><h3><br></h3><h3> </h3> <h3>  七月二十二日十五点五十九分,我准点到达华山北站,住进了一个私家旅馆,利用天黑之前时间,做好了明天登山的全部功课。</h3> <h3>  首先,了解熟悉华山。</h3><h3> 华山素称“天下第一奇山”,《山海经》记载:“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也。华山十里五千仭,一石也。”华山是侵入大古界,大华群古老变质岩系中一个巨大的花岗岩体。东西长二十公里,南北宽七点五公里,凸出地面两千多米。有诗言:</h3><h3> “莲花峰耀华夏根,千古一石定山河。”</h3><h3> 华山北峰顶石碑背面(如上图)的酷似一个大元宝状的山体,就是华山东峰西峰和南峰的“天外三峰”组合体。</h3><h3>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 发源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 市,在省 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 山”的说法。</h3><h3> 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h3><h3>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h3><h3> 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华阴市城南,西距西安市区120千米,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扼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h3><h3> 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合成为华山三险,这三险是徒步玉泉院到北峰的必经之路)、苍龙岭(北峰往东峰的必经之路)、鹞子翻身(东峰西南面)、长空栈道(南峰)等十分险峻之景观,所以华山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br></h3><h3> 华山共有五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54.9米;西峰最险,海拔2082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另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合称“天外三峰”,也就是这三峰组成了前面说到的那个大大的“金元宝”。所以,有人将华山称为“财富山”。</h3><h3> 我来华山不为朝圣,不为求财,只为健康快乐,超越自我,用年过古稀癌症患者的双腿求证,习主席曾经引用过的大诗人汪国真一句诗:</h3><h3>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h3><h3>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h3> <h3>第二、攀越华山</h3><h3> 这一步最艰难、最具挑战性、也最能考验人意志和耐力。起步那一刻我就准备着:“不成功则成仁”!嗨!玩笑而已。</h3><h3> 癌魔都被我打得落荒而逃,何惧一座才两千多米高的华山!</h3><h3> 这不是妄言,因为我就我。 </h3><h3> 我如果是井蛙,决不语海;</h3><h3> 我如果是夏虫,决不语冰。</h3> <h3>  奇险壮美的华山,海燕飞来了!</h3><h3> 清晨,我穿着紫色的短衣短裤,穿着网购来的猪蹄鞋,背起行囊,精神抖擞地在玉泉院(徒步登山门票预售处)办理了免费(65岁以上免门票)登山门票,从“华山自古一条道”的山门出发。</h3> <p class="ql-block">  闯过五里关,进入石门,</p> <p class="ql-block">  总算有一小段平缓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我,看到你在登山途中,很少有行人哦。是的,一路上同行者寥寥无几,可能是我登山时间段太早点了吧,也有可能是选择徒步登山的旅客本来就不多的缘故。所以,我很幸运,拍照时显示的是,偌大的华山只属于我一个人!</p> <h3>  来到云门,嗨!你也就比我高一点点哦,云门,加油吧,你不长高点,我的儿女和孙辈来了,会用脑袋把你顶起来的……</h3> <h3> 小憩回心石,我先来了个自拍。</h3> <h3>  我在玉泉院登山门口邂逅的李美眉呀(网名自渡),年轻漂亮,她也是独自一人,一直陪伴在我身旁。咱俩有缘成了忘年之交,她勇气十足,闯劲儿倍加,从未徒步登山,第一次就选择了华山。和她在一起,我沾光了年轻美丽的气息。</h3> <h3>  这不,她抢拍了我小憩时的憨样。</h3> <h3>这是与我同行的“自渡”美眉</h3> <h3>卯足了劲儿,搂起袖子,准备挑战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俗称这是华山玉泉门往北峰顶一条路上的“三大险关”。</h3><h3>附注:华山三大险简介</h3><h3>华山三大险分别是千尺幢、百尺峡和老君犁沟,位于陕西渭南华山景区内从玉泉院出发到北峰的登山通道上。&nbsp;千尺幢有石梯370余阶,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游人需手握铁索,手足并用,沿陡峭的山路攀登,千尺悬崖令人望而生畏。出千尺幢不远是百尺峡,两壁高耸,中间夹有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上刻“惊心石”三个大字,游人要从石下小路穿过,确实惊心动魄。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是夹在陡峭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深不可测,石阶570有余。传说太上老君见此处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间犁成这条山沟。</h3> <h3>三年前我和老伴徒步登上过泰山,如果你问我华山千尺幢和泰山十八盘相比,如何?我会答:</h3><h3> 梅花逊雪三份白,</h3><h3> 雪却输梅一缕香。</h3><h3><br></h3><h3> 十八盘</h3><h3> 道宽宽</h3><h3> 一步一步之字环</h3><h3> 并排游客</h3><h3> 你追我赶</h3><h3> 相互鼓劲笑颜欢</h3><h3> 不知不觉到顶尖</h3><h3><br></h3><h3> 千尺幢</h3><h3> 凿石阶</h3><h3> 路窄坡陡(坡斜七十度,</h3><h3> 台阶三百八十步)</h3><h3> 单列直上</h3><h3> 手抓铁链</h3><h3> 步步紧跟</h3><h3> 谁慢一步</h3><h3> 影响他人心不安</h3><h3> 只准向前 向前</h3><h3> 累也得上,苦也不能退</h3><h3> 因为你已经、已经走上了</h3><h3> 人生旅程的单行线……</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br></h3><h3>千尺幢华山通往北峰的一条路上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两旁的巨石之间,共370余级台阶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幸好两旁都有可助攀爬的铁链。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石级顶端有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铁盖盖住,通往华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称之为“太华咽喉”。</h3> <h3>穿越百丈峡</h3> <h3>“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过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峡”,它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仍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这里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且有悬石,摇摇欲坠,游人至此都心惊胆颤。</h3> <h3>趟过老君犁沟</h3> <h3>“ 犁险于幢,幢险而犁突。” 这描写的是夹在陡峭石壁之间一条深不可测的沟状险道,石阶570多阶。传说太上老君过此处,见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间犁成这条山沟。至今在西侧的崖上仍有石沟赫然若犁槽。过千尺幢经百尺峡就到了“老君犁沟”。</h3> <h3>漫步二仙桥,此时,淡淡的花香,婉转的鸟语和节奏舒缓的蝉鸣将闯过“三险”的旅途疲劳一扫而光!</h3> <h3>抬头望见“战胜华山,一生平安”碑刻,稍有松解的情绪,立即振奋起来。</h3> <h3>一鼓作气,登上了华山的第一座山峰_——北峰(云台峰)。</h3> <h3>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组成,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最佳处。</h3> <h3>北峰顶最吸引人的是金庸先生亲笔提字的“华山论剑”石碑,大家都争相拍照留念。也许拍照的人群中近一半人不知道“华山论剑”的含义所在。</h3><h3> 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①比试各方都是高手 ②公正较量,不耍阴谋。</h3><h3> “华山论剑”先后举行过三次。</h3><h3> 第三次是2003年10月8日,大侠金庸在华山北峰与天下高手“华山论剑”,此次陕西方面和全国各地的强势媒体形成互动,挑选出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五大高手与金庸先生在华山“过招”。金庸先生亲笔挥毫留下了“华山论剑”四个刚劲有力大字,后人将这四个大字雕刻在石碑上,安置于“华山论剑”的所在地——华山北峰山顶,供游人欣赏。</h3> <h3>游人争相在“华山论剑”石碑处拍照,我也凑近观看,不知是谁塞了一把剑在我的手里,然后说,请摆个姿势,咔擦,将我拍下了,然后收了我三十块钱。接下来就有不少的游人要剑摆珀斯请摄像师拍照……</h3><h3>嗨!居然还有这种拉人做广告的方式,不过,也值,要不然,我是不会拥有这张纪念照的。</h3> <h3> 北峰顶,北峰门,</h3><h3> 一步一景。</h3><h3> “ 华山论剑”处,</h3><h3> 刀光剑影声浦云。</h3><h3> 苍龙逐日,</h3><h3> 千秋光耀华夏根。</h3> <h3>当晚,我住宿云台山庄。傍晚,北峰的游人渐渐少起来,我晚餐后漫步在北峰顶。</h3> <h3>落日余晖将所有的建筑染成了浪漫的银灰。</h3> <h3>将山峰染成了迷人的橙红</h3> <h3>我的目光从水墨画一般山峦移向空中,抬头望见一颗枯树傲立峰巅,好像画家随意勾画的几筆水墨,又象一位被世界遗忘的老人在默默地守候着自己高尚的灵魂!</h3> <h3>望着远远的夕阳,看看近处的山峦,听听归鸟的低语,心里前所未有的宁静。好似镜头里的夕照,留下了一天中最美最后的风景……</h3> <h3>清晨,我来到北峰顶的观景台,再次环顾四周,目睹朝阳缓缓地从云层跃出,举起相机,复制了北峰的日出景观。</h3> <h3>然后,我告别云台山庄,走上苍龙岭,信心百倍地向又一部天梯进发。</h3> <h3>爬上擦耳崖</h3> <p>看到了日月岩</p> <h3> 经过擦耳岩,可到达天梯。此处上接日月崖,为华山著名险道之一。梯路开凿在直立如削的岩石上,面临万丈绝壑,石阶几乎接近90度。</h3> <h3>走到此处,就我一个人,于是,坐在天梯下方,来了一张自拍照。兴奋之余,差一点就发给了我的老伴和孩子们,不能!不能啊!否则,他们会给华山管理处打电话的……</h3> <h3>不知名的游客给我拍下来珍贵的照片。</h3> <h3>天梯的下方有人喊着“紫衣女郎,转过身来。”</h3> <h3>我向拍照的帅哥招手致谢!之后他报出手机号,我加个他的微信,照片就传给了我……</h3><h3>幸运的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上“贵人”!</h3> <h3>经过两小时三十分钟的跋涉,终于望见了天梯上方的“金锁关”。</h3> <h3>我来到金锁关,稍作停留,为那些系有红丝带的千万把金锁银锁而感叹,为此地山势之险要而震撼!可我只把镜头对准了金锁关的大门和大门左侧的那棵油松。</h3> <h3> 沐浴风雨二百年,</h3><h3> 苍翠耸立华山巅。</h3><h3> 万千迤逦眼底尽,</h3><h3> 日月星辰霞作冠。</h3> <h3>东峰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所以又称朝阳峰。由于我上东峰的目的就是梦想尝试“鹞子翻身”,所以到顶后径直奔向西南面峭壁处……</h3><h3>唉!谁知得到的回答是“五十岁以上不可玩鹞子翻身”。有点小小失望啊!拍张照作为补偿吧。</h3> <h3>刚下东峰北,</h3><h3>又上南峰南。</h3><h3>上下侧身过,</h3><h3>登顶人堆山。</h3><h3><br></h3><h3><br></h3> <h3>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h3><h3> 凡是来到南峰顶的游客,都为自己能登上华山最高峰而自豪!我,七十二岁的海燕独自一人能全程徒步登上南峰,尤为自豪!</h3><h3> </h3><h3> </h3> <h3>南峰顶碑奇</h3> <h3>顶池水不截</h3> <h3>拍照人拥挤</h3> <h3>自拍多惬意</h3> <h3> 南峰景点很多,最为险要刺激的是空中栈道,虽说我攀登空中栈道的年龄(五十岁以内)已经过期,但我为能亲眼看到了空中栈道,甚感欣慰!说一句狂妄的话:在我的同龄女人中能徒步登上华山最高峰的,舍我其谁?!</h3> <h3>华山空中栈道</h3> <h3>  站在南峰顶拍摄的西峰宛如一条巨龙,由南峰山腰向前飞腾……</h3><h3> </h3> <h3>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 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h3> <h3>  西峰是我要到的华山之旅的最后一站,在这儿见识了莲花峰的魅力,感受了沉香救母的情义,为沉香救母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不已!</h3><h3> 沉香救母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h3><h3> 相传,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位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br></h3><h3>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h3><h3>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h3><h3> 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哮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h3><h3>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二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h3><h3>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h3><h3>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h3><h3>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h3> <h3>华山西峰的莲花洞</h3> <h3>沉香救母用过的斧子</h3> <h3>沉香救母劈开的石头</h3> <h3>第三、感恩华山</h3><h3> 华山,我终于用自己双脚丈量了你的高度,用自己的双眸饱览了你的风彩,用自己的镜头留下了你的永久纪念。</h3><h3> 华山,再见了!</h3><h3> 华山,感恩有你!</h3><h3> 感恩你的巍峨,让我有了攀越的梦境; 感恩你的险峻,考验了我的意志和恒心;</h3><h3> 感恩我们的先人,为我创造了攀登途径; </h3><h3> 感恩华山人的辛勤,为我预备了食宿和汤羹……</h3><h3> 为感恩,走下华山,我在华山北站“广场当上了义务咨询员,为那些即将攀登华山的游客提供登山线路,解说华山的景观……</h3><h3> 那些对徒步华山犹豫不决的年轻人,看到登过华山仍然精神矍铄的我,一个个都信心百倍地向前进发,向上攀登了!</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看到华山的日出就想到我曾经写下的一首小诗,题为《追逐黎明》</h3><h3> 一年年,一年年,</h3><h3> 从青年到老年,不知获得过多少次当地长跑冠军。 </h3><h3> 一月月,一月月,</h3><h3> 闯过寒冬,穿过酷夏,从未停顿。 </h3><h3> 一天天,一天天,</h3><h3> 送走星辰,迎来朝霞,</h3><h3> 畅饮大自然的乳汁,永不言败地进行驱赶癌魔,挑战生命的长征!</h3><h3> 把跑道当作生命的发条,一刻不停地拧、拧、拧……。</h3><h3> 让生命齿轮旋转得铮铮有声!</h3><h3> 为什么?为什么? </h3><h3> 她与老伴有个约定: </h3><h3> 要将进入六十岁当作人生的第二春。 哒哒,咚咚,咚咚,哒哒…… </h3><h3> 白发苍苍的黄昏在追逐生机盎然的早晨!</h3> <h3>  面对华山淡雅的夕照,有人会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h3><h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性情中夹杂着几份无奈;</h3><h3> 有人会脱口而出:</h3><h3>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诗句),赞美中透露出慷慨!而我想到的是,既然没来得及上东峰观日出,何不好好地享受北峰的夕照和水墨画般的夜色呢?!</h3><h3> 夕阳落,晚霞斜照光微弱。光微弱,掩星护月,银光闪烁。</h3><h3> 黄昏后的神秘夜景是对夕照最好的报答。</h3><h3> </h3><h3> </h3> <h3>告别华山,感慨万千,感恩无限!</h3> <p class="ql-block"> 六个本命年</p><p class="ql-block"> 攀上华山巅</p><p class="ql-block"> 挑战自我</p><p class="ql-block"> 独步天关</p><p class="ql-block"> 身歇千林</p><p class="ql-block"> 心游万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龄有期</p><p class="ql-block"> 人生无限</p><p class="ql-block"> 胸怀 日月</p><p class="ql-block"> 怀抱山川</p><p class="ql-block"> 华夏之根华山巅</p><p class="ql-block"> 踏上西岳</p><p class="ql-block"> 沐浴天露</p><p class="ql-block"> 吾乃人间一支莲</p> <h3>附注:</h3><h3> 我的《攀越人生最后一座高山》中的图片有一些是在华山徒步攀登路上,多个不知名的同路朋友主动帮忙拍摄的,</h3><h3> 特别是从玉泉院往北峰途中,与我一路同行的李美眉给我拍摄了不少的天梯攀越照。</h3><h3> 在此,一并感谢!谢谢远方的您,我的朋友!</h3><h3> 感谢华山北站站前广场“胖子餐馆”的老板王鹤玲美眉和她的女儿小雷对我的关照,她们之所以生意红火,主要是人品高尚。我上华山前后都住在她们家庭旅店,亲身享受了她们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h3>